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中國發生一起空難。兩名飛機師,和唯一的乘客,全部遇難。
這名乘客,是詩人徐志摩。
他的妻子陸小曼,得到噩耗,説自己感到
“天垮了,地陷了,世界進入一片黑暗”
。
他的前妻張幼儀後來回憶説,空難次日凌晨一兩點,她在半睡半夢中被驚醒。
來人給了她一封緊急電報,並告訴她,他剛去過徐志摩家,可是陸小曼不收這電報,只一直説“徐志摩的死訊不是真的”。
“我想到陸小曼關上前門,消失在鴉片煙霧裏的情形。她出了什麼毛病?她怎麼可以拒絕為徐志摩的遺體負責?打從那時候起,我再也不相信徐志摩和陸小曼之間共有的那種愛情了。”
張幼儀如是説。
張幼儀決定讓弟弟帶着徐積鍇(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兒子),一起到濟南料理後事。她對13歲的徐積鍇説:“你爸爸上天了,快隨你舅舅去接靈吧。”
梁思成當時正好在山東考察,聞訊趕到空難現場,撿回一塊飛機殘骸(有説是現場燒焦的枯木),帶給妻子林徽因。
林徽因把那塊殘骸放在卧室裏,保留了一輩子。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託人帶話給凌叔華,希望她給徐志摩的墓碑題字。
凌叔華強抑悲痛,寫下
“冷月照詩魂”
五個字。
▲徐志摩,1897—1931
1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嫁給了18歲的徐志摩。
據説是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做的媒。當時,年僅20多歲的張嘉璈已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看到徐志摩的文章,對他的才情很欣賞。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很快同意婚事,在允婚短箋上寫道:
“我徐申如有幸以張嘉璈之妹為媳。”
兩家門當户對。徐家是浙江海寧縣硤石鎮的首富。徐申如繼承祖業,經營有醬園、綢布號、錢莊等產業。
張家是上海寶山縣的鉅富,張父是名醫,投資了不少房地產。最了得的是張幼儀的兩個哥哥:二哥張君勱,後來是中國民主社會黨的領袖,被譽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江浙財團的核心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現代銀行之父”。
但徐志摩對這門指定的婚事不滿意,聲稱自己只是在完成任務。
▲張幼儀,1900—1988
年幼時,張幼儀的母親嘗試給她纏足。二哥張君勱勸阻了母親,承諾將來妹妹因為沒有纏足而嫁不出去,就養她一輩子。
這雙天足,並未給她帶來婚姻幸福。張幼儀不無傷感地説,對於我丈夫來説,我兩隻腳可以説是纏過的,因為他認為我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麼書。
婚後第三年,他們的兒子阿歡(徐積鍇)出生。同年,徐志摩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到美國留學。
1920年夏,徐志摩又跑到英國去了,説是要投到偶像羅素門下。
徐申如很疼愛那個被冷落在家的兒媳,希望她出國伴讀。於是由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寫信給獨自逍遙的徐志摩。
徐志摩很尊重張君勱,接信後,同意張幼儀來英,儘管內心極不情願。
這年秋天,張幼儀的郵輪抵達英國。
張幼儀從未見過徐志摩穿西裝的樣子,但她在人羣中一眼認出他來。她説,接船的所有人中,只有他擺着一張臭臉,很好認。
夫妻久未見面,張幼儀為了討好丈夫,專門穿了一雙漂亮但不合腳的鞋子。徐志摩留意到了,輕輕説了句:
“真是土包子。”
兩人未結婚前,徐志摩就這樣嫌棄過她。人家給他看張幼儀的照片。徐志摩瞅了瞅,説:“十足鄉下土包子。”
這個評價,給張幼儀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她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徐志摩,她一開口,他必説她:“你懂什麼?你能説什麼?”他的鄙視,讓她極度自卑。
除了懷上第二個孩子,這段伴讀生涯堪稱張幼儀的噩夢。甚至這第二個孩子本身也是她的噩夢。
▲徐志摩與張幼儀在英國合影
2
恰好在張幼儀抵英前後,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
那年,林徽因才16歲,比徐志摩小了七八歲。當年曾同徐志摩一起去過林寓的張奚若,多年後對林徽因的子女説:
“你們的媽媽當時梳着兩條小辮子,差一點把我和徐志摩叫作叔叔。”
在戀上林徽因之前,徐志摩先為她的父親林長民心折。
