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分享了《中国超长隧道(洞)全断面掘进机成就与智能化发展展望》的主旨报告。
在重大装备方面,杜彦良主要介绍了全断面掘进机的五大发展特点。第一是从常规到超大、超小直径发展;第二是单一模式到多模式发展;第三是由原型向异型发展;第四是由单一方向向多维度发展;第五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
在重大工程技术方面,杜彦良提到了几大成就。第一是“上山”,即超长山岭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第二大成就是“入地”,即盾构穿越城市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实现了城市地下隧道盾构由均一软土地层向软硬不均地层的突破,解决了盾构掘进受阻、地面坍塌、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难题。”第三大成就是“下海”,即跨江越海大断面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主要构建跨江越海隧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创立跨江越海隧道盾构掘进核心技术体系,突破突水控制技术和高水压下盾构长距离掘进技术屏障。”杜彦良介绍道。
聚焦于未来,杜彦良认为应该基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可感’‘可知’‘可掘’‘可控’的智能装备与施工技术。”杜彦良介绍道,“可感”是基于地质环境-设备-结构一体化智能感知技术;“可知”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掘进机施工状态辨识与分析;“可掘”是基于高性能TBM刀盘刀具、岩体等级分类的TBM掘进保障技术;“可控”是基于TBM掘进智能纠偏、韧性支护技术。
杜彦良总结,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以全断面掘进机为代表的重大工程装备与建造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极大推进了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从盘山翻岭到穿山越岭,速度提高了,安全性增强了,运量增大了,城市间距离缩短了。“修建超长隧道既要面对大量世界级难题,也要敢于承接更多未知挑战;科学无国界,我们愿意与世界各位专家一道,共同为世界隧道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而努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蒲娇 李菲菲 记者 宋妍妍 曹凘源 摄影 魏麟潇 编辑 王鹃 校对 王玲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