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把英語記在大腦裏存中文的地方就再也不會忘記了

  拿國內的例子來説,正常的教育路程走下來,要學 13 年英語,但是如果不常用的話,工作幾年後就忘記了。但是如果是母語的話,即便幾十年不使用,也不會徹底忘記吧(比如……魯濱遜?)

  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與母語者之間有哪些不同?關於語言的記憶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是它們在腦中儲存的位置不同嗎?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母語習得和二語習得(or 二語學習)的區別。

  基於經驗、理論或者假説的解釋就不多説了,可以關注一下 @安時 和我的大部分的關於語言習得的回答。這個答案直接從神經機制入手,也就是題主所問的:“關於語言的記憶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是它們在腦中儲存的位置不同嗎?”

  Ullman(1997,2001a,c,2004)提出了陳述性記憶 / 程序性記憶模型(declarative/procedural memory system model, 簡稱 DP model),首先,該模型認為人的記憶系統分為陳述性記憶系統和程序性記憶系統,且兩個系統具有獨立的大腦物質基礎,即處於不同的腦區。陳述性記憶系統負責知識、事實、以及“是什麼”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記憶系統負責儲存“怎麼做”(尤其是一系列的序列技能)的程序性知識。陳述性記憶系統可以儲存無意識獲得(內隱學習)、有意識獲得(外顯學習)的知識,但是程序性知識一般都是無意識獲得(內隱學習)的。也就是説,我們使用陳述性知識的時候可以是有意識、也可以是無意識的,但是使用程序性知識一般都是無意識的。比如我們開車,剛學開車的時候,我們通過師傅教給的陳述性知識開車,這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但是練着練着,我們水平越來越高,開車就變成了無意識的程序性知識。學語言一樣,一開始可能是通過書本、老師有意識的學到一些詞彙、語法規則(陳述性知識),但是我們練着練着、用着用着就實現了無意識使用,使這些陳述性知識變成了程序性知識。

  給出了陳述性記憶系統和程序性記憶系統的概念,再聯想到語言的特徵,不難發現,陳述性記憶系統主要負責詞彙的習得(是什麼),而程序性記憶系統主要負責語法的習得(怎麼用)。因此,DP model的基本假設為:心理詞典和心理語法分別儲存於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而陳述性記憶系統在大腦的物質基礎體現在:

  1. 顳葉(e.g. the hippocampus),

  2. 腹外側前額葉皮層的部分區域似乎也有助於陳述性知識的提取和選擇;

  3. 小腦右部也有助於陳述性知識的選擇。

  程序性記憶系統:1.額葉;2.基底神經節迴路。

  以上都是我們母語知識系統所儲存的腦區,這是通過對母語失語症病人的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

  失語症病人的顳葉皮質受損時,詞彙能力受損,然而語法能力保留;額葉和基底神經節受損時,語法能力受損,詞彙能力完整。

  那麼,二語知識系統儲存在哪裏呢?當二語學習者大腦受損時,表現出的和 L1 卻是不同。

  L2 學習者的顳葉受損時,他們的語法能力受損,遠遠差於該語言的母語者顳葉受損時的表現。(這説明,L2 學習者的語法能力儲存於顳葉,也就是説,L2 學習者的語法能力倚靠陳述性記憶系統獲得。)

  L2 學習者的左基底神經節和右額葉受損時,L2 學習者的語法能力比該語言母語者在相同區域受損時的表現好很多。(L2 的語法能力和 L1 不同,不儲存於額葉和基底神經節)

  也有專門在失語症患者身上研究額葉和基底神經節受損時該患者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表現,結果表明:他的母語語法能力受損遠遠大於第二語言的語法能力。【這個是不是可以解釋前陣子出現的一些新聞,腦受損後不會説漢語了,反而只會説英文】

  所以,總結一下:L1 和 L2 的詞彙能力具有相同的神經基礎,都儲存於顳葉區域,而 L1 和 L2 的語法能力卻具有不同的物質基礎,即,L1 語法能力體現在額葉和基底核,而 L2 的語法能力依然體現在顳葉區域(包括海馬、海馬旁回等)。

  但是 Ullman 的 DP model 同時也指出,這種物質基礎的不同只體現在母語者和該語言的低水平學習者身上,高水平學習者(high-efficiency learners)則體現出和母語者相同的物質基礎。同時,Ullman 也指出通過練習和學習,以及神經可塑性的事實,二語者的語言能力所反應的物質基礎會逐漸和母語者吻合。Opitz 和 Friederic 2003 使用 fMRI,藉助人工語言的手段證實了 DP model,認為:“a shift from the declarative to the procedural system during late L2 learning.”

  最後腦洞大開一下,通過我們知道神經系統極富可塑性,這種可塑性不僅僅是功能上的,也是結構上的,可以參考 雙語的人羣的大腦構造是什麼樣的?,Classen et al 1998 實驗證據表明,皮質重組在練習 15-30 分鐘後就能發生,因此,每天學習英語至少 15-30 分鐘喲,這樣堅持下來,説不定你的大腦皮層就和母語者一樣了呢!

  學習的方法也要科學,一定是語言的技能方面(不是死記硬背!)的練習喲!加油!

  參考文獻:

  Micheal T. Ullman (2004) Contribution of memory circuits to language: the declarative/procedural memory model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3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把英語記在大腦裏存中文的地方就再也不會忘記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