林長民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曾在段祺瑞執政時期當過司法總長。當了三個月,就因為拒絕收受賄賂,掛冠而去。
1919年,他擔任總統府外交委員會事務長,主張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但總理卻密電和會首席代表陸徵祥簽字。
林長民知道後,憤而在報上公開發文,呼籲:
“國亡無日,願合四萬萬民眾誓死圖之。”
五四運動隨後爆發。
1920年初,林長民被政府派往歐洲考察。臨行前,他決定帶愛女林徽因同行,説是要女兒增長見識,領悟為父的胸懷。
在英國,林長民和徐志摩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徐志摩稱讚林長民相貌清奇,談吐清奇,“滿綴警句與諧趣”,“豪爽、倜儻又幽默”。
這期間,兩人玩起了互通“情書”的遊戲。
通信時,徐志摩扮有夫之婦,林長民扮有婦之夫。雙方假設有私情,在不自由的境況中互相愛戀,在書信中互訴衷腸。
與此同時,徐志摩發現自己愛上了林長民的女兒,無法自拔。
林徽因是否也愛上徐志摩呢?這迄今是一段無解的公案。不過,多年後,林徽因曾向沈從文回憶她的英倫生活,説當年她老希望生活有點浪漫的事發生,
“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
。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
徐志摩於是千方百計想和張幼儀離婚。
據羅家倫回憶,有一次,徐志摩和朋友在中餐館吃飯,朋友勸他説,你單是吵着要離婚,而不想辦法讓太太有所安頓,這樣肯定離不成。
徐志摩很認真地問,那怎麼辦?朋友説,你最好為你太太找一個“替人”。
徐志摩真的一臉嚴肅地追問,找誰做替人好呢?朋友們紛紛建議,找徐志摩的好朋友金嶽霖。
正聊着,哪知道隔桌的屏風被推開,金嶽霖站到他們飯桌前,叫了聲“嘿”。
原來金嶽霖也在那家飯館吃飯呢。
為了離婚,徐志摩冷冰冰地要求張幼儀“把孩子打掉”。
那時打胎的風險很大,張幼儀委屈至極:“我聽説有人因為打胎而死掉。”
徐志摩説:“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之後便是長時間的冷戰。張幼儀把自己比作秋天的扇子,被遺忘在密封的匣子裏。
▲林徽因,1904—1955
3
1922年2月,張幼儀在德國生下次子彼得。
幾天之後,徐志摩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寫信給張幼儀,正式提出離婚:
“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做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在張幼儀的回憶中,她問徐志摩:“如果可以的話,讓我先等我的父母批准這件事。”徐志摩急切地打斷她的話:“不行,不行。你曉得,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現在簽字,林徽因……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婚不可。”
而在徐志摩的筆下,這次離婚被寫成了反抗舊道德和舊倫理,他自己則是一個為了信念,不惜離經叛道、敢作敢為的真勇士。他説:“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3月,兩人終於在柏林離婚。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起協議離婚案。
金嶽霖不但沒有成為“替人”,還和吳經熊一起成了徐、張離婚的證人。
此時,林徽因已經回國,在北京和梁思成確立了戀愛關係。
林徽因後來説,徐志摩也是一個會歡喜穿粉紅繡花鞋女子的那種人。估計她已看透了徐志摩風流背後不負責任的本質。
徐志摩要求林徽因“許他一個未來”。林徽因説:“你能幫我扛心裏的重擔嗎?它會像千斤重擔壓我一輩子。”
徐志摩追問:“就為了成就那虛無飄渺的道德?”林徽因答道:“道德,不是枷鎖,而是對生命負責的態度。”
“我不是沒有來,只是無緣留下。”
林徽因最後説。
這個小姑娘,比“大叔”徐志摩成熟太多了。
▲1922年,林徽因與梁思成
離婚一身輕的徐志摩,仍未死心,追回了國內。
根據梁實秋的説法,梁思成面對徐志摩的如影隨形,在圖書館門口貼了一張情人(lovers)希望私下相處,不願受到干擾的告示。
徐志摩看見後,怏然而返。
1923年,梁思成騎摩托車發生車禍,腿骨受傷。林徽因每天到醫院看他。
天氣太熱,梁思成有時只穿一件背心,林徽因毫不迴避,去了就坐在牀邊,還為梁思成擰手巾擦汗。一舉一動,讓梁思成的母親李蕙仙感到震驚。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整個中國的文化圈和名流圈都轟動了。徐志摩和林徽因聯袂擔任泰戈爾的翻譯,並精心安排行程。
徐志摩知道自己追林徽因已經涼涼了,竟然請泰戈爾做中間人説服林徽因。64歲的老詩人竟然照做了!
