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程陽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建於1912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橋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杜撰的"羅馬的鋼樑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程陽永濟橋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程陽風雨橋

  從橋的結構上看,橋下部分為青料石壘砌的二台三墩,橋墩為六面柱體,上下游均為尖形,迎水角68度;橋中間部分為密佈式懸臂託間柱支梁木質橋面,共19間橋廊;橋上部分為木質樑柱鑿榫衡接構成重檐翹角,層次分明的廊亭體系,共有五座塔閣式橋亭。

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程陽風雨橋

  橋亭頂端和亭檐翹角都鑲有裝飾物,或是用若干個鐵罐相橫套扣組成的串串"葫蘆",或是用桐油、石灰、糯米漿為原料,塑造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吉祥鳥。一串串葫蘆,象徵風調雨順,瓜果累累,年年豐收。一隻只吉祥鳥,嚮往青山、展翅欲飛,融於大自然的美景中,點綴風雨橋美如圖畫。 整座橋長77.6米,寬3.75米,高20米,結構技術與造型藝術形成了高度統一。當年的墨師、工匠不用繪圖,不用制模,不用一釘一鉚,全憑一把當地人稱為"香杆"的木角尺,量量畫畫,敲鑿鋸打,就把結構複雜,雄偉壯觀的風雨橋建造起來了。

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程陽風雨橋

  侗族人稱風雨橋為花橋、福橋或風水橋。老一輩的侗族人都認為,在陰間和陽世的交界處,有一條陰陽河,河上有一座橋,陰陽兩端的人,就是以橋為生死轉換的媒介的。因此,作為公益性的修橋就是"修陰功"(積德),可以儲蓄自己、家族甚至本民族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對侗民族村寨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無論這些風 雨橋散落何地,造型是多麼的不同,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那就是它們都建在村邊小溪河的下游——村民們期望這座橋攔住財源,保住寨子的風水,從而庇佑自己和家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20 字。

轉載請註明: 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程陽風雨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