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赴洛道中作 陸機書法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陸機赴洛道中作

《赴洛陽中作》這首詩是陸機和自己的弟弟前往洛陽的路途中,續寫途中的景物以及自己的情感。全詩借景抒情,情感表達的曲折委婉,但是語句極為精煉,讀起來朗朗上口,格調甚為悽清,其意藴深遠,富有韻味。

《赴洛陽中作》原文

“遠遊越山川……案轡遵平莽。”首句緊貼着主題,陸機不遠千里奔赴洛陽,可謂是遠遊。一路上越過了千山萬水,而山還是那麼高,水依然是那麼長。詩人有時候快馬加鞭來登上高山,但有的時候握緊繮繩,在有草的平原上緩緩前進。從山川、河流等詞看出詩人旅途的艱辛。這不僅僅是在描寫沿途的風景,也表達出了詩人遠赴洛陽的苦楚。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晚上睡覺的時候是抱着火堆旁自己的影子睡覺,而早晨醒來的時候,懷帶悲傷情感上路。這句詩寫出了詩人極其孤獨和憂傷,這些情歌產生的原因,是詩人遠離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前,以及對未來迷茫的憂慮。這句詩前後對仗工整,“抱”和“銜”二字極為精巧,是陸機詩歌的一大特點。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趕了一路,累了,停下馬兒,依靠着山崖小憩一會,側耳聽到的都是悲風在耳邊呼呼的響。在這裏,進一步寫出了詩人這次旅途中的艱辛和孤獨。使風中夾雜了詩人的情感,環境和情感都融為一體。

“清露墜素輝……振衣獨長想。”夜晚的露水,在墜落的時候,閃爍出潔白的光輝,月光多麼的明朗,可是我對着月亮,根本無法入睡,只好穿上衣服,獨自一個人遐想。這裏寫的是在旅途中過夜的景象,“清露”二字寫出了幽靜,“撫枕”二字表現出詩人不平靜的內心,饒有餘味。這兩句詩表達他們兄弟二人對未來的忐忑之情。

陸機 文賦

陸機的《文賦》採用的字體是行書,其文章講述的是陸機對創作時的準備、構思、形式、創作樂趣、風格、技巧等的獨特看法,而賦作為漢代以來較為知名的一種創作方式,而陸機就是採用這種方式,讓人感覺到他文采橫溢。

《文賦》印稿

《文賦》為紙本墨跡卷,可以説這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名家真跡之一。其是陸機嘔心瀝血的一部作品,而他的後人陸柬也是一位文學家,但是他在幼年讀《文賦》的時候,也想書寫一番,但怕自己不才玷污前人的名作,等到他晚年的時候,才肯動筆。

《文賦》的章法和氣韻,大多模仿王羲之的風格。全書一共144行,共有1658個字,其字體以正、行為主,中間少數參雜草體,可以説是三體並用,但是毫無違和感,反而讓人感覺到渾然天成之感。

《文賦》的最後一段,是歷年來被後人爭論不休的一段。講述的是文章的社會功效,在陸機看來,文章的作用非常的大,它可以作為道理的載體,並通過它傳播,是一個很不錯的橋樑。它既能夠挽救文武的道路不被衰弱下去,也能弘揚教化,使其無法泯滅。人世界有眾多的道路供人選擇,然而文章都能夠指明,世界眾多哲理,它依舊能夠囊括。它的作用就跟細雨潤萬物一般重要,只要把文章刻在石頭上,就能夠聞名遠揚,而且文章傳播的途徑日新月異。

後人認為這段話跟他這篇文章沒有必然的關係,認為是後來添加上去,反而顯得不倫不類,這結論讓人感到似是而非。而且這段話所表達的含義,脱離了儒家的文學觀,跟事實根本就格格不入。

陸機書法

陸機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過於《平復帖》,此帖凝聚了他書法的精髓和書法風格。《平復帖》繼承了西晉時期的社會氛圍,有着晉人該有的淳樸和自然氣質,還少少帶有竹木簡章草書些許意味。其中以禿筆枯鋒為主,禿筆跟隨筆勢而去,寫法極為的自然和簡約,被後人稱為“非中古人根本就不可能下的了筆”。

草書大家陸機

此帖結構上稍顯隨意,透露出一種灑脱的氣質,讓人感覺作者是信手拈來,毫無費力地書寫。《平復帖》通篇就讓人感覺到帖中散發出來的古樸和凝重的氣息。陸機深受漢代以來的書風薰陶,因此他用筆的時候習慣於以按為多,輕提為主,其線條讓人看起來粗細差不多,但是缺乏了那種飄逸的揮灑。

其造型還是以收束為主,線條根本就沒有遊蕩開來,就好像一朵花蕾待放的狀態,還沒有書寫到味,就草草收合起來。草書在陸機手中,還有沒有達到真正巔峯的狀態,還只在乎單個字的書寫,追求讓這個字書寫成形,但是沒有達到其真滴,草書要的就是盡情揮灑的自然。正是由於這種刻意的控制,顯示出含蓄之美。這是草書的另一種風格方式,而《平復帖》就是此風格中的範本。