林徽因斷然拒絕。她後來曾説:
“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他的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老詩人無比惋惜地説,
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哎”!
▲1924年,泰戈爾、徐志摩與林徽因
4
泰戈爾此時有點忘了自己到底來中國幹嘛,彷佛就是為了做媒而來的。
面對“失戀”的徐志摩,老詩人又開始撮合他和凌叔華。
凌叔華的家庭背景同樣了得。她的父親做過順天府尹,相當於首都市長。
她自小學畫,請的老師是慈禧的御用畫師。學文化,請的是辜鴻銘。學書法,請了康有為。
當時,凌叔華是燕京大學的學生,活躍分子。燕京大學要接待泰戈爾,找不到體面的地方,結果找到了凌叔華家。
作為女主人,凌叔華落落大方,舉止自如,成功引起了泰戈爾和徐志摩的注意。
泰戈爾慫恿徐志摩追求凌叔華,稱讚
凌叔華比起林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
。
徐志摩顯然心動了,對凌叔華一通猛誇:
“眉目口鼻子之清秀,之明淨,我其實不能傳神於萬一,彷彿你對着自然界的傑作,不論是秋水洗淨的湖山,霞彩紛披的夕照,或是南洋瑩徹的星空,你只覺得它們整體的美,純粹的美,完全的美,不能分析的美,可感不可説的美。”
這一切,當晚泰戈爾的另一個翻譯陳西瀅,或許都看在眼裏。
徐志摩在1924年的秋冬之際,開始給凌叔華寫信,言語熱烈而曖昧。此時,遵照梁啓超的指示,梁思成和林徽因攜手去了美國留學,徐志摩的感情出現了“空檔期”。
▲凌叔華,1900—1990
但凌叔華與徐志摩的感情沒有發展下去,一方面是陳西瀅對她的追求,另一方面是陸小曼的出現。
徐志摩一度同時跟凌叔華、陸小曼通信,出遊時還採兩枝梅花,分別寄給陸、凌二人。
陸小曼的父親陸建三曾留學日本,官至民國財政部賦税司司長,後來棄政從商,出任一家銀行的總經理。
陸小曼多才多藝,是有名的交際花。18歲時,曾在顧維鈞手下任兼職翻譯。顧維鈞説,陸建三的面孔,一點也不聰明,可是他女兒陸小曼小姐卻那麼漂亮、聰明。
19歲時,陸小曼與王賡結婚。結婚時,他們只接觸了一個月。
王賡是第三位考入美國西點軍校的中國學生,畢業時,全校排名第十二。巴黎和會期間,他曾作為顧維鈞的助手赴法國,擔任武官兼翻譯。期間,王賡結識了赴歐考察的梁啓超。或許是通過樑啓超的關係,王賡與徐志摩訂交,關係很好。
陸小曼曾這樣提起王賡:
“他是美國西點陸軍大學畢業的,對軍事學識有一定的修養,據説對於打炮尤特有研究。但是他的個性怪癖,身為武夫而又帶着濃厚的文人脾氣,所以和當時軍界要人的人事關係相處得很不好,因此始終鬱郁不得志。”
婚後第三年,1924年,王賡出任哈爾濱警廳廳長。赴任前,託徐志摩代為照料陸小曼。
這一照料,就照料到了愛河裏。郁達夫説:
“忠厚柔豔如小曼,熱情誠摯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發放火花,燒成一片,哪裏顧得到綱常倫教,哪裏顧得到宗法家風?”
