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張騫出使西域後,發現了漢朝西邊原來有一個廣袤的世界,漢武帝時期,曾經派出貳師將軍李廣利西伐大宛國,也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同時在西域留下部分屯田士兵,漢宣帝時期才正式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開始管理西域諸國,最開始是三十六國,後來是五十多國,都護府管理在西域屯田,朝廷號令在西域的實施,討伐西域諸國的叛亂,接待漢朝使者等職能。
當時在西域有一個國家叫罽(jì)賓國,位置在今天的克什米爾到開伯爾山口一帶,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北部,這個國家曾經被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所征服,馬其頓衰弱後,居住在當時西域,今天的新疆伊犁河流域的一支遊牧民族--塞種人在這裏建立了罽賓國。
西域諸國
公元前115年,張騫出使西域時,曾經派出副使拜訪過罽賓國,根據《漢書 西域傳》的記載,罽賓國在長安城東邊一萬二千二百里,真不知道當朝這個一萬多里是怎麼記載的,最大可能就是靠一步一步走路時,腳步丈量出來的,從當時西域都護府所在地的烏壘城(新疆巴州輪台縣)到罽賓國的東北就有六千八百四十里,當時罽賓國人口和軍隊數量不少,在西域算是個大國,但是不屬於西域都護府管轄,這個國家經常有商人到達中國,與中國朝廷商業交易。
罽賓國氣候温和,物產豐富,盛產封牛(一種頸上有肉隆起的牛)、水牛、大象、大狗、彌猴、孔雀、珍珠、珊瑚、琥珀、璧流離(一種青色寶或貓兒眼的寶石),兩國的商人經常會互通有無,進行商業交易,中國產的絲綢在當時很受歡迎。
罽賓國位置
雖然兩國有商業交易,但罽賓國對漢朝一直不友好,罽賓人認為漢朝離得遠,不可能派兵攻打他們,要知道從西域都府護出兵到罽賓國最快也要兩個多月,還是騎馬,罽賓國國王烏頭勞幾次殺害了漢朝使者,都因為路途遙遠,漢朝沒有攻打罽賓國。
烏頭勞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成為國王,派遣使者到漢朝贈送禮物給漢朝皇帝,因為他們想跟漢朝做生意,漢朝不僅沒有追究罽賓國殺害漢朝使者的罪過,反而派關都尉文忠護送罽賓使者回國,這裏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漢朝會派兵護送罽賓使者回國?
絲綢之路
關都尉是漢朝最西邊的玉門關或者陽關等關隘的守將,西域當時國家眾多,大部分國家是臣服於漢朝的,少部分國家與匈奴有勾結,還有些即不服從漢朝也不服從匈奴,當時的商隊都有士兵護送的,類似於今天的印度洋護航一樣,為了保護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一般來説,罽賓使者送漢朝禮物,漢朝也會回禮,來而不往非禮也,何況漢朝本來就是禮儀之邦,為了保護罽賓使者在路上的安全,所以漢朝派出關都尉文忠護送,只要是忠於漢朝的國家看到漢朝士兵,一般不敢為難。
關都尉文忠等漢使到了罽賓國,發現罽賓王又想殺他,於是文忠聯合了容屈王子陰末赴一起殺死了罽賓王,文忠與陰末赴是如何在罽賓國殺死罽賓王的,史書沒有記載,但並不奇怪,因為漢朝時期這種事情太多,一個使者讓某個國家滅國的比比皆是,然後文忠就立陰末赴為罽賓王,這個容屈王子陰末赴的具體身份也沒有記載,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是忠於漢朝的西域某國的王子,要麼就是罽賓國的王子。
胡兵
之後漢朝又派出軍侯趙德出使罽賓國,但趙德與當時的罽賓王陰末赴的關係不好,陰末赴逮捕了趙德,殺死其手下的副使以下七十多人,同時又派遣使者上書給漢朝皇帝認罪,當時的漢朝皇帝是漢元帝,漢元帝認為罽賓國太遠了,不接受對方的使者,只是派人阻止罽賓國使者,不讓他們到長安,但對於罽賓國殺害漢使的事情完全沒有追究。
到了漢成帝時期,罽賓國又派出使者來到漢朝,到長安向漢朝皇帝賠禮道歉,漢成帝本着禮尚往來的原則,想派使者到罽賓國回禮,有個叫杜欽的大臣向當時的大將軍國王鳳進言,內容主要有這麼幾條:
1、罽賓王陰末赴本來就是漢朝立的國王,卻因此敢於和漢朝作對,不僅殺害漢朝使者,而且背叛漢朝,他所恃仗的就是因為路途遙遠,漢軍到不了罽賓國,所以才敢有恃無恐。
2、罽賓國派遣使者到漢朝來,無非就是有求於漢朝,當他們無求於漢朝時,就又開始驕橫跋涉,不會忠心於漢朝的。
3、罽賓國無法幫助漢朝穩定西域,也沒有能力為害西域,對於漢朝來説,是個並不重要可有可無的國家。
4、罽賓國派來的使者都是一些商人,並沒有王公貴族,可見罽賓國無非就是想和漢朝做生意而已,同時貪圖漢朝皇帝的賞識而已,並沒有依附於漢朝的意思。
5、護送罽賓國使者回國的路途遙遠,長達一萬二千二百里,護送罽賓國使者回國需要很長時間,漢朝的士卒如果護送蠻夷的商人,行走在危險的路上,將使中原疲憊,這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策。
漢軍威武
漢朝對西域的管理,是那個時代是非常不容易的,從路途來説,離漢朝最近的鄯善國(樓蘭)到長安也有六千一百里,到漢朝最西邊的關隘陽關有一千六百里,漢朝對西域的管控已經超過了那個時代的極限,以當時的國力及遠程投送能力,均到達極限,如果從首都長安出發,到西域打一場仗,前後至少得一年時間,而且還只能靠本地解決補給問題,當時李廣利遠征大宛就是如此。
西域方圓數百里的地界,五十多個國家都靠西域都護府來管理,都護府的駐軍並不多,多的數量加上屯田軍有數千,少的時候加上屯田軍只有千餘人,漢朝就靠這千把幾千人掌控着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非常難的。
漢朝皇帝
所以像罽賓國這樣時降時叛的國家,經常有的,堪稱漢代版農夫與蛇的故事,漢朝並非不想宣示國威,這與國力息息相關,西漢晚期的漢元帝、漢成帝時期,國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且皇帝的能力也是直線下降,既沒有漢武大帝的獨斷乾坤,又沒有昭宣中興的英明決策,從漢朝皇帝如何處理與罽賓國使者的態度來看,顯示了漢朝對待西域國家的態度,其實隱藏在背後的深層原因就是漢朝國力的衰弱。
如果當年漢武大帝還在位的話,別説罽賓國了,就算是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為了揚我國威,照樣會派兵一路踏平,這就是漢朝的血性。同時,通過罽賓國與漢朝的故事,折射出漢朝對西域管理的歷程,以及漢朝國力的變遷對西域的影響,漢朝國力強盛時,四海臣服,漢朝國力開始衰弱時,西域一些首鼠兩端的國家就開始鬧事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