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隆裕太后與袁世凱 隆裕太后為什麼要退位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隆裕太后與袁世凱

隆裕太后是清朝光緒帝的皇后,1908年在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之後,溥儀繼位,隆裕皇后於是變成了隆裕太后,但是這個時候的清政府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可以説內憂外患並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許多的省份都發電支持共和,清王朝大勢已去,這個時候戊戌政變之後走上歷史舞台的袁世凱走到了歷史舞台的中心位置。

隆裕太后劇照

袁世凱看到清朝大勢已去於是也表明自己支持共和,於是一邊與南方的孫文聯繫表明自己的立場與南方的革命黨進行談判,一方面威逼利誘相結合逼迫清帝退位。這個時候溥儀還是一個孩子,大權掌握在攝政王載灃與隆裕太后的手中,於是袁世凱先説服隆裕太后將攝政王載灃解除職務,這樣清朝的最高權力就只是落在了隆裕太后手中。清王室風雨飄搖,這個時候清朝可以依靠的只有袁世凱的北洋軍,但是袁世凱卻總是説經費不夠不能出兵,隆裕於是咬咬牙將清朝國庫中唯一的七萬兩白銀拿出來給了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卻在偷偷的與革命黨聯繫,想要做共和國的大總統,革命黨同意了袁世凱的要求,條件是清帝要退位,於是袁世凱讓自己的親信對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隆裕威逼利誘,這個時候孤立無援的隆裕在袁世凱的逼迫下被迫接受了清帝退位的條件,據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記載,隆裕太后不停的哭泣,袁世凱也趴在地上哭,隆裕太后對袁世凱説:“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的性命啊!”

1911年2月12日隆裕簽署並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袁世凱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清王室可以繼續住在紫禁城內,1913年隆裕抑鬱而終,袁世凱後來想做皇帝,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中在1915年病死。隆裕太后與袁世凱的恩恩怨怨都消失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之中。

隆裕太后為什麼要退位

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親眼見證大清朝謝幕的末代皇后,那麼隆裕太后為什麼要退位呢?又是什麼令她忍受滿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權柄的詔書上加蓋玉璽的呢?讓我們將歲月的年輪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審視那個在軍閥的鐵蹄中已然日薄西山的滿清王朝。

隆裕太后劇照

武昌起義爆發後,神州大地上各種革命運動已然越演越烈,軍閥割據,派系鬥爭不斷,北洋軍閥取代滿清王朝的統治勢力,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大勢。彼時隆裕太后帶着年幼的溥儀皇帝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表面上雖然依舊是當時清朝的最高統治者,然而軍政大權一概沒有,説得更明白點,不過就是一對可憐的孤兒寡婦,任人擺佈而已。由於皇族內閣早已解散,此時大清的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身為總理大臣的袁世凱手中。袁世凱一直野心勃勃,欲先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後恢復帝制,而當時軟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由此,經南北議和,雙方終於議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優待皇室。命運終究將軟弱的隆裕推上了歷史舞台。隆裕太后為什麼要退位?因為,面對虎視眈眈的滿蒙王公,面對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宮,隆裕束手無策,除了退位,別無他途。親手斷送大清二百餘年基業,隆裕痛心疾首,卻無可奈何。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迫於北洋軍閥的重重壓力,終於含淚簽發了大清朝的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至此,大清朝長達268年之久的統治宣告結束,不久之後,隆裕太后也在久病纏綿後鬱鬱而終。

隆裕太后是怎麼死的

晚清末代皇后隆裕太后是怎麼死的?據歷史檔案記載,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於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死於紫禁城內的長春宮,死因為長期抑鬱,積勞成疾,享年四十六歲。隆裕太后病逝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為其辦理後事,將隆裕遺體安葬於崇陵,與光緒帝合葬。

隆裕太后像

隆裕太后的死,距慈禧太后歸天僅僅五年。有人説,慈禧死後,隆裕長期以來誠惶誠恐的生活終於熬到頭了,接下來只需專心輔佐宣統帝便可安享晚年,其實不然。熟悉晚清歷史的朋友一定了解,庚子年後,神州大地上各種民主主義運動已如星火燎原之勢,內有各路軍閥長期征戰,外有世界列強虎視眈眈,大清朝的政權早已岌岌可危。尤其是1911年幸亥革命的爆發,更是直接導致了滿清貴族統治勢力的土崩瓦解。亦是在這一年的12月28日,隆裕太后召集各國務大臣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頒詔宣佈退位讓國,在滿朝大臣的齊聲痛哭聲中,統治中國大地二百餘年之久的大清王朝正式落下了帷幕。

隆裕太后下詔遜位後,雖依舊偏居紫禁城宮苑,然而內心畢竟難以釋懷,常以愧對列祖列宗自嘆,終日鬱鬱寡歡,直至身染重病。1913年,隆裕太后在壽誕之日晉見民國大員及外國使節時,撫今追昔,不禁悲從中來,終至一病不起,於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並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發來哀電,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隆裕太后圓過房嗎

