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行业观察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在没有区块链服务网络之前,单纯为区块链提供的云服务至少需要10万元,加上人工等成本,一个区块链应用的搭建没有几十万元是无法运行起来的。”日前,中国移动设计院数字经济技术推进组组长谭敏表示,做到“互联互通”的公共基础网络的建设,将大幅降低区块链的成本和门槛。
此前,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和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协办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启动商用。据了解,BSN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共识机制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是面向工业、企业、政府应用的可信、可控、可拓展的联盟链,它提供了多底层框架的平台,开发也更简单,通常只要掌握传统的编程语言就可以上手区块链的开发。另外,有业内人士估算,同样的应用场景和资源配置,在BSN上开一条区块链的花费一年不到2000元。
那么,BSN是以什么方式搭建运行的?又为什么能够大幅削减成本呢?
打破固有框架 搭建区块链的“互联网”
当前是区块链底层框架多元化的时期,不同的框架有自己的共识算法、传输机制和开发者工具等,在谭敏看来,这类似于互联网发展早期的局域网封闭架构建设思路,链与链之间不通,就会形成信息孤岛。
“在互联网上,如果建个网站,它的通信标准肯定必须按照互联网的标准走,包括IP地址、IP的通信协议需要遵循能与互联网环境‘融合’的标准,否则别人在互联网上就找不到这个网站。”谭敏解释,对于区块链来说也需要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建立一个各方公认的类似现代互联网一样的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这个行业才能够蓬勃地发展”。
互联互通必须要有底层的技术支持,对于区块链来讲,就意味着不同的框架需要打通。BSN将如何做到?
北京红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亦凡表示,可以把BSN理解为一个大环境,里头有一个环境的标准,大家互相有接口,数据是互通的。有了BSN,区块链应用发布者和参与者均不需要再购买物理服务器或者云服务来搭建自己的区块链运行环境,而是使用服务网络提供的统一的公共服务,并按需租用共享资源。
BSN遵循现代互联网的理念,核心就是解决不同框架的相互适配的问题。“解决链与链之间、底层异构的链包括公链和联盟链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互通问题。”何亦凡解释,互通包括链外互通和链内互通,前者是把不同的证书全部解完以后再互相交互,后者通过中继链的方法让通过不同密钥加密过的数据实现互通。
“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底层技术传输逻辑来看,BSN就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新方式,它可以降低区块链的开发、运维、部署、互通的成本。”谭敏表示。
全球“热”链 共建共搭共享大格局
据了解,BSN由遍布全球的公共城市节点和共识排序集群服务组成,允许应用发布方和使用方使用同一身份证书发布、管理和加入不限数量的区块链应用。在BSN上,参与者可以使用现有的区块链程序构建自己的定制工具,无需从头开始设计框架。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理事长单志广研究员介绍,BSN目前已建成128个公共城市节点,其中海外节点8个,囊括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百度云、亚马逊云服务(AWS)等主流云服务商,打造了全球性区块链底层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建立五级安全机制确保全网全链数据安全。
从硬件而言,BSN没有花费投资去进行新的建设。单志广介绍:“现存的大多数服务器或者设备的利用率只有8%左右,我们是把现有设备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构建成一种区块链的底层设施,构建成一个新的环境。”
建设初期,BSN主要倾向于在中国境内建一个面向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但推进的过程中,团队发现纯技术的基础设施自带国际化元素。
“我们与亚马逊云服务团队对接上以后发现,双方都希望为整个社会构建赋能千行百业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和创新推动生产力的提升。”谭敏说,BSN在往国际化迈进的起点上与亚马逊云服务达成合作,预计未来绝大多数的海外节点都会有亚马逊云服务部署的一些资源,会逐步走向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
“BSN由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来负责具体的管理、运营和维护,用联盟的机制进行操作。服务网络的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开发运维管理、运营模式、服务定价等都是以联盟的形式根据内部的机制进行决策和执行的。”单志广说,联盟的运维方式使得BSN自带共建、共搭、共享大格局,达成“海纳百川”的效果。未来联盟将邀请很多具有相同开发理念,而且具备相应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的组织机构加入,像运营商、金融企业、云服务商、硬件厂商、软件开发商和推广渠道商都可以加入到BSN这个联盟中来,共同构建B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