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的作用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實行的國策,其作用是維護清朝的專制統治。清朝的統治者是外來民族,低層的農民長期受清朝統治階層的壓迫,在特定的條件下會爆發起義。終清一朝,大大小小的起義有三百多次。
閉關鎖國時期乾隆圖片
閉國鎖國的作用就是阻止國內的反清勢力同國外的反清勢力結合。國外的反清勢力有兩種,一種是移民南洋的華人,這些華人中有很多是反清人士,他們在南洋集聚力量,試圖東山再起。西方的殖民者也想幫助漢人推翻清朝,以此來獲得一些利益。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危害了中國,但事情總是有兩面性,閉關鎖國的作用也是有的。在東南沿海,各種勢力都有,有反清勢力,有船商,也有海盜,還有西方的殖民者。這些複雜的勢力使得東南沿海很難安定,而閉關鎖國政策將這些勢力隔絕在國外。
閉關鎖國對中央財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清朝將對外貿易歸入中央,每年在對外貿易上可以獲得大量的收入。閉關鎖國政策還保護了國內的手工業作坊,西方的產品都是機器生產,成本低廉,如果這些商品進入中國,必然會衝擊中國的手工作坊產品。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的一大敗筆,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閉關鎖國一方面使得中國落後於西方各國,最後淪為了半殖民地。但另一方面,閉關鎖國也使得清朝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使得一些不穩定因素被隔絕到了國外。
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
關於閉關鎖國政策,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自古以來,有不少國家都實行過閉關鎖國政策。就拿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清朝來説,由於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基本上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自傲的清朝便認為自己國家物產豐富,生活富足,所以完全沒有再和外國人進行貿易的必要了。再加上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清政府便推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其本意是為了保護自身的發展,卻沒想到在多年以後,嚴重限制了國家的進步,導致了清朝的落後與衰敗。人們不禁疑惑於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這個問題。
明太祖畫像
有關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問題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據史料記載,最先提出閉關鎖國政策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心想恢復一種簡譜的小農社會,他制定了限制中國人與國外交往的海禁政策,其實也是為了維護和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有關閉關鎖國的政策就更加激進了,也正是因此,加快了清朝衰敗直至滅亡的步伐。
在《明太祖實錄》這本書中,可以找到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書中記載當時實行海禁的禁令包括“濱海居民不許與外洋番人貿易”;“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由此可以看出,閉關鎖國的政策最初不僅是明太祖制定的,而且當時的海禁還非常的嚴格。
海禁與閉關鎖國
許多人都會把海禁與閉關鎖國混淆起來,實際上兩者有許多的差別。簡單的説,閉關鎖國是指不與外國往來,包括經濟、貿易、文化等眾多方面。而海禁是當時的政府為了禁止私人出海貿易而頒佈的政策。
閉關鎖國時期的乾隆畫像
從細微方面來説,海禁與閉關鎖國實施的背景不同。海禁是為了抵制沿海地區肆意掠奪的日本倭寇;閉關鎖國是清朝為了抵制國內的反抗勢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外來侵略者的威脅。
其次二者的主要針對對象不同。海禁主要是針對日本倭寇,閉關鎖國政策首先是針對沿海的反抗清朝統治的勢力,後來又用於防範日漸強大的外來勢力。
第三點是二者的具體內容、程度有所不同。海禁主要是限制經濟領域的發展,規定私人不得出海進行貿易,但是對來華交易的外商沒做限制。同時對於外界的先進技術以及物產,並未盲目排斥。而閉關鎖國政策,規定中國私人不能出海貿易,同時也對外國商人來中國貿易做出了限制。而且閉關鎖國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文化、貿易等多方面。
最後所產生的危害程度不同。海禁的實施,影響了中國海外貿易的發展,但是相比之下,海禁帶來的危害沒有清朝閉關鎖國的嚴重。而在閉關鎖國政策的指導下,清朝的制度、經濟、技術以及思想文化都遠遠地落後於世界。
總的來説,海禁是出於政治目的,對經濟進行一種順帶的封鎖。而閉關鎖國政策更多的是一種經濟政策,從眾多方面進行了限制。
閉關鎖國的表現
