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彭博社10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稱,隨着中澳貿易爭端的擴大,至少有兩家小型的中國天然氣進口商被主管部門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彭博社認為,這是中澳兩國關係惡化對貿易造成影響的又一個例子。有業內人士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根據客觀情況分析,外媒報道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彭博社在報道中稱,目前中國已有至少兩家規模較小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商收到來自中國政府官員的“口頭指令”,要求暫停從澳大利亞採購新產品。但知情人士並未透露更具體的內容,也未説明收到“指令”的是哪些中國公司。不過,彭博社稱,佔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近90%的大型國有企業,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在內的公司還沒有收到任何類似指示,這表明從目前看上述所謂指令對液化天然氣進口的影響有限。
根據外媒的報道與國內天然氣進口商的實際情況,一位天然氣領域的業內人士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對上述消息的可靠性提出疑問。“美國之音”11日稱,根據全球領先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報價及市場分析機構阿格斯提供的消息,中國發展改革委並沒有表示將暫停任何與澳大利亞的大宗商品貿易。
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彭博社彙編的船舶追蹤數據顯示,中國40%以上的液化天然氣從澳大利亞進口。報道提到,隨着近年來中澳兩國關係持續惡化,中國已在兩國貿易中採取一系列措施,產品涉及葡萄酒、大麥、牛肉、龍蝦、煤炭、原木等領域。因此,傳聞中的“LNG禁令”讓澳能源企業感到擔憂。不過報道稱,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LNG相關產品的交付被轉移,去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了價值約130億澳元(約合1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替代有一定的難度。
上述業內人士在談到有關問題時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年來中國也在擴大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來源。“我們可以關注到,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至少是從去年開始,很少傳出長期供貨協議談判的消息,但與其他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增加供應談判的消息正在陸續傳出。”該人士認為,“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在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中的比例一直很高,顯示了中國能源供應安全方面的風險,即使是兩國之間貿易關係沒這麼緊張,中國也應該在進口來源上進行多元化配置。”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自去年開始,澳方就頻繁擔憂其大宗商品會被中方停止進口,並稱之為“中方對澳產品的打擊行動”。但實際上,中國外交部早前已多次表示,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