同年八九月間,徐志摩從印度回國,下榻上海某旅館,同時收到凌叔華、陸小曼的兩封信。
恰好父親徐申如來,王賡也在。
徐志摩知道父親喜歡凌叔華,有意讓凌做兒媳,便將凌的信交給父親。王賡也湊過去同看,結果臉色大變。
原來徐志摩誤將陸小曼的信拿了出來。
這件事當時圈內議論紛紛。
在新月社的聚餐上,凌叔華聽到別人八卦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戀情,感到震驚,立即為兩人辯護説,這都是謠言,徐、陸兩人
“絕無背友背夫的事”
。
為避是非,1925年3月,徐志摩赴歐洲遊歷。
3月14日,即徐志摩離開沒幾天,凌叔華專程去拜訪陸小曼,下午去的,晚上十一點才走。因為兩人之前就是朋友,所以這次談得十分深入,陸小曼把什麼都説了。
估計是這次長談之後,凌叔華決定退出這段集合不倫、三角以及奇葩的戀情,選擇與陳西瀅確定戀愛關係。此後,徐志摩在歐洲給她寫信,她也沒回。
▲陸小曼,1903—1965
5
遊歐期間,徐志摩收到一個噩耗。他與張幼儀生的小兒子彼得,死於腹膜炎,只有3歲。
一週後,徐志摩趕到德國。
這是徐、張離婚後第一次見面,相對無言,淚眼婆娑。張幼儀領他看彼得的遺物。
徐志摩這才關注到這個被他拋棄的髮妻的改變。
離婚後,張幼儀一個人帶着彼得,在德國生活,學習德文,並進了當地一所學院攻讀幼兒教育,開始全新的人生。
徐志摩給陸小曼的信裏,忍不住讚美自己的前妻:
“C(張幼儀)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張幼儀後來總結自己的人生也説,離婚事件把她的人生劃成了兩個階段,
“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我一無所懼”。
陸小曼表現出另一種形式的無所畏懼。
據説陸小曼當時已經懷孕,偷偷跑到德國人開的醫院,將自己同王賡的骨肉打掉。由於手術做得不好,導致以後終身不能懷孕。
▲見過陸小曼的人都説她不上鏡,真人更美豔
1925年7月底,徐志摩回國,追着陸小曼去了上海。
此前,他在信中對陸小曼承諾:
“只要你一句話出口,什麼事我都幹。為你,我拋棄一切只是本分;為你,我還顧得什麼性命與名譽。”
這次回來,徐志摩請劉海粟替他張羅了個飯局。飯局中,王賡很大度地表示願意與陸小曼離婚。
王賡舉杯向徐志摩,向陸小曼,以及席間的所有人説:
“願我們都為自已創造幸福,並且為別人幸福乾杯!”
不久,凌叔華與陳西瀅之間也有感情進展,並於1926年初舉辦了訂婚儀式。
1926年2月,徐志摩在老家硤石,徵得家裏同意後,給陸小曼寫信説:“訂婚手續他(指徐申如)主張從簡,我説這回通伯(陳西瀅)、叔華(凌叔華)是怎樣的,他説照辦好了。”
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上,證婚人梁啓超對新郎、新娘進行了訓斥,當眾説:“徐志摩,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梁啓超聲色俱厲,毫不留情,賓客大窘。
徐志摩只好向老師服罪,懇請他不要再講下去,顧全弟子一點面子。
梁啓超這才收尾,説:
“你們都是離過婚重又結婚的,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願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白頭偕老!”
同一年,張幼儀從德國回來。她早已不是徐志摩的太太,但仍是徐家的媳婦,一度帶着大兒子徐積鍇,和公婆住在一起。
兩年後,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完婚,並在修完碩士學位後回到中國,成為新成立的東北大學建築系最早上任的兩位教授。
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答道:“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林徽因在美國留學時的證件照
6
每個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其實,感情的波瀾從未平息。
徐志摩有一個私密的小箱子,裏面藏着他的日記、書信等重要手稿。他曾把這個“八寶箱”交給凌叔華代為保管。
箱子裏有兩部較為敏感的日記,分別是徐志摩寫於初識林徽因時的《康橋日記》,以及1922年回國後繼續追求林徽因的《雪池時代日記》。
1926年,凌叔華、徐志摩各自結婚後,徐志摩曾短暫取回箱子。
陸小曼看到裏面的《雪池時代日記》,心生怒火,直接把日記燒了。
終其一生,陸小曼對林徽因全無好感,曾在日記裏説,
林徽因“真太壞了”,“讓我知道知道她的真人”等等。
1931年2月起的半年內,因為肺病,林徽因在北京養病,梁思成仍在東北大學執教。徐志摩經常去探望林徽因,談藝術,談文學,談人生。
為了兩頭避嫌,他不會一個人,而總會約上金嶽霖等人一起去看林徽因。
不過,林、徐之間的感情波動,還是在他們的詩中流露了出來。林徽因當時寫過一首詩: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
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靜候着你的讚賞。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亂的花形,
那便是我私闖入當年的邊境!
