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陶淵明的追求 陶淵明飲酒其五解讀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經典

陶淵明 飲酒.其五

《飲酒·其五》是陶淵明創作《飲酒十二首》詩中的第五首詩。這首詩是陶淵明在隱居田園生活之後著作的,主要體現隱居田園生活的樂趣,表達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歡喜及對大自然的讚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這首詩的宗旨是迴歸自然,在意境方面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是前四句:“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此四句描寫陶淵明終於擺脱黑暗的官場生涯,擺脱了令人厭惡的塵俗紛擾的感受,突顯詩人鄙視仕途之路、不與朝臣統治者等同流合污的情感。看似簡單的四句話,其中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誡我們,人是可以自我陶冶的,只要心中有理想又追求,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情趣。

第二層是後面六句:“採菊東籬下……欲辨已忘言”。後六句描繪了夕陽下照映下的南山美景,詩人從中體會到了無限的生活情趣,也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隱居生活的熾愛和純潔的品德操行。“採菊”的悠然與“南山”的美景、落山的夕陽與歸巢的飛鳥相互映襯,讓詩人體會到別樣的深意,想要説出什麼,卻陶醉在此山此景中不能自拔,給讀者留下一絲懸念,引發讀者的思考。

這首詩詩句描寫簡單明瞭,富有理趣,但又不枯燥乏味。形式與內容完美的結合達到高度的統一,短短的幾句詞不僅寫出了悠然自在的心情,還描繪了幽靜淡美的景,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又包含了自然萬物各得其所的哲理,意味深長。

陶淵明的追求

陶淵明的追求是實現理想抱負,追求和諧社會及追求自我。陶淵明在不同的生活階段有不同的追求,這一個個追求是彼此遞進、彼此聯繫的,它們是陶淵明的思想進階、成熟表現及對生活的要求。

陶淵明的追求圖片

早期,陶淵明為了實現自己濟世救民的宏偉之志,沉入宦官生活十餘載。在實現政治抱負的道路上,陶淵明擔任了不少的官職,期望能做出一番成就。無奈官場昏暗、風氣不正,與陶淵明的志向和人格相悖。輾轉沉浮,多次又辭又歸,使陶淵明身心疲憊,失望之極。他所理想的社會與現實的社會差距甚遠,自己堅持了十多年也無能為力改變。認清現實後,陶淵明最終放棄了宦官生涯,順其自然的追求自我回歸田園生活。

迴歸田園生活的陶淵明,過着種種地、喝喝酒、賞賞花的安貧樂道小日子。雖然隱居的田園生活清靜自然,無人紛擾,但他心有不甘,仍在日復一日的幻想和諧的社會。心中的念想難以平復,只能寄情於筆,最後創作出了與世無爭的《桃花源林》。桃花源是陶淵明的理想王國,寄託着他對美好和諧社會的想象和追求。可惜這個“烏托邦”式的和諧社會終是個幻想,並不能實現。

陶淵明對於自己的追求,有過掙扎、有過無奈。身處在紛擾的塵世中,陶淵明懂得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在取捨之中選擇堅持和追求自我。

陶淵明趣事

陶淵明的趣事之“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故事表現了陶淵明高傲的人格氣節。他不甘與貪污受賄之伍同流合污,在充滿誘惑、黑暗的官場與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

陶淵明圖像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生在義熙元年。陶淵明剛度過不惑之年,在家中閒適着。後來在好朋友的勸説,再次出仕擔任彭澤縣令官職。在任三個月後,朝陽派人下來陶淵明所在的彭澤縣檢查公務,受使命前來的人是督郵劉雲。督郵劉云為人凶神惡煞,專門趁公務之職撈取油水、收刮民間的油脂油膏。檢查公務結束後,他收穫的賄賂不下千金。而且,如果當地的百姓、縣令不給他獻上“禮物”,他就以此為由栽贓陷害。因此,督郵劉雲在彭澤縣臭名遠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陶淵明不願意忍受督郵劉雲的壓迫和欺詐,就不去見他,自己推卻了官職迴歸家鄉。此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趣事被大眾流傳。

