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洗兒詩分析 蘇軾是怎樣的人
蘇軾的洗兒詩分析,蘇軾是怎樣的人?蘇軾的洗兒詩
人家養子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養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蘇軾的洗兒詩。
蘇軾畫像
蘇軾的洗兒詩是一種感悟,也是一種無奈,是他對自己落魄境遇的嘲諷。
蘇軾才名享譽天下,可惜仕途多舛,他本人也成了黨派鬥爭的犧牲品,連番的貶職與不得志,讓他感覺自己充滿了諷刺,《洗兒詩》就是他用來諷喻自己的。蘇軾的聰明這是公認的,蘇軾有才華這也是公認的,可是這些又帶給了蘇軾自己什麼呢?自己的聰明才智不能被髮揮作用,自己的學問毫無政治建樹,自己一身所驕傲的才華不但沒有讓蘇軾叱詫風雲反而將他推向風尖浪口,政敵打擊報復,同僚也與他有政治分歧,他的才華他的聰明帶給他的是從高處跌落的失意與身不由己。
反觀蘇軾眼中資質平庸的人,雖然不能揚名立萬但是卻可以平平安安一生安康,這些是蘇軾這些年大起大落顛沛流離後所渴望的。在蘇軾的思維裏,一個人平庸甚至是蠢笨,那麼他就不會有太大的野心,他會安於現狀會很知足,只要自己的小家安穩,其他的就都在個人考慮之外,這樣的人不會去挑戰社會,不會觸動社會頂層的利益,自然招致的人禍就少,個人安危就可以得以保障。
蘇軾的洗兒詩也是對當時社會的諷刺:有才華的人不得志受到排擠打擊報復,無能的人卻能安穩度日,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社會發展態勢是不對的,深深的無奈躍然紙上。
蘇軾是什麼家
眾人眼中的蘇軾,蘇東坡,是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大文學家。但卻很少人還知道他的另外一項技能,那便是書法,蘇軾的書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時期的一絕,雖比王羲之稍微遜色,但擔任大書法家也是名至實歸的。
蘇軾劇照
首先,蘇軾作為大文學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者説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至於後人評價他為一個大文學家。
想當日,蘇軾,與其父、弟三人共同趕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三人同時金榜題名,放榜當日,蘇家門前幾乎被人踏破,可謂是人聲鼎沸。其後,他們三人同時入朝為官,蘇軾的為官之路最為坎坷,正是這種坎坷,加之他的天賦,造就了他創作了大批量的文學作品,在政論上建樹不大的蘇東坡,卻開創了宋詞的一個新派別,豪放派。
在他的詩詞中,前半段寫景大氣霸氣,後半段抒情豪邁壯闊,一改那小女兒家的嬌羞之態 ,並且在蘇軾的大多數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積極向上的,表現了主人公雖然身處逆境,但仍然能夠心懷希望,着眼於遠處,相信自己的未來之路必將越來越為之光明。著名文集有很多,如《念奴嬌》等。
其次,他作為一個書法家,被後世之人稱為北宋四大書法家之首,可與王羲之比肩,可見他的書法確實是開創了當時之先河,並且在行書中的成就可謂是卓越不凡,著名的作品有《寒食帖》等。
蘇軾詩詞
蘇軾,作為我國古代,北宋時代的一名傑出的文學家,留下了大量的文學鉅作以供後世學習和景仰。
蘇軾圖像
蘇軾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就,也與他的親身經歷密不可分,創作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這句話真是一點也不假。蘇軾用他的親身經歷,用血和淚的教訓換回了他今生的成就,達到了萬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蘇軾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他在文學史上的創作,也就是在詩詞的造詣之上。
蘇軾從一個初入仕途,對前途報以希望,對自己的理想和願景十分明確,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理想,能真正做到有利於百姓,為國家造福。但政治上的黑暗,又豈是一個剛入仕途的毛頭小夥所能夠頓悟的,於是蘇軾嘗試,於是蘇軾受挫,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也是他成長的一個必然經歷,也正是這個經歷讓他的視覺和眼界得以更為開闊。
蘇軾一生的作品很多,有名的詩詞也是不勝枚舉的,豪放如斯的有《赤壁賦》、《念奴嬌》等,清新秀麗的如《浣溪沙》等。但不論是何種類型的詩詞,蘇軾作品的前面兩句均是以敍事、繪景為主,通過對景物的描述、對事件的概括,來表述自己當時看到的一些感悟和體會,並能夠根據這些基礎的體會來延伸自己的想法,上升自己看待問題的高度,昇華自己的思想,拓寬自己的思路,從而能夠改善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情感。
而從時間分段來説,蘇軾的詩詞也有一個明顯的風格轉變,從前期的婉約之詞轉變為後期的豪放之詞,在前期中的詩詞中喜悦之情溢於言表,如《春江晚景》等,在中期的詩詞中詞風一轉,變為了抒情為主的豪邁之詞,如《水調歌頭》等。晚期蘇軾的詩詞則更顯得秋風悲涼,如《行香子》等。
蘇軾字什麼號什麼
一個人太過出名,關於他的議論便自然會多了起來,從個人喜惡,到家庭隱私,乃至對大格局的影響,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現代人如此,古代人亦如此,這就像是一個古今規律一樣,無理可循,無法可破。
東坡居士
蘇軾,作為古時候的名人,當然也是如此。蘇軾,一個生於北宋時的偉大文人、書法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的一生極為曲折,歷經太多的艱難與滄桑,死後雖然為後人所稱讚、所樂道,但箇中艱辛卻是無法言説的。外人只知道他的別號是東坡居士,卻不知道這個名號的由來史。
