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很多老師當年在學校並不是什麼學霸級的人物,甚至有些是偏科的“學渣”,但為什麼當了老師後就可以對習題侃侃而談了呢?甚至有同學跑去問題也是對答如流,難道考了教師資格證就是神人了?非也非也,待我慢慢道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
01.老師只是比學生學得早了些
很多老師在教室裏的位置雖然從座位上變成了講台上,但他們其實還是“學渣”,只不過比學生早學了他們要學的知識,尤其是在講新章節時,只需要當一個合格的復讀機就可以,並不需要很多的創造力,在備課的時候只要老師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把要講的知識看一遍,複述給學生就好了,畢竟他們當年學生時代學過一遍,考教資時又學了一遍,有些師範類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還要學一遍,備課時仍需學一遍,我相信不管是學習多麼差勁的人經歷了這麼多遍的重複學習後帶新生問題是不大的。
02.基礎教育階段老師的作用不在知識量的大小
在基礎教育階段,其實老師的作用除了復讀機,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平時的課時安排,作業佈置,也就是職業素養過關就可以,對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要求比起學霸來説真的不高,只要把考點吃透就行,至於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多深,一般的公立學校根本沒啥要求,只要你把所有的知識點掌握了就行。很多老師喜歡説大家同是在一個教室裏學習,差距咋就那麼大,對的,這種差距和老師沒啥關係,學霸一般都是自己修煉的,同樣,學渣也是自己不行導致的,和老師關係不大。
03.老師是有備而來
看似有些老師講題講得激情澎湃,感覺老師就是在駕馭着那些題,其實只不過是他們做過了而已,一般老師在講題之前都會認認真真做一遍所有的題,像我們當年在考試時,老師一邊監考也在一邊做試題,就是為考後講題作準備的。他們當然也會有不會做的題,但他們一般是有答案的,再不濟可以一個教研室的湊一起合計合計,再不行網上搜一下,反正他們有各種方式搞到答案,所以在給學生講題時自然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04.多年教學,重複內容
像我們當年的語文老師快退休的年紀了,不知帶了多少屆的學生,而每一屆的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過來過去都是那些,所以他們即使學習效率很低,也可以滾瓜爛熟了,畢竟再笨的人,當你重複做一件事時,遲早可以成為“表面高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雖然也會變化,但比起知識總量來説,這點變化微不足道,所以老師對知識點很熟悉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了。
所以大家如果想做一個學霸,就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越多越好,那些很乖的孩子總是跟着老師的思路走,被其封鎖在一個小範圍內,雖然這樣看似是個乖學生,但永遠做不了學霸,畢竟老師能給你的書本也能給你,但你所需要的只能自己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