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來西亞華人:不“疫”樣的清明 一樣的追思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奇聞

中新社吉隆坡4月4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人:不“疫”樣的清明 一樣的追思

中新社記者 陳悦

又一年清明的清晨,在零星飄落的小雨中,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迎來了掃墓人流。去年清明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來西亞各地義山不得不關閉。今年清明前夕,馬來西亞政府在制定了掃墓標準作業程序後,允許部分義山開放。

義山是東南亞華人民間團體管理的墳地或公冢,佔地三百多英畝的吉隆坡廣東義山至今已有126年曆史,二十餘萬逝者在此安息。去年因義山關閉“不得不在家上香祭祖”的林先生對記者表示,清明是馬來西亞華人最重視的日子之一,“去年不能來掃墓,總覺得不安心”。

還不到八點,已有掃墓者陸續進入墓園。義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和疫情前相比,今年清明前的兩個週末前來掃墓的人流大約下降了九成以上。這一方面是因應防疫需要,政府限制每個家庭前來掃墓的人數並禁止跨州掃墓;另一方面也是義山出於防疫考量,早在清明前就通過媒體廣泛呼籲,引導不少民眾選擇在清明前後利用非假日前來掃墓。“要是往年的清明,義山門口的車輛會堵成長龍。”廣東義山主席李振光告訴記者。

廣東義山還未雨綢繆,早早就制定了嚴格的防疫措施。記者看到,當天天剛矇矇亮,義山工作人員就進行了消毒工作。民眾在進入義山前需要掃碼登記,並在進入後嚴格按照規定動線行動且保持社交距離。按照當地風俗,馬來西亞華人在掃墓祭祖前要先拜土地神——大伯公。由於大伯公廟宇空間有限,廣東義山今年不開放民眾進入廟宇內祭拜,前來掃墓的民眾排隊經過廟前香爐上香,向神靈表達心意。由於廣東義山墓園廣袤,義山還特意安排20餘位摩托騎手手持二維碼在墓園中巡遊,方便民眾掃碼登記。

在拜完大伯公等土地神後,掃墓民眾或是前往墓園祭掃,或是在靈骨塔下的拜桌上焚香上供祭奠親人。義山中處處可見提示防疫規範的歌訣:“不逗留,減風險;祭拜完,收拾好;戴口罩,勤消毒;一米距離很重要”,並以醒目字體提醒民眾——“你平安,祖先安”。

記者亦在現場看到,前來祭掃的民眾都佩戴口罩,主動配合掃碼登記。義山工作人員説,通過引導,民眾在義山完成祭掃流程的逗留時間大大縮短,也減少了風險。

疫情下馬來西亞華人的清明節,與以往不“疫”樣,但李振光對記者説,對華人而言,清明是感恩的節日,清明拜祭是對祖先、對親人內心的拜祭,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據李振光介紹,廣東義山近年來還大力提倡“環保清明”的理念。他説,依照傳統風俗,民眾前來祭掃時要燒化大量祭品;從綠色減碳的角度出發,義山不斷呼籲民眾減量焚燒,“清明帶着內心來感恩先人就夠了,並不是一定要買很多東西”。廣東義山還鼓勵前來祭掃的民眾在祭掃結束後主動清理,帶走祭品。“這既是為了給祖先和親人安息之地一個清潔環境,也是增進環保意識。”李振光説,如今越來越多民眾也都認同這一理念,會在離開時主動清理收拾。

馬來西亞清明的禮儀風俗隨時代而改良,在李振光看來,作為文化傳統,清明的文化意義永遠不會被抹殺。他對記者回憶,年輕時隨父母掃墓,父母總會給他買上一根甘蔗,在掃墓時,讓他邊啃甘蔗邊聽家族傳統教育。

“義山實際上就是一個活的博物館!”在廣東義山服務多年的李振光頗富感情地對記者説,“這裏的墓碑記載着你是哪裏人,你的祖先來自哪裏,你的根在哪裏!”保存住義山這個“據點”,就是希望能永遠提醒下一代,不要忘了你來自哪裏,你的根在哪裏。這,亦是清明祭掃對馬來西亞華人的意義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