蘇軾,年輕的時候,並沒有東坡這樣的一個稱號,而他的字號子瞻是其父親蘇洵為他取的,蘇洵一直心存遠大抱負,奈何受家境影響,一直未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為生計所牽累。故當蘇洵的長子降生之後,便將自己所有的寄託和期望全付放在了第一個兒子的身上,子瞻,顧名思義,代表了蘇洵對蘇軾的深切希望,希望這個兒子不要像自己一樣,能夠有一個高瞻遠矚的目光和看法,並且有一個輝煌的未來。
關於東坡居士,則是另外的一則故事了,蘇軾的仕途相當的不順利,這是眾所周知的,蘇軾的第一次被貶,便是外放到為黃州為官,在黃州時,蘇軾的住址便是在東坡處,後來蘇軾從政越發的鬱悶,他為此寫下了很多感人的詩篇,可以説蘇軾是在東坡處聞名的,所以他又稱東坡居士。
蘇軾尺牘
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後人給予蘇軾的評價很高,認為其實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者之一。
蘇軾尺牘圖片
蘇軾的文學造詣表現在很多方面,散文可與歐陽修相較,被併成為歐蘇,詩、詞與黃庭堅、辛棄疾不相上下,分別被並稱為“蘇黃”、“蘇辛”他還開創了新畫派—湖州畫派,書法天賦也是了得,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北宋四大家。
《蘇軾尺牘》是我國針對的書法真品,被放置於博物館中,其中,蘇軾的很多詩篇都收在其中,《蘇軾尺牘》有着鮮明的時代特色,很多後代文學家也不能模擬一二,形態上瀟灑自然,舒捲自如,並不刻意;字體上,看似樸素,平常,但是,字體卻藴藏着巨大的能量,深不可測,黃庭堅在《山谷集》中這樣評價蘇軾的字體;“意忘工拙,字特瘦勁”;在技巧上,蘇軾也有突破,師承於大家,但是不限於大家,在字體上傳承並創新。
後世人總想模仿《蘇軾尺牘》但是遠離了蘇軾生活的政治環境,每個人的環境大相背離,技巧上也相差甚多,當然學習不來蘇軾文筆上的瀟灑了。除此原因之外,蘇軾在佛學上的造詣也很高,長期的研習佛學,蘇軾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終將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人生的信條,這份灑脱、超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習到的。
蘇軾貶謫詩
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後人給予蘇軾的評價很高,認為其實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者之一。與蘇軾的政治成就相比,在文學上的成就更加突出。
蘇軾貶謫後畫像
歷史上被貶謫的詩人不勝枚舉,蘇軾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在眾多的被貶詩人中,蘇軾的詩詞文賦的造詣是相當高的。
蘇軾早年受父親的影響,入仕為官,對北宋的政治局勢十分不滿,希望通過温和的改革方式,加強封建王朝的統治,但是卻被視為阻礙朝廷新法,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這次被貶也是蘇軾政治仕途中遭遇的打擊最大的一次,就是從這次被貶後,蘇軾的試從抒情言志到詞,收斂了自己的鋒芒。蘇軾詩風的轉變和佛學是息息相關的,佛學對蘇軾的積極方面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消極層面,蘇軾在被貶過程中,曾在“浮生知幾何,僅熟一釜羹”將佛教中的清靜無為思想表現出來。
蘇軾在貶謫過程中,詩歌特點往往是通過對風雨的描寫,將情感融入其中,雖然遭受政治仕途的打擊和病痛的折磨,但是,仍擁有不被憂患所打擊的開闊的胸襟,直擊人生的苦難,用理性、隱忍、生命力和主體意志積極的面對生活,從容不迫。
蘇軾雖然在仕途中並未有所成就,但是在他十數年的被貶生涯中,留下了很多詩篇,都成為人類詩歌文明發展史上璀璨的明星。
採桑子蘇軾
《採桑子》是蘇軾述職過程中的即興之作,蘇軾調職去往密州任知州的過程中,與好友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重逢,不禁興致盎然。
多景樓畫像
雖然《採桑子》是蘇軾即興的作品,不盡完美,但卻也將蘇軾的文學素養和功底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是與好友相遇,詞牌名為《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此時,蘇軾恰逢政治上的變動,因為反對新法,被貶謫,詩人本就多愁善感,偏蘇軾晚年多病,置身於多晶樓上,好友意外他鄉重逢,一下就牽動了蘇軾的內心,讓他有感而發。在孫巨源的勸説下,蘇軾提筆寫下了這首《採桑子》。
《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在前四句中,對景物進行了描寫,雖然天水一色,斜陽脈脈,一片霞光,位於多景樓上,登高將美景淨收眼底,喜不自勝,但又聯想到,有識之士都曾位於這被贊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多景樓上,他們的抱負都曾實現了,這讓蘇軾不由的傷感,雖然在描寫美景,但也將這種憂愁的情緒表現出來。
在後四句中,蘇軾對身邊的才色具佳的琵琶女多加描述,本來,蘇軾因為仕途不順,以為會沒有什麼興致來聽琵琶,但是琵琶女的技藝很好,演奏的十分巧妙,讓人短暫的忘掉了煩惱,沉醉其中。“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借一抹斜陽含蓄的讚美琵琶姑娘的容貌。由景敍情,由情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