其點畫特點極為突出,點畫非常簡率,橫着的筆畫很短促,讓人感覺有俯仰的形態;而縱着的筆畫較長,有點向左背右的弧形狀態;那些稍長的部分,上面寬,下面窄,看起來有點斜,但依舊能夠穩住,頗有奇趣。


陸機的寵物

在中國古代,那些離開家鄉,遊歷於五湖四海的遊子們,由於通信工具的稀缺,無法跟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們通話和交流信息,以及常年的戰亂,致使有些人十年不回一封信,甚至是杳無音訊都是有可能的。而陸機他作為陸抗的第五個兒子,在吳國滅亡以後,他先是回故鄉隱居十餘年,之後宦遊於洛陽一代,然而他的家鄉在吳地,兩地相隔甚遠,因此,很久時間沒有書信來往。

寵物犬

陸機身邊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有一天,陸機突然對家鄉極為的思念,就對這隻狗説:“我跟家鄉已經好久沒有書信來往了,甚至是從未有過,你能替我跑一趟嗎?”

陸機説這話,只不過是聊以寄慰罷了,然而誰知道黃耳搖了搖尾巴,吠叫不止,一副它好像應允的樣子。起初,陸機覺得它的樣子很有趣,但是想試一下這個方法行不行,就書寫了一封家書,把書信裝在竹筒中,將其系在黃耳的頸部下面。於是,黃耳就南下,尋找陸機的家鄉了,沒想到的是,它竟然真的找到了陸機的家鄉,不但把陸機的家書交給了身在吳地的親人們,還如法炮製的把親人們的書信系在自己的頸部,立即趕路前往洛陽,將書信交給陸機。從此之後,黃耳就成了陸機跟親人們傳遞家書的信使,連年在洛陽和吳地之間奔波。

這個故事告訴我,只要思念家鄉,任何辦法都可以傳遞你的思念之情。但是説實話,在當初那個社會,讓黃耳來傳信的可能性非常的低,這麼遙遠的道路,並且兩地相隔淮河和長江,黃耳需要渡過這兩條河就很難,況且我們當它是真實的故事,可見陸機對家鄉的思念之濃厚。

陸機作品

陸機雖然是將門出身,雖然在早期他曾統領過一隻部隊,但是並沒有在戰場上打過多少勝仗,反倒他在迴歸故鄉之後,文學上增進顯著,為日後成為一名文學家埋下鋪墊。

陸機畫像

陸機在死前,曾留下眾多作品,文學上,根據《陸機傳》對其的記載,他創作了詩歌、文章等共有300多篇,但是留存至今的詩歌有107首,而文章有127,其中還包括了很多殘篇,但是總的來説,其留存下來的文學作品還是眾多的,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其中他最先創作的《辯亡論》具有一定的名氣,講述東吳為何會被滅亡的原因所在,約有2800的字,幸好在《三國志》中有所保留,不然其原文肯定會有所殘缺。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還有《平復帖》,其書法價值和研究價值甚高,還有《文賦》一文,可以説是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集聚了他所有的文學理論,他對寫作的認識,覺得雖然可以借鑑前人的驚豔,但是主要還得依靠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其文學作品在眾多朝代史書上有所收入,在1982年的時候,曾出版過《陸機集》,收入了他所有留存下來的作品。

陸機在文學上留下的作品有很多,可見其博學多識,在史學上,其成就雖沒有文學上,但也不弱,也是有一定的建樹。他曾寫過《晉紀》,一共有四卷,《吳書》只不過是寫了一些,但是沒有最終完成,還有《洛陽記》,一共只有一卷,關於他的史學作品還有很多,可見他對記載社會事件以及觀察社會卓有見解。

在繪畫上,他依舊有所建樹。根據《歷代名畫記》上的記載,説陸機曾有《畫論》這麼一部作品,説明陸機對繪畫還是有所見地的。

陸機平復帖

《平復帖》是陸機極為著名的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一共9行84個字,其規格長20.6釐米,寬為23.7釐米,其書體是章草,至今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館。此帖寫於西晉,是歷史上最早的名家發帖,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件傳承下來的發帖墨跡,被後人稱其為“發帖之祖”的稱呼,並且此帖還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可見其價值重大。作者使用的不是正規的毛筆,而是禿筆在麻紙上創作,寫出來的字呈現出微綠色的字跡。風格極為平淡,其字體是草隸書。《平復帖》的書寫手法和文字有着重要的研究意義,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平復帖》印稿

《平復帖》可以説是章草的代表作,它跟居延漢簡有着密切的關係,只不過在《平復帖》上面對點畫有所變化,極大地增強了其連續性,例如口字,在漢字中需要寫三筆,而在《平復帖》中僅僅需要二筆。帖中還有很多字,都是連為一筆帶過,顯示出了作者在創作時用筆技巧的精湛。筆畫的連續性增強,這就意味着筆鋒彎折的幅度也要有所加大,這就考驗了創作者的基本功。

在西晉時期,草體筆法日益興盛,但是其發展是在士大夫前面的,或許跟士大夫不屑於用這種筆法也有一定的關係,但這也符合了書法創新和發展的規律。而陸機創作《平復帖》就是基託於時代和社會基礎,才能夠創作出草體的巔峯代表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56 字。

轉載請註明: 陸機赴洛道中作 陸機書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