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也不改,足协改名或逼联赛解散,众多球队看陈戌源如何收场
一方面要求名字有文化,一方面还要有规定。这是足协在本次改名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而足协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就像这次职业联赛转会窗口开启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9天了,可是没有一支球队宣布签约球员,原因就是不知道足协转会球员的标准是什么。而不宣布不代表不签约,不宣布就是怕触犯足协条例,遭到罚分或者降级。
这次改名,就拿足协特意表扬的申花和天山雪豹来说,其实在市面上和他们重名的企业有的是,但是足协就是批准了。再者拿北京国安来说,这个存在职业联赛27个赛季的名字,最后逼得俱乐部进行股权转让。这样不但逼走了一个投资商,还等于让足球的路越走越窄。
足协总是习惯拿自己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其实咱们可以这样假设:足协之所以规定不能与股东重名,是因为球队的名字里带有股东的企业有广告的嫌疑。可是这对于球迷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假若一个球迷支持球队,连自己球队的股东是谁都不知道,那这不算是球迷。所以对于球迷来说,这个广告意义不存在。
其次所谓的摆脱广告效应,对非球迷来说,意义其实可以忽略,因为你即便带上了股东的名字,他们或许也不会知道股东是谁。相反,诸如足协规定的符合名字的天山雪豹,上海申花,球迷们知道这个名字里的企业与球队无关,可是非球迷假若看了一场球,忽然发现这个名字,会认为这是申花或者天山雪豹投资的球队。这样来说,所谓的足协规定的不准与股东有关联的规定,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从上面两方面来说,足协的规定其实就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毫无意义足协还在逼迫球队改名,这样的后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看看足协获得批准的这些球队的名字吧:广州城、广州队,上海队、大连人,上海申花……除去上海申花,其余的四支球队有足协要求的文化在里面吗?没有。这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方清平的一个段子:我是70年代出生的,我们那一代人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在名字里带上“建国”俩字,于是我的父母给我起名“方建国”,结果遭到了邻居的反对,因为我那条胡同里,有7个叫建国的,他们的父母质问我父母,凭什么“方”他们的孩子!
于是方清平的父母差点给方清平起名为“建人”,但是因为和“贱人”相仿,方清平父母最终没同意。
我们作为球迷的,真的不知道这所谓的一水儿的“城”、“人”、“队”有什么底蕴或者文化在里面,说实话这些名字就跟“建国”一样,毫无新意,甚至连“建人”都不如。这就是足协规定的后果。很悲哀,我想起了名带一个姓龚名自珍诗人中的一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很遗憾,足协让一个本来朝气蓬勃的联赛变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
足协恃风雷没用对地方,成了掩耳盗铃
其实说实话,我们赞成足协限薪、限制投入,也赞成足协所谓的中性名字。这都是一个联赛回归正轨的信号。可是为什么这些本来应该深入球迷和球队内心,本来应该受到球迷和球队欢迎的措施,最后却遭到了几乎所有球队和球迷的不理解?就是因为足协在这些措施的背后,自作聪明的加上了一些苛刻的规定,这些规定让这些措施实施起来充满了难度,甚至是不可能的。
咱就以青岛提交的队名来说吧,青岛黄海青港提交的队名是“青岛黄海”。这个名字没有被审批,但是那些所谓的城、人、队就获得了批准。原因自然是与股东有关系。可是这个名字在球迷眼里,即便改成青岛人,也知道其投资商是青岛黄海制药,就像上海绿地申花即便改成了上海申花,球迷也知道投资商是绿地一样。但是非球迷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个名字,就想起了申花这家企业,难道广告效应不是一样的吗?
您是不是想起了另一个成语“掩耳盗铃”,难道把自己的耳朵堵上,自己听不到,就等于别的人听不到铃铛响了吗?这是不是跟足协一样,您认为改了名字就是不宣传企业了?其实真的是不宣传企业了,是不宣传球队的企业了,却宣传了别的企业。假若您是申花球队老板,您出资足球,没宣传自己的绿地,却让申花这家企业得到了宣传,您愿意吗?
这才是球队和球迷不理解足协做法的根本原因。所以很多企业纷纷表示:就是不改名,大不了退出!而且不是现在退,是最后时刻改名通不过之后退。你让我们为难,我们也会在联赛即将开始的时候让你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