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失恋”是一场浪漫后遗症,在影视剧搭建的“平行世界”里,人们得以短暂地逃离现实。
---------------
这个春天,影视剧浪潮迎来一个小高峰——《山河令》《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司藤》……好剧层出不穷,观众纷纷“上头”。但“上头”容易“下头”难,当故事终于走到了结局,你是否依旧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并伴随着某些“后遗症”:每日固定时段追剧的小期待不复存在,内心怅然若失,忍不住反复回溯心爱的剧集片段,早已忘记追剧前的日子如何度过。
倘若如此,你正在经历一场“电子失恋”。
何谓“电子失恋”?这个词最初出现于2020年初热门影视剧《想见你》和《爱的迫降》结局之后,人们看完喜爱的影视剧,突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内心备感空虚、失落甚至难过。有人形容,感觉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落幕,烟花散去,内心空落落的,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欲望,如同失恋一般。
互联网时代,“不用真的谈恋爱,失恋也能找上门”。过去读完一部经典小说会怅然若失难以出戏,影视剧则构筑了一个更容易令人沉浸的“虚拟世界”,给予人们“情感投射”的实体对象。“失恋感”往往与投入情感成正比,追剧时灌注的情感越多,“电子失恋”后的空虚感越强烈,回到现实便越无所适从。
如此一来,很多人“不是刚刚电子失恋完,就是在电子失恋的路上”。
有时候,仅仅是剧集结束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心生失落。当“剧终”的字幕渐渐浮出,人们告别的不仅仅是一部部影视剧,更是追剧的时光和曾经的自己。2011年,长大了的哈利、罗恩和赫敏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走了最后一趟霍格沃茨特快列车;《老友记》历经十年落下帷幕,一同结束的还有与老友们共同经历的光阴;《请回答1988》的结尾,各户人家一一搬出双门洞,有网友形容,“仿佛从我心里搬了出去”。在那个“平行时空”里,“拟态人际关系”逐渐形成,剧中人物俨然成为我们身边相识已久的“老朋友”,看剧的同时仿佛也参与了他们的成长,挥手告别时,不舍情绪自然而然地倾泻出来。
而包含感情线的故事,“失恋感”更为明显,哪怕最终结局是“he”(圆满结局),总有一幕让人“意难平”。网友分享,小时候看《步步惊心》,大结局后连续做了一个星期的梦,梦中“抽打”四阿哥,夜夜落泪恨他不理解若曦。《想见你》结束后的两周,有网友一听到剧中ost(插曲)就想流泪,“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音乐一响,瞬间闪回入戏,随着公交车里的黄雨萱穿越回1998。还有观众难以接受《棋魂》里褚赢的消失,“只要我不看最后几集,褚赢就永远陪在时光身边,教他下棋”。追剧过程中,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把“自我”投放到角色身上,跟随剧中人物遍尝世事,实现深度“共情”。
可以说,剧集本身越“勾人”,我们越“入戏”。只有足够立体鲜活的形象塑造、贴合逻辑的故事书写、真挚细腻的人物关系和情感,才会让观众“代入感”满分,并积攒出足够的情感投射其中,意犹未尽到“放不下”。
不过,“电子失恋”并不好受,网友们缓解“失恋感”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人从剧集追到现实,将演员、导演采访一一翻出反复研读;有人坚持“只要我不看大结局,故事就没有结束”;有人追完正片便转头奔向“同人”作品寻求“代餐”,“故事在别人的笔下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有人反复重刷,直到下一部吸引自己的剧集出现。与此同时,影视剧公司还会放出“花絮”“彩蛋”,提供一系列“贴心售后服务”,安慰尚未走出“电子失恋”的网友们。
有网友觉得,不追剧就不会因“电子失恋”而失魂落魄。但一次次的“电子失恋”,本质上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偶遇了一段令你心驰神往的绝妙故事。面对“电子失恋”,与其“害怕花落而不播种”,不如承认和接纳自身情绪,拥抱剧集给自我带来的积极效用。譬如《请回答1988》传递出的成长与亲情,《棋魂》中的少年热血与永不言败,《山河令》里武侠风骨与知己意气,都是高品质剧集带给观众的良好馈赠。有观众在看完电影《一一》后连着两个夜晚睡不着,“感觉自己的生命如台词所说一般,延长了3倍”。
时间向来是医治一切的良药,“电子失恋”也不例外。失落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归于平静,热烈的着迷逐渐化为淡然的欣赏,收获的感悟经历岁月沉淀,也能酿成心底的白月光。与此同时,在剧集结束后抽离自我,以全局的视角去审视作品好坏,或许也是跳脱情绪、回归个人生活的另一办法。
“电子失恋”是一场浪漫后遗症,在影视剧搭建的“平行世界”里,人们得以短暂地逃离现实,体验旁人的情感与经历。曲终人散后,关闭屏幕摘下耳机,回归平淡生活。纵使心有落差,也不要忘记身在何处,毕竟屏幕里的美好世界,终究不如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来得真实。把注意力投射到学习和生活中,寻找新的关注点——比如一本好书、一个爱好、一部新剧。能赶走失恋阴霾的往往是下一次恋爱,下一部好剧正在路上。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