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如何評價劉邦項羽 劉邦圍困項羽的地方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評價劉邦項羽

劉邦和項羽曾經爭奪過天下,在歷史上,對這兩個人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劉邦和項羽,都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這兩個人一起打定了滅秦的基礎,對歷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只不過後來是劉邦打敗了項羽,從而統一了整個中國,成為了歷史上漢朝的開國皇帝。那麼歷史上是怎麼評價劉邦項羽的呢?

劉邦項羽

劉邦和項羽之間,打過大大小小無數場戰役,其中都是項羽贏的多,但是最後,項羽卻還是被劉邦逼的在烏江自殺了。劉邦最終統一了天下。如果真的要評價劉邦項羽的話,項羽不是沒有能力,只是項羽在對自己的控制,還有對事物的執行能力方面相對就差了一點。這也是項羽最後失敗了的最大原因了。

劉邦能夠很好的分清一件事情的輕重緩急,他知道什麼時候是現在必須做的,什麼事情是可以等會再做的,對於不同的意見的採納,劉邦也比較能分的清楚對錯。在做什麼事情之前,劉邦都會問一下別人的意見,比如説張良這些人,當然了,張良這個人見風使舵的本領也不是一般的強,這也是他能坐擁天下的一大原因。

而項羽在歷史上就是非常耿直的一個人了,項羽這個人渾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高貴的氣息,這也是為什麼在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殺掉劉邦的一個很大的原因了,項羽是個出了名的軍事家,有着一身的好武藝,但是在執行能力,和對事物的控制能力方面,相對來説就會差一些。這也是他會失敗的最終原因。

劉邦圍困項羽的地方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這是項羽被劉邦兵圍垓下之時,所作的《垓下歌》的一部分。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在和劉邦的戰鬥中由於決策的錯誤,被劉邦圍困於垓下,愛妾虞姬自刎而死,項羽本人也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

垓下之圍

劉邦圍困項羽的地方叫做垓下,即現在的安徽省宿州靈璧縣境內,是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又被稱為霸王城。相傳,垓下曾是項羽屯兵的地方,這座古城保存的還是比較完整的,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風雨的沖刷,但現在還是能看到古城的大致外形。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滅,劉邦和項羽這兩大起義集團開始進行天下爭霸,雙方在四年的爭霸之中共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大部分戰鬥都是以劉邦失敗而結局。到了公元前203年,由於項羽在軍事戰略上的輕視,導致很多的決策出現了失誤。劉邦開始逐漸的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直到公元前202年,項羽開始招架不住劉邦大軍的攻勢,逐漸帶軍北撤。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率大軍包圍於自己的屯兵之地。

項羽率軍龜縮於霸王城內,劉邦大軍經過長時間的攻打,都沒有取得很好地效果。後來,在一天夜裏,劉邦命令自己的士兵在城池的四面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羽大軍之中多是楚地人民,聽到了熟悉的家鄉歌曲,軍心渙散,就連項羽自己都輾轉反側,不能安眠。他的愛妾虞姬為了不拖累自己,拔劍自刎。

知道大勢已去的項羽,率領士兵突圍出去,最後自刎於烏江江邊。

項羽為何不殺劉邦

鴻門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很多人都對項羽不殺劉邦一事耿耿於懷,説項羽心慈手軟,固執己見,不聽范增的建議。他們認為如果當初殺掉劉邦,就沒有後來的楚漢爭雄,項羽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其實,項羽不殺劉邦是正確的。

《楚漢爭雄》項羽和劉邦

從項羽本身來看,首先他是個仁義之人,不屑於用一些陰暗的手段對付別人,況且這個人還是曾經的兄弟;其次,狂妄的項羽覺得沒有必要殺劉邦,畢竟當時項羽的勢力可以説是最大的,劉邦還不能與他匹敵。

從形勢上看,項羽也殺不了劉邦。如果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不一定能得到其他諸侯的支持。當時劉邦和項羽同屬楚懷王的部下,他們的間隙也只能算是內部事情,況且年輕的項羽在政見上並不成熟。劉邦帶着寶物去謝罪,而且奉上咸陽和關中,把自己的功勞和為王的機會讓給了項羽,還説是為項羽入關做準備。其實他也沒有必要讓出的,因為楚懷王承諾過先入關就可以稱王。劉邦的做法確實高明,既表現了崇高的道義,還明示自己沒有稱王的野心。項羽若在此時殺掉劉邦,必然會讓其他諸侯心存不滿,逐漸失去威望。要是劉邦的將士因此反抗,項羽就算贏了,也必然會損耗兵力。假使項羽有心收歸劉邦兵力,也沒有那麼容易,先前就殺掉了二十萬投降的秦朝士兵,現在劉邦軍中這麼多的秦人也不可能為他所用。項羽當時需要做的是藉着鉅鹿之戰的戰功樹立自己威望,而不是殺劉邦。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

