前段时间,富士康再一次因为“大言不惭”上了热搜,虽然随后富士康紧急澄清是媒体的过度解读,但也让我们好好地思考了一番“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日子是不是真的已经结束”了?
从过去的数百年历史来看,世界工厂发生了多次变迁,世界工厂是一个过程而绝非一个结果。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英国和美国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原因是第一和第二次的工业革命,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生产力快速提高,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中心。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因为二战之后的工业经济腾飞,成为了第三代世界工厂,但日本世界工厂的规模并没有达到绝对控制地位,其地位主要表现在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的优势。
而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和WTO的双重利好下,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第四代世界工厂。那么,经过这三十年的技术革新和时代变迁,第五代的世界工厂又会在哪呢?很多人都指向了印度。
不得不说,在成为“世界工厂”这个目标上,印度确实铆足了劲儿,做出了很多努力。甚至有媒体指出,印度已经准备了一块相当于卢森堡两倍面积的土地,给那些将要迁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和土地,并且已经和1000家美国跨国企业接洽。而对于企业来说,印度除了在营商环境下给足了诚意,最重要的还是低廉的人工成本。截至目前,印度的人口已经突破了13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就成为了吸引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在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宣布在印度建厂,我们从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来看。在刚过去的7月,苹果三大代工厂——富士康、和硕、纬创相继宣布扩大印度生产线。继富士康在印度建厂之后,和硕近日证实其已经在印度注册了子公司,纬创则宣布出售中国大陆工厂,并扩大印度苹果规模。
而去年在中国大陆卖掉20万台车的雷克萨斯,也宣布在印度建厂,让很多中国消费者不解。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理解:首先,是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抢占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其次,雷克萨斯想要实现独资经营,并不想合资;再来,利用印度高达100%的豪车进口关税,以及印度国内组装的关税较低的政策,来合理避税;最后,雷克萨斯并不想打破在中国消费者心里“进口车”的身份。
说到这里,既然印度有着这么多的建厂优点,是不是就能顺利“挤掉”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呢?事实上,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困扰着印度。
首先,教育问题。印度的基础教育远远达不到中国的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而且由于印度本身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所以基础教育的推广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其次,劳动力质量低。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自然获得的劳动力质量也不会太高,所以,数量并不代表质量。这一点,估计富士康也深有同感。前段时间有消息指出,富士康在抱怨印度的员工效率,三个印度人才做了一个中国人的工作。因为在中国,工人一般都是要加班的,但这些在印度人看来,累了应该就休息,而且也没有规章制度,很随性,不想做了就离开,也不打招呼。再来,文化阻碍。印度的思想文化比较封建,尤其是对于女性,很多人认为女性是男性的财产和物品,女性想要外出就业,都是非常困难的。最后,对工业不重视。虽然这几年,印度对工业发展是比较重视了,但是长久以来的忽略,已经让印度的工业建设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再加上印度政府并未渗透到基层,很多基础工业建设的补贴“形同虚设”。
【来源:国际军事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