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文|啞鈴媽媽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永遠是一個討論不完的話題,很多父母吐槽:“現在孩子任性叛逆,有時家長不知所措”。在有些事上,家長糾結是不是要逼孩子一把,畢竟孩子處於一個懵懂的年紀,他們沒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只能讓父母來幫助把控。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一把,孩子長大後定會有不一祥的人生,更容易有出息。

一、逼孩子學習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適當的逼孩子學習,孩子將來會少走不少彎路。20年前在一個普通的鄉鎮高中,那個高中的升學率當時只有百分之一,有一年這個學校來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學生,之所以説他特殊是因為他是全校唯一一個,考高中考了三次都沒考上的人。但是他父親覺得他年紀大了,實在不能再考了,於是找人託關係自費“逼”着他讀高中。

他家裏十分貧困,自費的錢是他爸爸每天在糧庫裏,起早貪黑扛麻袋一分一分攢下的,那是爸爸的血汗錢。當時他就下決心一旦上了高中,他一定要給自己未來重新規劃一下,於是他改名叫立志。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他每天學習的規律是每天6點起牀凌晨12點睡覺,全年無休,就算是正月初一也不例外,因為他説天分不如別人,只能用努力去彌補了。高一他成績是中下游得,到了高二變成上游,期末考試甚至考了全年級前五名,老師同學非常驚訝。

老師還以為他作弊,後來在一次模擬中老師全程監考他,那次他考了613分。當時老師校長差點驚掉下巴,最後高考他以637分考入清華大學,這是整個高中史無前例的輝煌啊!

有人説:“這只是個逆襲”,這只是懶人的説法,因為他沒有行動。還有人説:“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去做一定不會成功。

這個孩子一定感謝他的父親,關鍵時候是他的父親堅決“逼”着他繼續學習,才造就了這個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二、逼孩子堅持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過程是枯燥無味的,但只要堅持下來,結果就會很美好,所以逼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堅持,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並也是在了成功的路上行走。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勵志的故事,他如果不是三年如一日地堅持自己的學習規劃,他也不會成功地考入清華。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三、逼孩子學會吃苦

吃苦是所有孩子必不可少的教育,老人常説小虧不吃將來吃大虧,小苦不吃將來吃大苦。少年時期讓孩子吃苦並非是一件壞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直接剝奪了他應該承擔的責任。不見得他成人以後會感激你曾經的快樂教育。

有位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上完大學也也有了工作,但是常常抱怨,工作太累,壓力太大,總是加班。後來兒子辭職了,心安理得的失業在家,消遣着媽媽為數不多的工資。

而對於媽媽的指責兒子卻振振有詞:“如果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孩子教育至關重要,其中吃苦是萬萬不可缺少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能怕孩子現在苦,要看見孩子未來的甜。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四、逼孩子獨立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延伸或者翻版,因為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行為和思想。所以父母要適當的退出對孩子的成長,不要過分地保護溺愛孩子。每天從小事上做起,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包辦。

媽媽問:“現在媽媽要去賣菜你是和媽媽一起去呢?還是呆在家裏呢?外面今天可是非常冷的。”孩子説:“我要和媽媽一起去”。

媽媽問:“寶貝今天穿小皮鞋還是靴子呢?”孩子説:“小皮鞋,媽媽。”

媽媽問:“今天吃飯用勺子還是筷子呢”?孩子説:“勺子,媽媽。”

這種日常對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有自己獨立的選擇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是這樣的:現在媽媽要去賣菜,外面外面非常冷,寶貝在家待著等媽媽。今天穿靴子吧,免得腳脖涼。趕緊用筷子吧,你都長大了。媽媽已經幫孩子做出選擇了,孩子只能乖乖的聽話。家長要從小事上慢慢逼孩子獨立,逼孩子獨立也是逼孩子成長的過程。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孩子成長,孩子早晚會離開父母的翅膀庇護。所以父母只有“逼”孩子學會更多的生存本領,將來才能在社會上處於不敗之地。有很多選擇的權力,而不是被社會選擇,將來才能有更好的人生。所以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在這些事上“逼”孩子一把。

寄語:父母心疼孩子,不想他們受苦是人之常情。但是就像長大的小鷹也總要離開父母的庇佑才能展翅高飛,父母們也應該適當 放手讓孩子更快成長。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9 字。

轉載請註明: 格局遠大的家長,總會捨得在這些事上“逼”孩子,娃將來更有出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