除了這件趣事之外,陶淵明還有兩件小趣事,不過這兩件小趣事都與酒有關。

陶淵明趣事之葛巾漉酒。郡將前來看望陶淵明時,陶淵明正在釀酒。正好就煮熟了,陶淵明隨意將頭上戴的葛布取下來漉酒,漉完之後又戴回腦袋上,弄得頭髮滿是酒星子。陶淵明也不在意,隨後接待了郡將。

陶淵明趣事之我醉欲眠卿可去。陶淵明與人家交往,不分貴賤。只要是來拜訪他的,他都會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會説》“我已經醉了,想睡覺休息一下,你可以離去了”

從這兩個趣事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是個隨性率真、不拘小節的君子,對酒亦十分喜愛。


 

陶淵明仕途

陶淵明仕途生涯歷經十三年。在這十三年裏,他先後擔任許多大大小小的官職。陶淵明的仕途之路走得非常的坎坷,一路上遭遇了不少的磨難和誘惑,但他仍能在紛擾誘惑的仕途上堅持自我。

陶淵明仕途

陶淵明追求仕途之路是受其家族的影響。陶氏一族自陶淵明曾祖父就是東晉威望顯赫的開國元老,陶淵明曾祖父陶侃建立軍功無數,官職越做越大,後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外祖父和父親皆擔任過太守職位,陶氏一族風光無限。陶淵明自小就受到家世風範的薰陶,又勤奮學習詩書禮儀,小小年紀心中就萌芽了安邦濟世的念頭。

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這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先後擔任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東晉年間,權臣恆玄發動叛變戰爭,陶淵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戰爭中去。在此次戰役中,巧妙的運用計謀平定了戰爭,為此立下了你大功。劉裕非常賞識他,給他加封官職。此戰役勝利後,劉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脹,引起了陶淵明的不滿。為此陶淵明果斷的離開他另尋高就。

陶淵明的仕途在安邦濟世的理想中與抵斥灰暗的官場政治中徘徊不斷,不斷地辭官又恢復官職。最後在擔任彭澤縣令時,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果斷拋棄了仕途之路,隱居田園。

陶淵明為了實現安邦濟世的理想抱負,在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抱着滿心的期許不停地嘗試,又不停的失望,最終心灰意冷走入了絕望的境地。

陶淵明後代

陶淵明的後代有一部分現居住在南京祿口機場附近的祿口鎮昝(zuǒ)巷,一部分留在江寧祿口昝巷及江寧區陶吳鎮。現生活在南京的中國古琴協會常理事陶藝也是陶淵明的後代,他們是在南宋年間遷移到南京來的。

陶淵明像

據《陶家族譜》記載,居住在江寧祿口昝巷的陶淵明後代,因子嗣繁衍旺盛被分為東西兩支,每支各有自己族系的輩分。而居住在南京的陶淵明後代,是在南宋年間為了躲避戰亂從江寧祿口遷移出來的,發展到現在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遷移到南京的陶氏一族,在南京以發展棉業為生,生意做得非常紅火。陶藝的的曾祖母出自當時的名門家族,為他們在南京發展及創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南京城南華露崗是陶淵明後代生活的地方,那裏保留了很多他們生活的足跡。

為了尋找補全陶淵明家族族譜《陶氏族譜》,陶藝多次走訪老家江寧祿口。黃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終於在宗親陶金象那找到了《陶氏族譜》。這本家譜是在清代時重新修訂過的,雖然只剩幾張殘卷,但細細看來也可知陶藝這支陶氏後代遷移的大略詳情。他們先遷移到江西,再到安徽,輾轉了幾處地方之後,才真正的在南京江寧縣居住下來。

殘卷之中除了記載陶氏後代的分散情況,還記載着《淵明公誄言》、《祠堂碑記》及《重修河定橋記》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