——林徽因《那一晚》(節選)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前夕,曾給林徽因寫過一首詩: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節選)
林徽因以詩回應,暴露了兩人的親密關係。這引起了當時文壇的一些流言蜚語。冰心曾寫詩隱晦地規勸林徽因,不要和一個男詩人保持不合適的友誼。
後來,冰心還寫了小説《我們太太的客廳》,諷刺林徽因和徐志摩。林徽因恰好在山西調查古建築回到北平,於是給冰心送了一罈山西醋。
林徽因極有男人緣,但在知識女性中,她幾乎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梁思成的外甥女吳荔明毫不避諱地説,林徽因和親戚裏眾多女性相處不諧,只與吳荔明的母親梁思莊(梁思成胞妹)沒有芥蒂。
與林徽因交往密切的作家李健吾也説:
“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
▲林徽因與梁思成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飛機出事,是為了趕到北平聽林徽因的一場演講。
但外界都傳言,是陸小曼害死了徐志摩。理由是,兩人婚後,陸小曼吸食鴉片,揮霍無度,徐志摩養不起老婆,只能急搭飛機趕到北京開課掙錢。
陸小曼百口莫辯,只得給胡適寫信傾訴:
“上帝好像只給我知道世上有痛苦,從沒有給我一些樂趣,可憐我十年來所受的刺激未免太殘酷了。這一下我可真成了半死的人了……看起來我的罪尚未了清,我只得為着他再搖一搖頭與世奮鬥一下,現在只有死是件最容易的事了,我還是往滿是荊棘的道去走吧。”
林徽因也在找胡適幫忙。
徐志摩死後,他的朋友們都想為他出版文集紀念。林徽因擔心涉及她的《康橋日記》公開,又引來滿城風雨,因此請求胡適出面,去跟凌叔華交涉,要她交回徐志摩的“八寶箱”。
凌叔華以“八寶箱”中有兩本陸小曼的日記,裏面罵林徽因的話最多,怕引起是非為由,多次拒絕交出箱子。
林徽因、凌叔華因此交惡。
最終,林徽因還是拿到了箱子,但《康橋日記》的關鍵幾頁紙,被人撕掉了。
再後來,連《康橋日記》也下落不明,據説是林徽因死後,她的親人出面人為銷燬掉了。
▲1930年代的林徽因
7
林徽因的是非至此結束,但陸小曼的是非才剛開始。
作為徐志摩的遺孀,29歲的陸小曼,很快就被世家子弟翁瑞午包養了。
翁瑞午家有收藏,常以名畫相贈,博取陸小曼歡心。他還學得一手推拿絕技,常為陸小曼推拿,手到病除。
於是,陸小曼常和翁瑞午一榻橫陳,隔燈並枕,吞雲吐霧。
此舉引起徐志摩生前一幫好友的強烈不滿。大家認為,徐志摩已故,不能讓他在地下難堪。遂公推胡適出面,與陸小曼長談。
當時,陸小曼與翁瑞午住在上海,房子還是徐志摩生前租下的。
胡適在那裏坐了半天,最後才説:“翁瑞午有妻有子,又是個花花公子,你何苦這樣呢?”
陸小曼説:“只要他對我好,我不在乎名分,反正這麼多年,我也沒有名分。和志摩在一起,我有名分嗎?他們徐家的婚喪嫁娶,我一概不能參加,你説我有什麼名分?現在和翁瑞午在一起,不也還是這樣?我陸小曼就是這個命。”
胡適説:“那你就打算這輩子這樣,和翁瑞午在大煙榻上過完此生?”
