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衣物流入市場,背後真相太可怕了。“我現在真的是又好氣又好笑。”5月12日,家住長沙市五凌路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O二隊家屬區的辛奶奶説,自己去年曾捐了一批衣物,但11日逛服裝展銷會時,買到的一條褲子不僅外觀式樣和她捐贈的褲子一樣,褲子上三處手工縫製痕跡也跟自己原來手工絞線的痕跡一模一樣。辛奶奶斷定她買到的就是自己捐出的褲子。
近日,長沙市的辛奶奶花10元買條褲子,疑為自己去年捐的,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本應送到災區的褲子,輾轉又回到了自己手中,怎能不疑惑和憤怒呢?對此,我們不得不追問:捐贈的衣物到底流向了何處?又有多少愛心真正用在了災區人民身上?捐贈衣物流入市場,被“變賣”的又何止是公眾的“愛心”?
不少人家裏都有一些閒置的衣物,不穿佔用空間、扔了浪費資源,而捐給貧困地區幫助困難家庭,無疑是“變廢為寶”,更是一種愛心的表達。可讓人愕然的是,這些滿含公眾愛心的捐贈衣物,並沒有在該在的地方,而是流入市場被變賣,讓一份份愛心被踐踏、被褻瀆。捐贈的愛心衣物被無情“變賣”,又刺痛了多少愛心?
面對被“變賣”的“愛心”,我們是否有理由懷疑,部分企業在以“獻愛心”之名行牟利之實?畢竟這些衣物都是零成本回收的,不得不説,“公益”是最好的經營之道,而一些企業更是打着“公益”的旗號牟取暴利。若不是辛奶奶買到自己捐出的舊褲子,並向記者爆料,也許還有更多的愛心市民被矇在鼓裏。無良企業如此褻瀆愛心,你們將誠信置於何地?
誠然,企業的可恥行為應當受到嚴懲,可當企業“變賣”公眾“愛心”、社會“誠信”時,監管又在哪裏?難道也被“變賣”了嗎?一邊是公眾的愛心,一邊是企業的利益,為何受傷的是愛心?到底是監管上存在漏洞,還是利益上“分了杯羹”?不管真相如何,政府部門都難辭其咎。
捐贈衣物獻愛心本是好事,可就因部分企業的不法行為,不僅褻瀆了公眾的愛心,也傷了社會誠信,更危及了政府公信力。筆者以為,企業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誠信經營;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以防範愛心被褻瀆、變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