大清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生前與丈夫圓過房嗎?這個問題恐怕很難考證。

隆裕太后像

隆裕太后是慈禧的內侄女,亦為光緒帝的表姐,年長光緒三歲,他們倆的婚姻,屬於慈禧一手包辦的政治婚姻,光緒對此本就諸多不滿,加之隆裕容貌不佳,性格保守怯懦,因而光緒帝對她更無愛意可言,一度專寵珍妃,而對隆裕倍加冷落,甚至拒絕與其同房,以此,隆裕直至四十六歲壽終,依然是膝下無兒。後世歷史學家曾大膽猜測,隆裕太后與光緒只是掛名夫妻,從未圓過房,想來也不無道理。由於選隆裕為皇后,原本就是光緒迫於慈禧淫威的違心之舉,因而大婚之後,光緒內心非常苦悶,不願與皇后同牀。甚至有當時的宮人稱,

隆裕太后的新婚生活極其尷尬荒誕,夫妻二人的洞房花燭之夜,痛苦難奈的光緒竟一頭撲在表姐隆裕的懷裏號啕大哭説:“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身為帝王卻連自己的婚姻都無法左右,此種心酸滋味,絕非常人可以想象,而在今後的日子裏,隆裕所要面對的宮廷生活,將是何等的空虛寂寞,亦不足為外人所道。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史可考的處女皇后,乃是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兼外甥女張嫣。假設隆裕太后與光緒從未有過夫妻之實,那這位滿清末代皇后的悲劇命運,比起同樣一生沒有圓過房的漢朝張皇后來,只怕也不遑多讓。

隆裕太后葬禮

隆裕太后是光緒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之弟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原名葉赫那拉-靜芬,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完婚,第二年被立為皇后,後來三歲的溥儀繼位,靜芬被尊為隆裕太后。這個時候溥儀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隆裕太后實際上就是權力的實際掌握者。辛亥革命之後,在袁世凱的活動下,1911年隆裕太后頒佈了清帝遜位詔書。

隆裕太后劇照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歲,當時的國民政府已經是袁世凱做大總統,袁世凱為隆裕太后舉行了隆重的國葬,葬禮堪稱豪華型的。袁世凱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為隆裕太后穿孝二十七日。袁世凱作為大總統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也紛紛致電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3月18、19兩天在大和門前廣場舉行了全國國民哀悼會,前去弔唁的人達到五萬人之多。3月19日國民政府在太和殿舉行了國民哀悼大會。靈堂上方設置“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隆裕像被擺放在靈堂正中,所有外露的樑柱都採用白布進行了包裹。靈堂內擺滿了輓聯、花圈。靈堂的前後左右站立着穿着清式喪服和現代軍服的儀仗隊。國民政府決定為隆裕太后設立銅像,以表彰隆裕太后所作出的貢獻,各大報紙也刊載了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輿論表示惋惜,各國使館也前去太和殿祭奠,並且也下半旗致哀,由於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完工,所以國民政府將隆裕太后的遺體風風光光的運至河北易州梁各莊行宮內暫安。

隆裕太后的葬禮是異常隆重的,那是因為隆裕太后結束了清政府的統治,國民政府得以統一全國,可以説隆裕太后的決定是利國利民的,是在歷史上做出了貢獻的。

隆裕皇后和光緒

隆裕皇后是光緒帝的皇后,但是這段婚姻完全是由慈禧太后一手包辦的,光緒帝自己做不了主,隆裕更是自己做不了主,1889年2月26日,隆裕皇后正式被冊封為皇后,舉行了大婚典禮,有哪一個女人不期待着自己的夫君能夠對自己疼愛有加,但是婚後的隆裕從一開始就被光緒冷落到一邊,相當於從一開始就被打入了冷宮。

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是光緒帝的表姐,兩個人在小時候經常的見面,光緒與自己這位表姐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後來慈禧包辦了隆裕皇后和光緒的婚姻,兩個人的關係反而疏遠了,據説光緒在大婚的當天晚上對着自己的皇后大哭,説:“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可見光緒對於自己這位姐姐還是比較尊重的,但是一個女人得不到丈夫的歡心,只得到尊重,那是多麼深刻的悲哀啊。

從隆裕留下來的照片看,隆裕並不是一個漂亮的女人,而且還有些駝背,並且據説隆裕性格怯懦,不會逢迎巴結,説白了就是不會討人喜歡,所以光緒不喜歡她也就在所難免了,光緒帝愛的是珍妃,珍妃不僅僅聰明伶俐,而且長的漂亮,思想前衞,對光緒帝充滿了吸引力,這樣隆裕就更加的不受光緒帝的待見,光緒帝越來越討厭隆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據説隆裕並沒有與光緒完成夫妻之間的事實,只有一個夫妻的名分,隆裕何其悲慘!光緒也何其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