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新势 新基建发力 5G产业初步“组链”
近日,深亮智能技术中山有限公司实现了多种功率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芯片及SIP收发一体二极管的批量生产。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中山移动营业厅展出了不少5G相关产品供市民体验。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5月26日,中山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正式开幕,“重振虎威”首次写入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中山来说,“重振虎威”的核心,就是重振中山制造业的虎威,只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山经济的高质量崛起。
当前,中山市制造业仍在努力跨越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门槛”,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不小。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与“势”,推动“中山制造”开展“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充分运用先进理念、新兴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5G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变量。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A 5G产业布局加快
2019年9月30日,《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正式发布,为未来5年中山市5G产业发展勾勒出一张蓝图。5G网络应该怎么建?当中山各大通信运营商尚在运筹之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一场突击考试。
2020年1月23日,中山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1月底,中山市启动临时防疫医院的建设。
尽管仓促迎战,通信运营商反应还是十分迅速。为了确保中山市临时防疫医院能顺利在2月8日投入使用,中山移动在一周内完成了两个5G基站的建设,覆盖了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时防疫医院两个院区。两个5G基站,在保障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时防疫医院5G通信的同时,也满足了院方开展远程智慧医疗的需求,这也成为中山5G助力抗疫的首个应用场景。
实际上,自去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营业许可证,中山5G网络建设已经快速起步。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在中山市主城区重点区域已经累计完成新建、改造5G基站近百个。
搭建网络只是发展5G产业的前置性基础工作,将视角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中山5G产业也已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带动下快速起步,正在加快产业布局和建设。
近日,在位于火炬开发区玉泉路的封装车间内,深亮智能技术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深亮”)实现了各种功率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芯片及SIP收发一体二极管的批量生产。这是继2019年首条6英寸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芯片生产线投产后,该公司首条芯片封装线投入使用。
实现这一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大批量产出,是中山深亮推动激光芯片产业化的重要一步,也是火炬开发区近年来统筹5G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果。中山深亮自主研发的850纳米光通讯芯片,是5G通信基站和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光模块核心器件,以及AIOT传感器的重要器件。这一芯片,已经成为5G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头部产业。
独木不成林,产业布局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实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山5G产业目前已经开始初步“组链”,如高新技术企业通宇通讯,已形成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完整产品线,开发出基站用双工器、合路器、塔顶放大器、6GHz-90GHz Class3及Class4系列微波天线等主导产品,可满足目前国内外5G等多网络制式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台光电子材料,已经成为高端5G板材应用提供商,重要客户涵盖华为、苹果、OPPO等国内外知名手机生产企业。
B “5G ”促新旧产业协同升级
5G的新风潮,不仅在新兴产业领域内涌动,也正在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光电”)是一家老牌光学镜头制造企业,经过持续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集光电产品设计开发、超精密加工及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成为中国光学镜头制造行业的“领头羊”。
5G产业的萌动,正在为这家传统光学镜头制造企业带来新市场。
“5G已经在路上,视讯将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终端视觉信息采集的‘入海口’。”联合光电董事长龚俊强表示,在高端光学变焦镜头、单反相机镜头、手机摄像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联合光电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如今,这些“老本行”,正在新领域派上新用场,越来越多地用于视讯会议、虚拟现实VR产品等5G智能终端设备。
龚俊强介绍,近两年,联合光电主动对接正在迅速发展的5G产业链企业,围绕5G产业终端产品积极开展产品研发。目前,联合光电在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新业务占比,均在逐年增加。
5G的内涵,绝不仅限于一项通信技术,它本身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范畴,但同时又与其他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交互性、构建性和开放性等显著特点。因此,5G的新风口,为传统制造业吹来的绝不只是产业链条上的“一杯羹”。
2018年底,中山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盟成立,为中山市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共性难题”。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是联盟成员单位之一。
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首席运营顾问王新强表示,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落后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例如,企业生产数据靠人工统计,数据停留在纸面,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生产决策靠管理人员依照个人经验“拍脑袋决定”……落后的管理方式,让企业“越大越笨重”。
要解决这样的“烦恼”,必须依靠信息化改造。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责,就是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动企业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帮助企业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推动生产活动各环节数据的互联共享,实现各业务环节的高度协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5G会给两化融合带来什么?王新强表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采集的数据将更加“海量”,需要处理更加复杂的人机交互、机机交互场景,这些都需要更加强大的网络支持才能完成。可以肯定的是,5G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为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C 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新红利
为了推动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协同高质量发展,中山市也正在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近日,记者从中山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盟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中山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山市正在筹划开展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