閉關鎖國是一種封閉的國家政策,該政策嚴格限制了國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對外交流。閉關鎖國的表現主要有國家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下令將沿海的居民向內地遷了數十里,並規定民眾不得擅自出海。這一政策影響了眾多在沿海地區生活的人民,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條件。同時國家還禁止商船出海通商,規定不得與外國建立通商關係,這使國家間的交流受到嚴重迫害。其實國家想以此來限制民眾與外界的交流,減少國家因動亂造成的問題的出現。
閉關鎖國時期的乾隆畫像
另外,國家由最初開放的4個對外通商口岸減少到只有一個,這也導致國家的經濟貿易受到限制。而且通商口岸的減少大大的封閉了人們的生活,對國家後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不利的影響。
還有就是國家嚴格限制了進口貨物的種類。這種限制壓制了國家商業貿易的發展,也對國家對外的交流、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因為進口物品種類的限制,不利於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也阻礙了文化的交流。
從這些表現來看,閉關鎖國限制了對外貿易的往來和商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透露出統治階級自負的心理,以及盲目自大、堅持排外,沒有上進心的做事風格。而這些措施嚴重阻礙了中國與外界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外界的技術、文化等無法及時地傳入中國。
閉關鎖國的是誰
關於閉關鎖國是誰引發的,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為是乾隆皇帝,也有人認為是朱元璋。
朱元璋畫像
有史料稱最先明確提出閉關鎖國,禁止大臣、百姓與外來國家來往的是朱元璋。在1371年,朱元璋發佈公文稱:我認為海洋道路可以與外界相通,所以為防止一些問題的出現,應該嚴禁國內外的來往。如果不採取嚴禁措施的話,會有人受到利益的誘惑而違背國家的利益,陷入危難的情形,所以説朱元璋是最早提出閉關鎖國的人。
另外一些人認為提出閉關鎖國的是乾隆皇帝,因為與朱元璋相比,乾隆皇帝從多方面進行了限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海禁政策的層面。在乾隆皇帝所處的時代,人們能在經濟上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在統治者眼中,自己的國家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同時為了保護當地的經濟順利發展,避免受到外來勢力的威脅。同時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説,乾隆皇帝想從早期開始就防止中外勢力之間的勾結,所以提出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是誰開始的,是以乾隆皇帝1757年頒佈的“一口通商”的法令為標誌的。從此,清朝上下都奉行這一政策,人們不僅從沿海地區遷入內地數十里,還被限制出海,不得與外來人做生意。而乾隆皇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在很多地方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包括文化、貿易、經濟等方面的影響。
所以相較而言,兩人提出的政策都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乾隆皇帝涉及的內容更廣。
閉關鎖國政策後果
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那閉關鎖國政策後果有什麼呢,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第一,閉關鎖國在不知不覺中約束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讓我國的資本主義萌發受到制約。第二,閉關鎖國加深了統治者妄自尊大的想法,還自豪的以為我國物產豐富,不需要其他國家的朝貢。殊不知,遠洋在外的國家已進行了工業革命,因此我國工業文明的興起從此慢了一大步。
閉關鎖國時期的明成祖像
第三,阻撓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令西方的近代科學和領先的技能沒有辦法傳進我國。在清朝,我國篩選人才的方式是科舉制度,認為西方的科技是“奇技淫巧”,這就致使了我國在科技方面慢了西方一大步。閉關鎖國政策後果愈發的嚴峻起來。
清政府還嘗試着通過閉關鎖國方針來對內加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外加強民族“自衞”。這是一種消沉的防禦方針,但由於西方列強對我國可能造成威脅,這種方針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保護效果。可閉關鎖國方針的結果是弊大於利的,起到的效果僅僅只是一點點。它讓我國長期的與外界隔絕,使我國一直都身處在世外桃源中,只知道男耕女織,徹底不知道西方國家科技與文明已有多麼的強大。
閉關鎖國方針導致的結果即是,我國沒辦法與外界交流學習,無法前進,也使中國掉進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