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閃電九大不為人知的秘密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奇聞

有一種説法認為,龍捲風與颶風比閃電更具威脅。但是,每年因閃電遇害的人超過死於龍捲風或颶風的人。事實上,據美國國家氣象局介紹,閃電是最被低估的氣象災害。只有死於洪水的人數超過閃電。當閃電來襲時,身在大樓內確實是你最安全的選擇,但並不意味着你不應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如果大樓遭閃電襲擊,電流極有可能經過配線和管道,與地面接觸,這時,你應該避開有線電話(手機和無繩電話沒事)以及流動水(所以雷暴來襲時不能淋浴或洗手)。同時,不使用電爐、電腦及其他電器。


有一種説法認為,閃電是導致飛機墜毀的罪魁禍首。事實是,閃電經常擊中飛機,但極少令飛機墜毀。平均計算,美國每年每架商業飛機至少被閃電擊中一次。大多數飛機使用鋁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製造,另外飛機還具有嚴格的防閃電標準。


即便你的家沒有被擊到,閃電產生的電湧也可能會損壞電器。在暴風雨來襲之前拔掉電腦、電視和其他電器的插頭,因為你不能一切都依賴於電湧防護裝置。如果你在暴風雨時試圖拔掉電器的插頭,自己都有遭到雷擊的可能。有人認為,雷暴期間應避免開車。其實,汽車是雷暴期間除建築物以外最安全的場所之一。當然,要保證身在有硬頂的汽車內。高爾夫球車和敞篷車起不到這種作用。


西方有一句諺語,説閃電絕不會在同一地方出現兩次,來形容人的運氣。但事實上,閃電確實可以在雷暴期間不止一次擊中同一地方。如果雷暴來襲時你恰好在外面,應嘗試進入建築物或汽車暫時躲避。如果實在找不到暫避之所,以下則是將遭雷擊風險降至最低程度的一些小竅門:不要站在曠野和大樹下或其他較高物體下面,避開有水的地方,不要躺在地上。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介紹,大多數人不是在雷暴最強烈時被擊中的。閃電可以襲擊距下雨地點約合16公里遠的地方,但如果你能聽到打雷聲,這意味着你處在遭雷電襲擊的範圍以內。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建議是:“當雷聲大作,一定留在室內,等到最後一聲雷響過後30分鐘再出來。”當然,30分鐘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字,在很多情況下很難做到。


奇怪的是,我們在兒時學到的這個訣竅是基於事實而非虛構。閃電和雷聲同時發生,但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官方網站對此做了詳細介紹:“你可以通過計算閃電和雷聲之間相差的秒數,估計暴風雨距離你有多遠。用秒數除以5,就能算出暴風雨“行駛”的英里數。


暴風雨是一種自然現象,通常是暴風雲(積雨雲)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着雲移動。正電荷和負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正電荷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負電的雲層相遇;負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後正負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着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向雲湧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


如果我們在兩根電極之間加很高的電壓,並把它們慢慢地靠近。當兩根電極靠近到一定的距離時,在它們之間就會出現電火花,這就是所謂“弧光放電”現象。雷雨雲所產生的閃電,與上面所説的弧光放電非常相似,只不過閃電是轉瞬即逝,而電極之間的火花卻可以長時間存在。因為在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可以人為地維持很久,而雷雨雲中的電荷經放電後很難馬上補充。當聚集的電荷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在雲內不同部位之間或者雲與地面之間就形成了很強的電場。電場強度平均可以達到幾千伏特/釐米,局部區域可以高達1萬伏特/釐米。這麼強的電場,足以把雲內外的大氣層擊穿,於是在雲與地面之間或者在雲的不同部位之間以及不同雲塊之間激發出耀眼的閃光。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閃電。


肉眼看到的一次閃電,其過程是很複雜的。當雷雨雲移到某處時,雲的中下部是強大負電荷中心,雲底相對的下墊面變成正電荷中心,在雲底與地面間形成強大電場。在電荷越積越多,電場越來越強的情況下,雲底首先出現大氣被強烈電離的一段氣柱,稱梯級先導。這種電離氣柱逐級向地面延伸,每級梯級先導是直徑約5米、長50米、電流約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約150000米/秒的高速度一級一級地伸向地面,在離地面5—50米左右時,地面便突然向上回擊,回擊的通道是從地面到雲底,沿着上述梯級先導開闢出的電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