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犯规?短道速滑的“追尾”你看懂了吗?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你不知道的冬奥事:短道速滑的“追尾”你看懂了吗?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王君宝、王镜宇)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常常出现运动员相互碰撞、人仰马翻的情况。那么,发生碰撞的时候,谁有理?谁犯规?你了解吗?
2021年11月28日,2021-2022赛季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荷兰站比赛在荷兰多德雷赫特落下帷幕。中国队选手范可新(右三)、孙龙(右二)在2000米混合接力A组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我们知道,短道速滑跟速度滑冰不一样,在滑行的过程中可以抢道。因为一场比赛有4至7名运动员一起出发,比赛过程中互相超越、你争我夺的场面屡见不鲜。运动员在拼抢、卡位时争夺激烈,常常会出现碰撞、摔倒的情况,甚至因此出现判罚争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超越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动作会被判犯规?
根据国际滑联的相关规则,有几种情况会被判罚犯规,一是脱轨,二是阻挡,三是协助犯规,四是蹬踢冰刀。其中,阻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犯规。规则规定,运动员的以下行为会被判为阻挡犯规:阻挡、拦截、变线或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推另一名滑行者;横向穿过另一名滑行者的路线,从而引起碰撞和干扰。
身体接触和碰撞经常是在有人试图超越时发生的。国际滑联的滑行规则规定:除非两人并排,否则发生碰撞时责任在后方的选手和队伍——前提是在前面滑行的选手没有不恰当的动作。这个规则看似简单,裁判员实际判罚的操作过程却很复杂。观看录像回放时,裁判员要从碰撞发生的区域、疑似犯规运动员的动作、滑行过程中突然改变路线的方向和是否发生身体接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来判定运动员是否犯规。值得一提的是,短道速滑项目的规则一直在变动和发展之中,自2018年平昌冬奥会以来又有很大变化,运动员都还在重新适应和理解中。对于观众而言,更是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规则执行和解读这件事我们还是交给裁判员吧。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对被犯规的运动员是有救济机制的。比赛中运动员一旦被撞,而且撞人的选手被判犯规、且被撞选手在冲撞发生的时候处于第一或第二位,则被撞选手可以被判进下一轮。
2021年10月23日,选手在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男子1500米决赛中发生碰撞。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但是,如果碰撞发生在决赛中,那被撞的运动员就只能自认倒霉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盐湖城冬奥会上澳大利亚选手布拉德布瑞意外夺冠的那次比赛。当时在男子1000米决赛中,4名领先的选手在最后一个转弯处全部摔倒,滑在最后一名的布拉德布瑞幸运得金。那也是澳大利亚获得的冬奥会历史首金。
既然碰撞这么多,如果摔倒时冰刀划伤人怎么办?别担心,比赛中运动员所穿着的服装都具备防切割能力。即便如此,过去我们也在一些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受伤流血的画面,可见短道速滑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
我们常把中国短道速滑队称为王牌军,他们牛到什么程度呢?中国代表团在以往历届冬奥会上获得了13枚金牌,有10枚来自短道速滑项目。无论是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为中国拿下冬奥首金,还是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勇夺三金,一幕幕来自短道速滑赛场上的精彩瞬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上届冬奥会,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比赛中一骑绝尘,夺得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的冬奥首金,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上的唯一一枚金牌。
2018年2月22日,在江陵冰上运动场举行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当时,武大靖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是,在短道速滑的赛场上,打破纪录往往不像速度滑冰项目那样引人关注,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短道速滑项目是在人与人的对抗中完成,是人跟人比,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某些时段可能出于比赛策略的考虑压低速度。而速度滑冰项目是人跟时间赛跑,创造的纪录含金量更足。
此外,和田径比赛运动员通常用胸部撞线不同,短道速滑冲线的标志性动作是拼命伸脚。这是因为,短道速滑比赛的规则是冰刀前端到线就算撞线。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李佳军以“一刀之差”屈居亚军,就是因为脚下慢了那么一丢丢。
今年北京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跟往届有何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这次增加了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的比赛,可以在冬奥会赛场上看到男女队员同场竞技。这个小项也是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最具冲金实力的项目之一。2月5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首都体育馆,看中国队能否拿下短道首金。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