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高考,在中國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都是頭等大事。似乎每年高考總會有幾件熱點事件,擊中人心。

比如,2017年發生在我老家商丘的一個故事,就曾讓我感到驚奇而羨慕。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十歲上大學的“神童”

2016年,9歲的商丘女孩張易文第一次參加高考,遺憾地是成績並不理想只考了172分,這成績在河南省連大專都上不了。

2017年,她終於如願以償,以352分的成績考上了商丘工學院的專科。一時間,這則新聞登上了媒體頭條。張父在媒體採訪時宣稱,未來規劃女兒20歲拿全獎去英美讀博。如果順利,2017年入學的張易文今年應該畢業。

這加速“開掛”的人生確實令人豔羨,但想想又有點後怕。不得不讓人擔心,孩子面臨童年缺失、同年齡人陪伴缺位、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現實問題,未來會怎麼樣?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我高二就曾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同學,男孩10歲左右,同班同學都比他高一大截。原先還很乖,學習還算認真,同學們都很喜歡他,都把他當弟弟看待,特別照顧。但是,10歲孩子很難明辨是非,自制力被各種誘惑很快瓦解。

後來他果然被同學帶壞,常常借請教問題去騷擾女同學,更嚴重的是,高三的時候,他竟然開始和那些常常打架鬥毆的校園惡霸混在一起,成了同學們討厭的對象。最後,聽説好像退學回家,我們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神童”其實並不少,但是比發現“神童”更重要的是該如何培養“神童”,不然就會“泯然眾人矣”!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傷仲永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神童”。比如,我們曾經在語文課本里學過的《傷仲永》。王安石講述,江西金溪農家有個神童方仲永,五歲時第一次接觸筆墨紙硯,就寫下一首詩。後來,更是“指物立作”,詩文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同縣的人都認為仲永是神童,甚至還有人花錢求仲永作詩。仲永的父親覺得有利可圖,就常常帶他到處拜訪同縣的人,荒廢了學習。

王安石知道神童仲永的故事之後,回鄉省親見到了十二三歲的仲永,王安石便讓他作詩,但寫出來的詩與神童的名聲卻不相稱。七年之後,王安石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嘆息説,“泯然眾人矣”!

對此,王安石認為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但是缺少了後天的持續學習和良師教導,最終卻只能成為平凡人。

即便“神童”的天賦得以精心栽培,日後光彩照人,但是有一點更值得關注,“神童”成人之後,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擁有完整而豐富的人生。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天才王勃:神童背後的人生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小時候也是一個神童。

《新唐書·王勃傳》記載,出生在儒學世家的王勃,六歲時候就能吟詩作文了,九歲時候讀隋唐大儒顏師古註解的《漢書》,就做了一篇《指瑕》來指出書中的錯誤。十歲遍覽六經,十五歲應試及第,入朝做官。之後留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其實,如果對王勃有更多瞭解的人,都知道他的才華很可能是受其祖父的影響。王勃祖父王通是隋代大儒曾做過官,後辭官歸隱以著書講學為業,他所做《元經》、《中説》都被當時的儒生稱讚。雖然,史書上從未記載王勃是否跟隨爺爺讀過書,但是耳濡目染的影響肯定是有的,所以,王勃能有後來的成就,一方面的確有天才的底子,而另一方面還得益於家世儒學的薰陶。

但是,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王勃後來的悲慘人生。弱冠及第之後,被沛王看重,召入府中做官。當時,皇子們喜歡鬥雞,王勃便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而這卻惹惱了唐高宗李治,被逐出長安。

後來,王勃補授虢州參軍官職,在任上藏匿犯罪的官奴,之後怕事情泄露又把官奴殺了,被判死罪,還連累了父親被貶到交趾。所幸遇到天下大赦,王勃躲過一死。誰知,王勃在前往交趾看望父親的途中卻遭遇不幸,溺水而死。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從王勃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少年早成名,並非好事。在未經生活中小挫折磨難,直接要面臨人生中大起大落的波折,對人身心都是極大的衝擊,容易英雄早逝,令人惋惜。

張愛玲曾經説“出名要趁早”,我並不大認同,如果那些身心還未成熟的孩子,一夜成名,他哪裏去尋找力量支撐自己面對未來的挫折和困境,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挺過那些陰暗時光,即便挺過去,對後來人生的影響也未可知。

發現天才兒童很容易,而培養和保護他們並不簡單。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發展心理學:天才兒童的教育

有些國家曾在他們的公立小學和中學設置天才兒童教育計劃,這些6-11歲的孩子被納入計劃中,採用兩種教育方法,即充實和加速。

充實型的教育是指通過班級活動、研究項目或專家輔導來拓展和深化天才兒童的知識和技能。加速型的教育適合特別有天賦的兒童,通過提早入學、跳級、上快班或某種特定學科的高級課程來加快他們的教育進度。適當的加速教育似乎對天才兒童適應社會無消極影響。

但是家長們要明白,天才和非天才,創造性和非創造性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當興趣和能力受到鼓舞時,所有兒童都會從中受益。我認為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瑪利婭·蒙台梭利,更為重要“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他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童年是真正燦爛的、獨特的、不可或缺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

不把孩子推上極端,給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燦爛的童年,比虛無縹緲的“神童”美夢更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0 字。

轉載請註明: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