在劉邦和項羽爭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敗給了一個無賴漢王,讓人無法理解。其實,劉邦能當上皇帝是有原因,這其中有劉邦自身的素質所在,也有時勢和運氣的所在。劉邦身上所具備的領導才能是項羽望塵莫及的,而時勢也造就了這樣的一個平民皇帝。

呂良偉版劉邦

劉邦有數不清的缺點和道德問題,但是他的個人素質更符合皇帝的要求。在個性上,劉邦豁達豪爽,勇敢無畏,心胸開闊,用人有道,做事不拘一格,能屈能伸。他早年雖然無所事事,但是廣交好友,這時期結交的人後來幾乎成了創建和穩定漢朝的中流砥柱,而且隨時都敢當領導者,大方與其他諸侯分享利益。劉邦能為了目標不擇手段,不管是欺騙對手還是貶低自己。在政見上,劉邦擁有出眾的政治才能和高遠政治眼界,制定了以關中為後援地,進可攻、退可守的爭霸策略,即使屢戰屢敗,也很容易再出擊。他還通過約法三章籠絡民心,用利益拉攏其他勢力。

劉邦經過了多年的積累,不管是在人脈還是閲歷,於是抓住了反秦起義的時機,從起事到後來的爭霸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頂峯。他是順應時勢的英雄,以一個普通平民的身份在反秦爭雄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最終完成了那個時代所需要的使命。那個時代不需要項羽那樣過重的殺戮,而是希望有劉邦那樣與民約法三章的治理模式。

劉邦評價項羽

劉邦成功稱帝之後不久,便宴請大臣,對其論功行賞。在酒興正酣之時,他曾這樣評論過項羽:“項羽身邊只有一個范增,卻棄而不用,所以才會被我打敗了啊。”

范增的畫像

范增有大才,有遠見,是項羽身邊的重要謀士。但是後來范增被項羽所疑,憤而離去,在半路上就病死了。失去了范增的項羽猶如是自斷了一臂,自然無法與劉邦相抗衡。

當年,楚漢之爭拉開序幕後不久,劉邦就於彭城大敗,元氣大傷,之後又在滎陽與楚軍僵持不下。當時,楚軍切斷了漢軍的糧草來源,劉邦被困多日,無奈之下就像項羽求和。在項羽即將答應之時,范增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告訴項羽,此時是擊敗劉邦的好時機,若錯過了此次機會,一定會後悔莫及。項羽聽了范增的話便沒有答應劉邦的求和,而是開始急攻滎陽。

劉邦知道,他想要打敗項羽成就大業,最大的障礙就是項羽身邊的范增。於是劉邦的謀士陳平利用項羽多疑的性格,使出了一招反間計。

楚軍的使者奉命來到漢軍軍營之時,劉邦命人上傳精心準備的菜餚。可是劉邦在細細地看過使者之後,卻故意露出驚訝的樣子,説了一句:“我還以為是范增的使者呢,原來是我搞錯了。”然後又命人將精緻的菜餚換成了一般的粗食。

這位使者回到楚軍後,就將這一切告訴給了項羽。項羽聽聞,就懷疑范增私下與劉邦有來往,漸漸地就不再信任范增,對他提出的意見也就不再採納。劉邦的反間計果然奏效了。

范增見此,也已無話可説,主動向項羽請辭,最後,病死在了回鄉的路上。

沒有范增為項羽出謀劃策,項羽也就被劉邦所打敗了。

劉邦喜歡虞姬

虞姬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美女,大家都知道在楚漢時期,項羽被人們叫做西楚霸王,傳説項羽力大無窮,一身武藝更是無人能比,因此被叫做西楚霸王一點也不過分。而虞姬就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妻子了。項羽對虞姬也是非常喜愛的,虞姬,名為虞,有美人的位分,因此又被人們叫做虞美人。

虞姬劇照

相傳,虞姬不僅有着傾城傾國的美貌,而且還有非常多的才藝,特別是在舞藝方面,更是無人能比。而且虞姬對項羽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當年四面楚歌的時候,只有虞姬一直陪在項羽的身邊。虞姬後來在楚營中自殺了,項羽非常傷心。所以在歷史上,才有了霸王別姬的佳話。

而不僅項羽一個人喜歡虞姬,劉邦喜歡虞姬在歷史上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劉邦曾經多次和虞姬相遇,當他第一眼看到虞姬的時候,就説自己的魂魄已經被虞姬給勾去了。不過也是,虞姬在歷史上可是非常美麗的女子,不管是哪個男人看到虞姬都會動心的,更別説劉邦本就喜歡女色。

劉邦曾經駐軍霸上,他站在城門之上,卻沒有進去。為的就是虞姬了。所以,在歷史上,劉邦喜歡虞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只是可惜,虞姬可是當時西楚霸王的愛妻,劉邦怎麼敢去招惹,只有偷偷愛慕的份了,而且虞姬對於項羽也一直都是情意深重,劉邦就更沒有什麼機會和虞姬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