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推迟举行虽然打乱了中国女排的备战部署,但也为球队中年轻球员的成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中国女排“强项更强,恶补短板“的指导方针下,相信中国女排的每一名球员在接下来了这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中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收获。其中可以预见到收获最大的球员之中,必定还有球队中最年轻的小将李盈莹。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她年龄小,学习能力强。更重要的是郎平对她的期望最高,而且她自身也是最为努力的。
在奥运会前期的这一段日子里,郎平很有可能根据球员的训练和比赛情况对中国女排的首发阵容做出调整,以应对各支奥运会参赛球队发生人员格局发生的变化。这次调整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就是李盈莹取代张常宁与朱婷组成主攻组合,并且会把这个组合设置为常态首发。而张常宁则会被安排为主力接应和替补主攻两个角色,具体出任哪个位置,还需要视对手的情况而定。其他位置上的首发球员不变。即主攻:朱婷+李盈莹;副攻:颜妮+袁心玥;接应:张常宁;二传:丁霞;自由人:王梦洁。这应该也是郎平心目中最完美的一套首发阵容。
- 虽然如此调整首发阵容后好处多多,但需要一个必须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李盈莹在防守环节的能力必须有所提高。只有她的防守能力提高了,她个人的攻防实力才会更加均衡。在这样的前提下,李盈莹出场才不会影响到球队整体的攻防平衡。按去年李盈莹的表现看,如果奥运会没有延期,郎平还没有绝对的把握对主力阵容做出调整。只能暂时维持原有的首发阵容。但既然如今又多给了郎平一年的时间,那么郎平肯定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才有了“强项更强,恶补短板”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相信郎平不但能提高球队的整体实力,而且也能将李盈莹雕琢的更加全面,以尽快实现自己心目中这套理想的首发阵容。
- 张常宁强攻能力弱于李盈莹,而防守能力强于李盈莹,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有朱婷的存在,郎平为了追求攻守更加平衡而采用了朱婷加张常宁的主攻组合。但当球队身陷困难或者遇到强敌时,郎平就不得不用李盈莹换下张常宁,以利用加强进攻的方式来摆脱困境。这其实是郎平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试想如果李盈莹的防守能力提高了或者是张常宁的强攻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换人显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然而张常宁受年龄所限提高的空间已经很小。李盈莹则不同,她还远远未达到自己的上限。因此当李盈莹个人攻守能力基本平衡时,就是她上位之时。同时也就是张常宁归位接应之日。
- 张常宁就是郎平为接应位置准备的
自里约奥运周期,张常宁就多次出现在接应的位置上。而惠若琪才是朱婷的对角。到东京奥运周期后,惠若退役,队中没有人能够支撑起朱婷的对角,郎平才把张常宁固定在了主攻的位置。直到2018年李盈莹进入国家队,郎平不仅亲自为她挑选了惠若琪的12号球衣,而且对她寄予的期望也是成为惠若琪一样的全面型主攻。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将李盈莹打造成朱婷的对角,从而解放张常宁回到接应的位置上。因此很明显张常宁就是郎平为接应位置准备的。
- 张常宁在接应位置上比在主攻位置上作用更大
张常宁是沙滩排球出身,技术全面而又能胜任多个位置。其2013年才从沙滩排球改为室内排球,而且一直也没有间断在接应位置的温习。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战中,张常宁出任接应位置可以说不会有任何不适应的问题出现。而且无论是里约奥运会的中巴之战还是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的中意大战都可以看出,张常宁在接应位置上的作用要大于在主攻位置上的作用。
- 球队整体实力更加强悍
在目前中国女排的众多边攻手之中,攻击能力最强的三名球员就是朱婷、李盈莹、张常宁。如果她们三人同时在场,无疑会让中国女排的整体攻击能力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李盈莹的防守能力得到提高以后,球队的整体防守能力也会更加稳固。从而保证了球队的整体攻防体系不会出现失衡状态。不仅如此,她们三人的身高条件也是球队所有边攻手中最好,她们的同时出场也会让球队的网口高度得到再次提高,从而压迫性优势更加明显。
- 球队战术组合更加丰富
因为张常宁可以胜任多个位置,李盈莹的防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张常宁如果出现在主攻位置,不仅可以组成朱婷+李盈莹的组合或者是朱婷+张常宁的组合,而且可以组成李盈莹+张常宁的组合。为朱婷争取到一定的休整时间,从而保证她在关键场次或关键比赛时的能有最好的竞技状态。
当张常宁出现在接应位置上时,战术组合将更加丰富。丁霞+张常宁或龚翔宇或曾春蕾;姚迪+张常宁或龚翔宇或曾春蕾。不但可以应对任何情况的出现,而且可以弥补丁霞传不好李盈莹和接应,姚迪传不好副攻的不足。并且在非常状态下,张常宁出现在副攻的位置上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