根据《关于推动中山市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山市将通过联合优秀智能制造供应商,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通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2020-2023年,力争用4年时间推动中山300家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带动总投资24亿元,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中山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盟理事长张帆介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中山市制造业转型升级迎来新的挑战,这也成为中山此次制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政策的契机。
根据规划,中山市将围绕中山五金、家电、灯具、板式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采取“政府政策 智能制造供应商 融资担保 产业链中小企业”的模式,通过省、市统筹运用政策手段,对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进行政策组合支持。通过智能制造供应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输出先进生产方式,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智能化升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等支持。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设备融资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促进中山市特色产业集群基于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等融通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张帆介绍,此次新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的投资“门槛”大大降低。因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引入,企业最低只需要支付设备投资额10%的首期款项,即可启动智能化改造,改变了过去企业实施工业技改自行全额垫付、才能获得资金奖补的流程,大大降低了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的资金压力。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自发融合、协同发展。中山制造逆风扬帆,已经启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建言
协同珠江东岸产业布局
借力“深圳5G方案”提升中山制造
今年中山两会期间,民建中山市委会(简称“中山民建”)向中山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5G技术助力中山市制造业升级的建议》(下称《建议》)的集体提案,为推动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中山民建认为,中山市应大力推动5G产业发展,助力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案指出,“5G 工业互联网”代表着全球产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山市振兴实体经济、实现制造强市带来重大机遇。目前,中山市针对5G技术在工业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的步伐仍然不快,专业人才匮乏,标准研究滞后,行业融合互动不活跃等因素,制约着5G技术推动中山市工业企业升级发展的步伐。
如何借力5G技术实现中山市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破解传统产业转型之困?
中山民建在建议中指出,中山应借助“双区驱动”的引领,打造“5G 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围绕5G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应用、推广等环节迅速行动。在认真学习、借鉴周边城市在5G领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中山市5G产业布局,加快中山市5G产业应用示范区建设。目前,深圳正打造世界级5G产业集聚区,中山应认真学习深圳5G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沿着深圳在5G应用领域打开的突破口,密切“5G 互联网”与中山市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融合,推动深圳5G科技创新成果向中山推广应用,借力“深圳5G方案”提升中山制造。同时,中山市相关部门应设置专项科技资金,“出榜募贤”吸引5G技术人才,破解企业发展“痛点”,探索5G技术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深度融合,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制定‘5G技术在工业领域创新应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加快高频器件等5G配套产品的生产研发。”建议认为,要推动5G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山应强化相关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建议市工信部门牵头开展企业“摸底”调研,了解工业领域应用5G新技术的基本情况,以及制造企业开展5G技术创新存在的困难和顾虑,在调研的基础上,中山应加快研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开展5G应用试点示范与推广。
建议还提出,为推动5G产业发展,中山应撬动社会资本杠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采用兼职、短期聘用、定期服务等“柔性引才”新方式,以人才引育新思维强化人才供给;大力发展5G智慧工业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围绕产业生态体系,建设5G产品认证、应用测试、试验外场、网络性能监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扩大成果应用范围。
观察
探路制造升级
中山需要向东莞学习什么?
在刚刚结束的中山两会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了重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中山重振制造业虎威的迫切愿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离不开高端创新资源的“高”。只有打造强有力的创新引擎,聚拢高端创新资源,才能推动制造业快速过弯。
创新引擎如何打造?近期,中山科技创新园公布选址的消息,无疑给中山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长期以来,中山一直缺少高等院校、“大院大所”,造成了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引育方面存在短板,直接影响制造业长远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中山近年来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快推进中山科技大学、香山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对中山市制造业关键领域、核心环节技术攻关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中山也在加快构建各类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的步伐,大力完善实验室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布局一大批一流科技基础设施群、科研机构,集中政策资源,吸引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
建校育人,是百年大计;筑巢引凤,则贵在立竿见影。布局中山市科技创新园,显然属于后者范畴。根据规划,中山将整合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山南区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一系列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高端科研平台,未来也将入驻园区。园区拟建成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园区,打造成中山科技创新“新引擎”。
打造高端平台,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一思路是否奏效?实际上,已经不缺少成功的先例印证。
以东莞为例。2005年,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开始选址;2007年,项目落户东莞市;2018年建成,成为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依托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东莞市规划建设了东莞中子科学城。规划面积约45.7平方公里的东莞中子科学城,覆盖松山湖南部、大朗象山、散裂中子源及生态绿地三个片区。该区域正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是东莞和松山湖园区未来的科技创新核心地区。
这一布局,让松山湖片区乃至东莞市产业格局发生了迅速变化,集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新要素,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迅速集聚,带动了东莞传统制造业的快速转型,推动东莞从制造名城向科技之城蝶变。
同为市管镇的“直筒子市”,同为当年的广东小虎,同为珠三角制造业强市,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功经验,值得中山学习借鉴。抓住创新这条主线,不惜一切代价补齐资源短板,就一定能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山经济的高质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