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正上初二,上學期期中的某一天因為上課走神被老師當場罵了兩句,情緒有些激動的老師在罵人的同時隨口帶了髒字,讓此時正值叛逆期,比較自我的孩子覺得批評活生生演變成了羞辱。
於是他捏着拳頭,猛烈的砸了一下自己的課桌,然後站起來用手指着老師一番質問:“批評就批評,你帶髒話罵我做什麼?這是老師該有的樣子嗎?”而此時,被公然頂撞的老師也被惹怒了,抓住自己身邊的粉筆頭就朝孩子扔了過去,孩子也不示弱,拿着自己書桌上的教科書就開始還擊。
顯然,孩子被請家長了。朋友説她現在還清晰地記得那個畫面——她到學校後發現兒子的怒氣還沒有消散,甚至面紅耳赤氣得發抖,一直捏着拳頭出大氣。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學校與老師的關係相處得好不好,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如果矛盾進一步升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引導,才能在化解矛盾的同時,讓師生關係重新變得融洽呢?曦曦媽建議大家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幫助孩子梳理情緒,不要一上來就一頓暴揍。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竟然敢跟老師頂嘴,還與老師發生衝突,甚至於自己還因為這種事情被請到學校,着實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甚至於在前去學校的途中,家長們就想好了要如何收拾孩子。
堂弟上初三那年,因為逃課被老師批評了,還不服老師管教,結果跟老師槓上之後就被請家長了。叔叔到了學校之後,看着堂弟一句話都沒有説,直接上去就是邊腿左一個右一個。
這一幕恰巧被課間休息的全班同學目睹,甚至很多其他班級的孩子也親眼看見了這一幕,讓堂弟覺得丟臉極了。叔叔知道堂弟愛面子,所以覺得讓孩子在眾人面前丟臉後,就會有所收斂,沒想到迎接叔叔的卻是堂弟執着於輟學的結果。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個人意識非常強烈,自尊心也格外的強,如果這個時期家長依然採用暴揍的方式處理問題,不僅對師生矛盾的化解沒有絲毫好處,反而會增加孩子對老師、對父母的不滿。
萬事皆有因,我們要學會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聽孩子敍述事情經過,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梳理情緒,給予孩子一個壞情緒的宣泄口,就沒憋在心裏那麼痛苦。
接納老師的缺點,不要硬着頭皮把關係弄僵。
我上中學的時候,男生們對於女生來大姨媽這件事,總是帶着一些調侃的味道。所以我的同桌為了避免體育課請假被男同學嘲笑,她依然選擇參加800米長跑訓練。
因為肚子不太舒服的關係,我的同桌跑得比較慢,每跑一圈操場經過體育老師的位置,老師就會板着臉大吼:“你這是在走還是跑?螞蟻都被你踩死了,還在那裏磨蹭,有沒有點責任感。”
因為女生心思本就比較細膩,再加上自己身體本來也不舒服,堅持長跑不但得不到老師的理解,還被老師當着全面的面責備,讓我的同桌委屈極了。結果全班都跑完了之後,老師又點名批評了我同桌,大概就是説她沒有責任心,對自己要求不高之類的,我同桌也是站在隊伍中間就跟老師懟起來了。
人無完人,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雖然老師沒有詢問緣由就歸咎於學生沒有責任感,屬於故意磨蹭的確不太恰當,但作為學生其實她自己也沒有事先告知老師,事後也沒有告知老師而是選擇了頂撞。
覺得老師有缺點也好,覺得老師處理事情的態度不太符合自己的理想也罷,我們都應該反思反思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願意真誠地跟老師溝通,老師又如何全面地瞭解我們每一個人呢?
瞭解和尊重老師。
有句俗語叫做“千人千脾氣”,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別人的個性,脾氣也會千差萬別。老師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業餘愛好、待人方法、喜怒哀樂等等。當你認真去了解一個老師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可能不只是對你,可能對任何人都是這樣一個態度。
表姐的女兒剛上初一那兩週,特別反感自己的班主任。因為小學六年,自己的班主任也好,其他課程的任課老師也罷,都是非常注重文明用語的。但進入初一之後的班主任,卻大大咧咧經常隨意説髒話。
後來孩子發現,老師雖然喜歡説髒話,但是他對學生那是真心負責。不該他值班的時間,他也依舊堅守在崗位上;同學們都在午休的時候,他也寧願放棄午休的時間,常常過來走走看看,關心孩子們的一切動態。當發現老師這些優點之後,就不再因為老師有説髒話的缺點而耿耿於懷了。
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老師年長、閲歷豐富,學生年幼,閲歷尚淺。我們只有擁有了一顆尊重老師的心態,自己才能在老師身上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就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樣,尊敬自己的老師應該學生最基本的素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