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年轻奥运健儿们的审美风格值得发扬光大

由 戚国庆 发布于 体育

  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一大特点是年轻的选手们颜值都很高。不光姑娘特别好看,小伙儿也特别英俊;不仅运动水平很高,行为举止也很可爱、很美好。在我眼中,中国运动员尤其如此。走上本届奥运会赛场的中国运动员,虽然未必都是美女、帅哥,但他们的言行在给人们巨大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使人们感受到了审美的冲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百步穿杨、水花不兴,他们展示了严谨、精准之美;急若流星、力拔山兮,他们展示了速度、力度之美;奋起直追、绝不放弃,他们展示了情怀、精神之美。总之,中国奥运健儿的言行举止有机融合力量与智慧、刚健与阴柔,展现出了力量之美、阳光之美、清新之美,体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心驰神往的审美风格。真可谓——

  一招一式,有速度、力度、风度,演绎高、快、强的奥运精神;

  一言一行,以可爱、规范、善良,体现真、善、美的人伦理想。

  中国奥运健儿体现出的这种审美风格,与搔首弄姿、“妈宝”舍不下“奶头乐”等审美现象,无疑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审美之心,人皆有之。对奥运健儿身上体现出的种种美好,人们不吝溢美,奥运健儿体现出的这种审美风格,无疑将对当下社会生活中,某些较为模糊的审美观念、较为杂乱的审美行为,形成强大的冲击。

  中国奥运健儿身上展现出的美是立体的,极其丰富的,很难用现有美学的条条框框去衡量。“美学原理”教程告诉人们,“美”是美学最基本的概念,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美的外延极其广泛,包括很多具体形态和风格。按照美学家们的说法,美指“优美”,大致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好看、漂亮,但美的形态绝不仅限于好看、漂亮,还包括“丑”“喜剧”“悲剧”“崇高”等多种具体形态。确实,随着人类审美实践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认知早已超越了“优美”——好看、漂亮之类,延伸到了更加多元、复杂微妙的层面。欧米哀尔、卡西莫多绝对算不上好看、漂亮,但“他们”身上融合了“丑”“悲剧”等多种审美形态和风格,谁能否认“他们”的审美价值?然而,肖若腾玩出“吊环wink”,引粉丝尖叫;杨倩纤手比心,令全场解颐;全红婵要用奖金给妈妈看病,惹闻者唏嘘;苏炳添每晚10点准时睡觉,让网友自惭……对这样一些美好的行为,如何用“美学原理”去解释?应该用什么样的美的尺度去丈量呢?

  美的尺度从来就不是预设的,而是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审美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的产物。新一代中国奥运健儿展现出的美,不仅仅是这些姑娘、小伙儿个体异想天开、灵光乍现的产物,更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审美创造取得的积极成果。一茬茬姑娘、小伙儿,自觉地、天然地肩负起审美探索的重任,无疑是艰难跋涉在审美创造前列的群体。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面对人们生动鲜活的审美探索、审美实践,面对新一代中国奥运健儿展现出的美,人们该做的,首先不是以现有美学理论削足适履地进行解释,而是展开具体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然后是传播和发扬光大。

  (作者系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青年学报》主编)

  刘宏森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