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张永强 供图
在26日进行的马拉松比赛中,云南省聋人组名将张永强跌跌撞撞冲过终点。只见他双腿的大腿内侧已经磨得血肉模糊,鲜血把短裤都染红了。“跑完一场马拉松,运动员就像得了场大病,2个多小时,运动员能消耗掉4、5公斤的体重。”云南残疾人中长跑队主教练吴金美感叹。
“我们跑完马拉松脱鞋子是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长距离的奔跑脚会变得肿胀,血泡一下子就磨出来了。特别是脱袜子,得一点点地褪,不然皮肉和指甲就会被撕下来。”李朝燕说得轻松,但当吴金美把照片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愣住了。在24日跑完5000米后,李朝燕的右脚大脚趾前端就磨起了一个大水泡,大脚指甲早已变得乌黑,其他四个脚趾因为常年的训练也变得关节粗大。吴金美说:“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是非常苦的,我们每个运动员几乎每天都是20个1000米或是40个400米,每隔一、两个月还会跑一次超长马拉松。常年下来,他们的脚指甲掉了又长,关节变形。加上他们有些是肢残,跑累的时候还会重心不稳掼跤,所以他们腿上也几乎都有疤。”
运动员流血受伤的脚 供图
就是这样一双双疤痕叠加的铁腿钢脚造就了云南残疾人长跑的奇迹,他们身上这一块块血汗叠加的印记犹如一枚枚勋章,纪录和彰显着他们拼搏路上的屡屡战功。看着这些不一样的“功勋章”,我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向每一位奔跑在云南残疾人体育事业道路上的运动员致敬!
手指间的“锦囊妙计”
看台上的喧嚣、音响里的播报、裁判员的哨声……热闹的残运会赛场,对听障选手而言却是无比静谧。在他们的眼中,场边教练员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丰富的比赛信息。
比赛现场 供图
面对听障运动员,我们的教练自有妙计。“担任教练的17年间,我和我们听障的队员们学会了教学时需要的手语。训练时的交流基本能保证,但生活中的交流很多时候就靠手机、手写来表达。”吴金美告诉记者。普通手语很难表述清楚复杂的技术动作,只能靠在训练中摸索出一些特有的手语动作,“我始终相信熟能生巧。配合默契时,我用手指轻点一下身体的某个部位,队员就能很快领悟其中的意思。”
而在盲人足球队里,队员和教练间也有一套手指锦囊。因为盲人运动员身体重心的转移是和健全人不一样的,健全人很轻松地就能把身体重心的转移做好,但盲人运动员有“盲态”,脚踢出去,身体重心不敢前移。盲人足球主教练乐建昆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自己蒙上双眼先去跑,记下黑暗中奔跑时身体的运动轨迹,再让队员们挨个用手指来摸自己的腿,通过触感来感受正确带球时肌肉的变化。
手指间的交流是队员和教练间默契的结晶,更是双方充分信任、彼此依赖的情感密码。一个个细微的动作都传达出教练对队员们深沉的关爱,更是帮助他们走向全新人生的“锦囊妙计”。
云南网记者娄莹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