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面對復課復學,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校園,與校長面對面交流,感受校長治學理念、治校之方,讓社會、家長從中獲得學校教育的有效信息。
五月的風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流溢飄香。走進博興第三小學,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感到校園一片生機盎然,春暖花開、鶯飛草長,春日孕育了新的生機和希望。前來迎接記者的三小校長馬立羣感慨地説:“我和老師們早就盼着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來到校園,進入課堂,開啓新學期,重啓校園生活。”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學
馬立羣帶領記者參觀學校時,碰到學校英語名師工作室成員在教學研討,隔壁教室六年級語文教研組正在集體備課,馬立羣與各位老師短暫溝通後,透過備課內容與記者開始了本次的正式訪談。
馬立羣告訴記者,雖然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擋了師生校園相聚的重逢,但阻擋不了老師相約熒屏共同教研的熱情。為做好疫情期間“空中課堂”內容,第三小學積極響應上級要求,“停課不離崗、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學”,確保空中課堂教學能夠高效開展。各學科老師通過認真研究教材、研究課標、做好學情分析和線上周前備課,充分利用網絡平台進行“空中集體備課”。通過學習強國、釘釘等軟件功能發起羣會議或微信羣功能發起羣視頻進行集體備課。通過線上研討交流,紮實開展好線上集體備課。
馬立羣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必須並行,因此在3月25日到31日,我們學校舉行了‘空中課堂’與老師指導有效對接專題研討會,引導老師做好課堂總結思考。”記者詳細瞭解到,本次研討活動的組織教師在學區微信羣中進行了話題討論,選擇共性的問題推薦代表進行直播交流,每位發言老師都進行了精心準備,實現了“四有”——有分工、有主題、有思考、有做法,在線研討的有效開展,克服了教師分散、信息單一、急需教研等難題,為學生學習、教師指導統一了方向,開闢了辦學教學研討新路。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老師要成為“指路燈塔”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説過: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馬立羣認為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意義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教育是生活,生活的美好在於奮鬥。“我在人生路上行走了55個春秋,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36個年頭,也算一個老教育工作者了,從教多年,我認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當老師不是單一的教學生知識,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想着如何培養一個積極樂觀、有思想、有抱負、有情懷的學生。
馬立羣感慨地説:“面對這樣一場疫情,我們除了教會孩子如何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還應當傳遞哪些有價值的理念和認知?一線醫護人員的執着堅守、各條戰線上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集中的體現。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也可以化作課堂的養分,讓孩子們思考,點燃孩子對未來人生的思考,引導孩子上好這涉及生命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道德教育、責任教育的一堂課,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課。”
馬立羣特別強調,對學生的引導不要拘泥於“文化課”上面,要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多面性、獨特性。“疫情期間,我們除了語、數、外等基本課程安排,還特別訓練孩子們的體能和勞動能力,加重體育鍛煉內容,我想這是非常應時應景的,讓孩子們明白身體健康是一切革命的本錢,無論何時強健的體魄是最最關鍵的。同時在五一假期開展線上勞動實踐課,舉行勞動嘉年華·五一特別活動,是為了更好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的現狀,更好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在採訪中,馬立羣告訴記者,下學期學校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點燃學生更多學習熱情、激發潛質,為每個同學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並將繼續發揮三小足球特色學校、航天示範學校等特色,組織教研活動,力爭在原有基礎上實現突破,培養更多心懷夢想的學子。
沉下身、靜下心,努力耕耘一方教育熱土
與記者談及校長管理層面時,馬立羣用自己在2017年8月27日第一次和全體教職工見面會上的講話開場:打鐵還須自身硬,一枝一葉總關情,擼起袖子加油幹,聚力興校繡精彩。為了學校發展,把學校當成家來經營,用手去描繪藍圖,用腦去思考未來,用心去呵護它的冷暖,不斷在實現自己的諾言中,砥礪前行。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圍繞“仁愛礪品,質量興校,責任創新,健康幸福”的辦學理念,馬立羣帶領學校班子打造“仁智教育”的文化品牌,把三小辦成學園、公園、聖園、樂園,讓學校有書香的品味,有家的歸屬感,讓老師有書卷氣;讓家長成為真正的同盟軍,願意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讓孩子們有淑女和紳士的風度,享受到童年快樂健康幸福的成長。
馬立羣動情地説:“每天早上我迎着旭日東昇早到學校,一天中儘量在師生全部離校後再回家,這樣一天下來心裏就感覺到很踏實,否則心裏就有着一種牽掛,師生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平平安安比啥都強,當然我們不斷實現着教育高品質的跨越。”這些年來,根植在馬立羣內心修養裏,有一種樸素的想法,就是對工作要精益求精,要盡最大努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到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對得起政府的俸祿,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師生對自己的那份深情。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關係到千家萬户,關注度特別高,自己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做一個有愛心,有情懷,有擔當,有作為的教育工作者,已鐫刻在我的心底。教育就是最大的行善,教者仁心,大愛無疆。”的確,正如馬立羣所言,“行善之人如春草”把教育做好就是在給生命注入養分,表面看起來沒有立竿見影,但"不見其長日有增",每一天都在增益能力。在愛的海洋裏,揚起責任的風帆,在執着的堅守中,乘風破浪,充滿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
馬立羣在採訪最後表示,第三小學確定今後發展思路是: 亮特色、樹形象、創新發展、建師生幸福校園;強師資、提質量、砥礪奮進、辦人民滿意教育。學校一定會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讓愛和責任撐起師生放飛夢想的天空,努力續寫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菲 袁文靜 李夢竹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