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后,我体内的能量大增!
站桩是非常好的涤阴增阳的功法,而且简便可行,在公园、小区绿地,甚至在家中、办公室都可以做。
站桩功又是历代大医家、拳家和佛道修行都提倡的修炼方法,除了增进自身健康,还能提升禅定功夫,开发智慧,功夫渐深,由此进入天人合一之境也未可知。
祖国医学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之说,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过四十岁,臀部肌肉往往就逐渐萎缩、下垂、下半身越来越单薄,站桩是在脚的基础上进行稳扎根,接天地、调气机,以较小体能消耗进行涤阴增阳的健身活动,对于体虚而又往往消耗过度的现代人,实在更显重要。愿您能把站桩列为经常性的修身功课!
下面具体说一说站桩的心法和身法,身法中又含有很多假借心法,读者需细心逐一体认,长期练习,坚持不懈,方能逐渐深入三昧。
心法:站桩的心法深深植根于中华儒释道文化的精深之处,虽不谈玄妙,但难与宗教文化彻底殊途,这里大略说之:
首先,站桩时心神要求类似道家内丹术百日筑基的那些基本要求,就是心静、神宁、去除杂念,渐至于极静之处、听气静虚。从站桩起,要对自己有一个暂时出离烦恼的要求,类似进入了禅坐之状态,虽身处世间,而神意能够见虚破虚,居尘出尘,有了杂念时自然认知其不实而自然如雪花飞烘炉,当下进入无为神息的状态;(如果是佛法有修为的人,可进入立禅见如来藏的状态,以空观有,自然法流如注,业障消除,这是宗教以心养生层面,不再细说)往浅要求,心安平和,暂息忙碌。
其次,要心神带领周身放松,依据下文规矩站好后,要感觉肌肉如衣服搭在衣架上自然垂下,感觉周身的血液如川流不息、随意所趋,自由自在。在整个站桩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谓“形自正”向舒适均整方向微动、不要乱动,可以有时肌肉紧张(因气的冲击),但整体放松,手臂酸痛厉害时不要硬撑,也不可抖动,可适当活动酸痛部位,在不破桩的情况下缓慢转至下方抱球(中丹田和下丹田),休息片刻后再回复上方,下文身法仅指上方抱球。古代形意拳大师有“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的说法,讲的就是均整,大家可以细细体会。
身法:自然放松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大致平行即可,似乎感觉肩井穴和涌泉穴大致在一个立体维度上,不要过于外分或内合;膝盖放松、微曲,以能找到大腿肌肉放松为上(站中桩时也可以曲膝盖至和脚尖一条线);顶如悬线,项正,嘴唇微闭,牙齿轻叩,舌抵上颚;顺肩、沉肩,垂肘但不可过多,同时有肩撑肘横之意,肘关节要呈钝角(锐角则出尖,不利于走气),如赤肩则能看到肩井穴下凹、左右前后肌肉皆下凹;肚脐后方之脊椎后挣(或言命门后撑),在此基础上松腰,气沉下丹田(肚脐以内三寸左右)。向下溜臀,尾闾有内卷意,拉直脊椎,松胯,可以微曲膝盖和胯进行调整;双手劳宫穴对肩井穴(中桩为对双乳、肘部更有下沉;下桩为对掌心向上,托于下丹田前方),手指微曲,中指外撑,虎口撑圆,其余二指微往下指,五指含劲,不可僵直,双手指之间约三拳左右;目光可前视,以不影响心神为准;或微睁,引光内入。重心落于脚的中心舒适处,涌泉穴有上提意。脚趾要触地,微抓,松脚踝。
体认:
静下来做到以上规矩后,先引光内入,意想照亮颅腔,而后引光从上下照,经过脖颈、谭中穴(中丹田)至下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贯通之感),片刻后从两腿下照至涌泉,收神回到下一步。身体好的人会有上丹田微痒之感,是为养神,不用管它。
双手如抱一很轻很薄气球,恐其飘走或破碎,故此双手具有内外之挣力,撑三抱七;此球扩展至胸中,边界在后背和手臂之背部,故五脏皆在球中,受其滋润。微风吹过感到浑身毛发随风飘动,身上不挂一丝之力。抱球之后,气自然聚之,逐渐生长,或突然有肌肉紧张之感、下丹田弹抖之感,都是气机生长的正常反应,不要执着。气感渐至左右腋下可感觉到肘部及小臂似乎有气托住之感,肩部即有空悬感受,任多久也不酸痛。但到这里的境界,一般则需要数年功夫,刚开始还是会有很强的酸痛感,可按上文所述调节;随着站桩深入,该气感逐渐增强,会有热胀之感,至于发烫,小臂下至腋下似乎有氤氲云气升起,甚至会有气冲之体验,可思全身被气罩住立于其中,受其滋养。
锻炼时眼睛可时睁时闭,收功时完全闭目,双手把气球推入五脏,五脏有温热之感。这时,会有精神抖擞的感受,病灶已经祛除了。双手从任脉下行合于下丹田结印片刻,再引气下沉涌泉,即为收功。
练习站桩应注意的问题:
练桩要求心神安静专一,全身内外周身协调。练桩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全身内外不得紧张,处处筋肉放松,做到心静神安。练桩时,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四肢全体、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松开。松则气通无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目不外视(也可两眼微闭,耳不外听,忘却鼻息,随意漫行,无拘无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练桩功是一种养精、气、神的状态,通过练功达到神经细胞的休养,从而保持全身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