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不差毫发!这位“冰上工匠”细致入微,在冬奥场馆中舞动自己的人生

由 秋长红 发布于 体育

1800平方米,是一块标准冰场的大小;2毫米,是冰场里任意3平方米内的最大高度差。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一位高超的制冰师能在8分钟内让冰面恢复镜面般的平整光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就有这样一位制冰师。

在位于延庆区的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1号冰场里,韩志诚正忙着平整冰面

“有人说,制冰师是‘冰上的工匠’,全世界范围内最顶级的制冰师不超过20人。”说话的人名叫韩志诚,29岁,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一名制冰师。在位于延庆区的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1号冰场里,他正忙着平整冰面。2019年,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建成后,他申请回到家乡,和同事们一起为这座亚洲最大冰上中心制作了8块冰场,作为国家队备战冬奥会训练场地。

制作冰面过程复杂、标准严苛,韩志诚在制冰过程中每一步都要严控误差,精确至毫米乃至微米

韩志诚带着冰场运维团队测量冰面厚度

制作冰面,过程复杂、标准严苛。制作一块180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大约需要7至10天的时间。制冰过程至少需要五步,包括制作底冰、喷白封漆、画线、浇大水,最后再用扫冰车打磨和找平,确保冰面达到平整、安全、美观。“这个平整不是肉眼看起来平,而是用数据说话。在冰场里,任意3平方米内的最大高度差不能超过2毫米。”韩志诚解释道,这就要求每一步都要精确到毫米乃至微米,例如最初的三层底冰制作,每一层的厚度要求不同,但冰场上每一处厚度都要相同。这是因为在国际赛事中,任何外在条件都可能影响比赛成绩和运动员安全,可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运动员上冰前,韩志诚和团队再对冰面平整度进行维护

韩志诚每天定时定点监测机组运行状态,查看底冰温度是否正常

制冰只是冰场的前期工作之一。在日常训练和正式比赛中,制冰师需在场边随时待命,在休息间隙上冰扫冰,保证每次比赛和训练冰面都光洁如新。一天下来,扫冰次数不下20次。扫冰车如小型电动车大小,上方是驾驶区和操作系统,下方是扫冰装置和动力装置。韩志诚开动扫冰车、操作工作面板,扫冰装置开始工作,前方用冰刃将多余的雪沫刮走,后方出水口不断洒水、修补冰面。“有人说这不就是开车么,实际完全不是,压线、水量操控、下雪量、时间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在这过程中,要日复一日练习,做到眼准、手稳、心细,确保冰面恢复完整无缝隙。”韩志诚说。以这样的技术标准为考量,2017年,他在全国首届冰场扫冰技能大赛中荣获了亚军。

扫冰车每天定时消杀维护,保证车辆在最佳状态

韩志诚和同伴正在测量冰面温度

制冰是个精细活,是值得学习一生的职业。“2019年,我做起了延庆北京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的制冰师,还带起了徒弟。”韩志诚对未来充满期待,“我想,每一位制冰师都梦想着达到国际顶级水平,我很感恩能有冬奥会的宝贵历史机遇,让我接触学习国际一流的制冰技艺,乘着冬奥的东风,我期待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来源 北京日报

文/本报记者 李瑶 摄/本报记者 潘之望

流程编辑 u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