陸小曼説:“那你大博士給我指一條路?我是個女人,我要吃飯。”
胡適説:“只要你離開翁瑞午,與他斷絕關係,你的一切我包了。”
陸小曼搖搖頭,笑着説:“我的事,你包不了,你沒法包。”
胡適説:“你才29歲,你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陸小曼根本不聽胡適這些話。胡適只得悵然離去。
半個月後,胡適在南京給陸小曼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三點:1、希望你戒除嗜好。2、遠離翁瑞午。3、速來南京,由我安排你新的生活。
陸小曼根本不理,連信也不回。
▲胡適:你的一切我包了
陸小曼一直覺得問心無愧。她説:“我的所作所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會了解我,不會怪罪我。”還説:
“情愛真不真,不在臉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間,睡夢裏,彷彿我看見、聽見了志摩的認可。”
1933年清明,陸小曼獨自一人去了硤石,給徐志摩上墳, 歸來寫了首詩:
腸斷從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雲嶠。
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
她的卧室裏,懸掛着徐志摩的大幅遺像。每隔幾天,總要買一束鮮花,並曾對王映霞説:“豔美的鮮花是志摩的,他是永遠不會凋謝的,所以我不讓鮮花有枯萎的一天。”
她對外界的指責與唾罵,不做任何的辯解。
“不死,就要好好地活下去。”
她説。
1964年起,陸小曼因病住進上海華東醫院。她對來看望她的趙家璧説:
“如果不解放,我肯定活不到今天;如果志摩生前知道,我們的共產黨是這樣好,他也會和我一樣相信的,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不死,我相信他不會跟着走胡適的道路,他可能會走聞一多的道路。”
▲徐志摩與陸小曼
8
1965年暮春,陸小曼病重,對人説:
“我最近常常夢見志摩,我們快……快重逢了。”
她留下遺囑,希望死後能與徐志摩合葬。
事實上,在那個特殊年代,她無兒無女,無依無靠,死後骨灰無人接管,遺願落空。
林徽因比陸小曼早走十年。她的後半生被肺病折磨,但表現出了一名女知識分子的風骨,讓人敬佩。
1944年,林徽因12歲的兒子梁從誡問她:“如果日本人真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
林徽因答道:“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1953年,北京開始大規模拆除古建築。她和丈夫梁思成為保護古城而奔走呼籲,然而,無濟於事。
一次聚餐會上,林徽因恰與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同桌。她當眾指責吳晗:
“你身為歷史學家和政府官員,卻保護古城牆不力!你們把古董給拆了,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51年的人生路。
追悼會上,兩位摯友金嶽霖和鄧以蟄聯名寫了一幅輓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1950年代初,梁思成與林徽因
張幼儀和凌叔華,這兩個同齡人卻都相當長壽,一個活到了88歲,一個90歲。
凌叔華長期生活在歐美,晚年她再次強調:
“説真話,我對志摩向來沒有動過感情。我的原因很簡單,我已經計劃同陳西瀅結婚,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
1990年,90歲的她硬是要回國,死在了北京。在她的暢銷書《古韻》的最後,她説,
“這是春天的畫卷。我多想擁有四季。能回到北京,是多麼幸運啊!”
活得最瀟灑的,反而是被拋棄的張幼儀。自從1926年回國後,她先在上海的大學做德文老師,後又經營服裝公司,擔任總經理,最後還涉足金融界,成為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總裁。
▲擔任銀行副總裁時期的張幼儀
梁實秋評價説:
“她是極有風度的一位少婦,樸實而幹練,給人極好的印象。凡認識她的人沒有不敬重她的,沒有不祝福她的。她沒寫過文章,她沒做過宣傳,她沒有説過怨懟的話,她沉默地堅強地度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任……”
1949年,她離開大陸,先後在香港和美國生活。
53歲那年,她遇到了屬於自己的另一半,忐忑地寫信給兒子徐積鍇,徵求兒子的意見。徐積鍇回覆:
“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幸福對她而言,如此簡單。
當然,她晚年也躲不開別人對於民國往事的追問。她沒有迴避,像是對歷史做出總結般地回答道: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脱,變成另外一個人。
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説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説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裏面,説不定我最愛他。
時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一段錯綜複雜的民國婚戀往事,從此輕輕翻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