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美貌與才華並重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誰呢?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大家對於她們身上的故事熟知的不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些才女們的故事吧。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誰呢?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大家對於她們身上的故事熟知的不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些才女們的故事吧。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上官婉兒,唐朝女詩人。甘肅天水人。上官儀孫女。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班昭字惠班,又名姬,陝西咸陽人,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東漢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東漢末曹魏初,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悲憤和痛苦的時代,詩人們把這血和淚、悲憤和痛苦堅忍地收藏起來釀造了一曲憎恨悲涼的時代悲歌。
曹操
、曹丕、王粲……都是這個時代裏產生的優秀男歌唱家,就在這雄渾、高亢、悲涼的時代合唱隊伍裏,一個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飽嘗戰亂別離之苦的女文學家——蔡文姬。
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裏,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丁M在《蔡伯喈女賦》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
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着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敍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羣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朝大軍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
長城
。趙明誠空懷滿愛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悽悽”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誰呢?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大家對於她們身上的故事熟知的不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些才女們的故事吧。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朝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后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上官婉兒是(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人,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豔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悦,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後,仍得中宗、韋后寵信,專掌起草詔令。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后、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景龍四年(710年),中宗崩,韋后欲效武后而稱帝,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后、安樂公主,擁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着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年僅46歲。開元初年,唐玄宗廣徵上官婉兒的作品,編成文集20卷,張説作序。《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婉兒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左衝右突,成為盛唐時期的“無冕女皇”。智慧、肉體、靈氣、才華……婉兒憑藉這些法寶,穿梭於朝中重臣之間,譜寫了一篇美麗、悽婉的人生華章。
當時的少女婉兒即使情竇初開,這時的太子是時年二十四歲的李賢,上官婉兒見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數李賢了。因此又有了這樣的傳説:婉兒是李賢的侍讀,與“容止端雅”的李賢之間產生了愛情。然[1]而傳説中的愛情即使存在過,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歲的李賢被廢去太子位。而置他於死地的那份廢黜詔書,正是十七歲的上官婉兒替武則天草擬的。宮廷中沒有愛情,事實再一次證明,婉兒已經堅定了自己緊跟武則天的決心。而這樣的決心將跟隨她的一生。
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牀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卓文君
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
卓文君天生麗質,容貌姣好,自幼聰明信任,博聞雅識,詩歌詞賦,無一不精,更兼擅長音律,琴技無雙。
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天下。司馬相如家裏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併為後世小説、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豔,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杆何嫋嫋,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悽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可嘆的是十七歲年紀輕輕,便在孃家守寡。某日席間,只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聽傾心,一見鍾情。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戀受到了父親的強烈阻撓。卓文君憑着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以及非凡的勇氣,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與深愛的人私奔。當壚賣酒為生。生活艱難,但兩人感情日深。這也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裏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話。
自古至今,大多數男人總是令人失望。司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裏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頭呤》,“……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執着和嚮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也為她們的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雖説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歎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着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卓文君,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應該是值得的。比如充滿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見鍾情,比如與愛的人攜手終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復何求?後來人們根據這個事還有一首詩:《望江亭》
當爐卓女豔如花,不記琴心未有涯。
負卻今宵花底約,卿須憐我尚無家。
句首四字連起來為:“當不負卿”。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誰呢?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大家對於她們身上的故事熟知的不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些才女們的故事吧。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東漢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温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在父親班彪和兄長班固死後,繼續完成前《漢書》的纂寫工作。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人們稱讚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學者爭相傳誦,前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還有一個兄弟是班超,我們現在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語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過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他離開西域疏勒時本已有病,來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勞頓,回家一個月就病逝了,班昭無言以對。
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中,總共七篇: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原來是用來教育自己家女兒的,後來被很多人家抄去,也來教育自己家的女兒,時間一長,全國都流行了。
在東漢皇帝頻繁更換的局面下,鄧太后一直臨朝聽政,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后為她素服舉哀。婦女受歧視、受壓迫的封建社會里,才學出眾的班昭,好似一株衝寒怒放的奇葩,她是古代婦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婦女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