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伟:营智环境建设要把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结合起来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加快打造一流营智环境交流会”在南沙举办,首次提出了“营智环境”新概念。会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青年创新创业嘉宾对南沙在“营智环境”打造、人才工作上的探索提出建议,为“营智环境”新理念丰富新内涵。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广州市政协委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肖国伟表示,15年来在南沙创业和发展,南沙就是他的第二故乡。肖国伟提出,相对于周边城市和地区来说,南沙有优势,有劣势,在政策的制定和发展上要有突破,不可能求面面突破,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结合南沙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自身优于上海、北京,甚至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伦敦湾区的创新政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当中有亮点的明珠,吸引有才之士聚集南沙,发展南沙。

媒体:作为扎根在南沙的企业家,从企业的角度谈谈对于南沙提出“营智环境”有什么评价?

肖国伟:我本人实际上也是15年前在南沙开始创业,带领晶科电子的同事和投资人发展到今天,从最初只有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一千多人的规模,年产值超过10亿元。可以说,晶科电子的成长也见证了南沙的发展,见证了南沙这几年的腾飞,和南沙共同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起来的优势。

晶科电子作为一个在香港科技大学初创的企业,到如今把香港的研发生产全部搬迁到南沙,亲身经历了南沙从最初的一片滩涂发展到今天拥有良好营商环境。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在南沙创业发展15年的老企业一员,见证南沙创造落地许多新的政策,尤其是今天活动提到的“营智环境”,和营商环境本身密不可分,这是非常好的政策连贯性的提法。

南沙的营商环境成长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这点我们做企业的深有体会。比如前几年,有相应的领导帮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但后来随着南沙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南沙营商环境已经呈现成熟的立体生态。从科技创新企业角度来说,晶科电子70%的市场在海外,我们的竞争对手全是国际知名企业,甚至世界五百强。能进入这样的市场,实际上说明我们所处的营商环境、企业的经营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一定是好的。否则我的客户来南沙之后,可能发现对话不在一个平台、不在一个层次上,那我们根本不可能拿到市场的订单。这是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投资人深切感受到的。

媒体:从企业的实际操作角度出发,可否对南沙打造“营智环境”提出建议?

肖国伟:进一步把吸引人才“营智环境”和企业的具体创新结合起来。中美贸易战和今年发生的疫情,对创新型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且深远的,使我们不得不把原来企业预计五年后做的事加快和提前。由于企业还是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和产业链的聚集度,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合作伙伴也迫切提出要求我们在扩产、在创新投入和研发投入上加大力度,缩短时间,这点超出我们的想象。外部环境反而加速了企业在创新、投资上的力度,只要有机会,甚至愿意去冒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条路,你不投资、不扩张、不创新是没有生路的。也是这个原因,晶科电子和投资人相关联的吉利集团,在南沙率先完成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布局。我们的厂房、新的产业园区仅仅用了12个月的时间,预计今年12月初就能交付使用。这个速度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体会到,随着这样一个大环境的演变,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营智环境”,都应该随着企业的创新去打造新政策。

行业常常谈到科技金融,今天我想谈人才金融,包括我本人和投资团队,拿出了几千万甚至近亿的资金投入到公司里。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当中,可以把金融政策和人才结合在一起,尤其像一些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和产业化人才,个人拿到多少并不是最核心的,而是要结合正在发展创业的企业,因此我提出把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结合起来。

【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柳时强

【通讯员】罗瑞娴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01 字。

转载请注明: 肖国伟:营智环境建设要把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结合起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