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三國之爭,其實爭奪的就是人才,這點在《三國演義》中體現的最直接!
劉備在這方面處於下風,總是四處求賢。最大的收穫是請出了諸葛亮。但真正讓劉備收穫頗豐的,則是他吞掉劉璋後,招降了劉璋的舊班底,這才有了規模可對抗曹操。不過,正是在攻佔益州時,也出現了一位難得的大將,此人叫張任!
張任出身貧寒,“少有膽量”。恰好是劉備最喜歡的類型——膽大,有個性且“講義氣”。不信你看關羽、張飛、魏延這些深受劉備喜愛的將領都是這種。那麼劉備最終得到張任了嗎?沒有,只因張任太過強悍了!
其一、險殺劉備,智敗龐統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重,張任都是一位能力強悍的將才。比如《三國演義》中,張任差點在雒城大戰中殺了劉備,如下:
南門內軍馬突出。張任徑來軍中捉玄德,玄德軍中大亂。黃忠、魏延又被吳蘭、雷銅敵住。兩下不能相顧。玄德敵不住張任,撥馬往山僻小路而走。
不過,需要説明的是,在真實的雒城之戰中,劉備並沒如此狼狽,但卻比這還痛苦百端。因為龐統在指揮大軍攻城時,被流箭給射死了,而守衞雒城的人正是張任。
只不過《三國演義》,把龐統遇難的地方改為落鳳坡,因鑽入了張任的埋伏圈,被亂箭射死。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來言,龐統在鬥智上是敗給了張任的。
雖這個結論,有人會不服氣。可惜,自古以來都以勝敗論英雄。龐統無論正史,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是被張任所殺,這是沒法改變的事實。真正應該思量的是,為何《三國演義》要如此烘托張任之強悍?
恐怕就一個理由,歷史上的張任就是文武全才之人,妥妥一位統兵帥才。只不過由於忠於劉璋,留下的歷史記載非常少罷了。
二、戰平張飛,拒絕投降劉備
既然張任智謀出類拔萃,那麼他的武功呢?更是了得!
劉備打不過張任,落荒逃跑。張任則在後面緊追,劉備眼見無法逃脱,絕望發出:“前有伏兵,後有追兵,天亡我也!”恰這時張飛出現了,如下:
飛當先而來,正撞着張任,便就交馬。戰到十餘合,背後嚴顏引兵大進。張任火速回身。
張任這武功堪稱驚人,能跟張飛大戰十餘回不落下風,直到嚴顏出現才全身而退。都説張飛猛,可張任之勇,絲毫不輸張飛,堪稱是真正的對手。這是因為關於張任,還有一個更讓人吃驚的記載。
在《三國志平話》中,張任和趙雲,張繡,是同門師兄弟,皆師出童淵!
看畢這些,其實也就能明白,為啥張任在《三國演義》中這麼牛了。以至於最終諸葛亮,調集了除關羽之外的其他大將,如趙雲、張飛等。而諸葛亮自己,則充當誘餌,這才活捉了張任。
三、諸葛亮為何非要殺張任?
張任被俘對劉備來言是個好消息,正好可招降。但哪料此刻卻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如下:
玄德謂張任曰:“蜀中諸將,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張任睜目怒叫曰:“忠臣豈肯事二主乎?”玄德曰:“汝不識天時耳。降即免死。”任曰:“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玄德不忍殺之。
於是諸葛亮親自下令殺了張任“以全其名”。
這裏很矛盾,既然劉備想收服張任,為何説話這麼橫?還有諸葛亮,為何明知劉備想招降張任,卻非要下令斬殺?
原因就一條,那就是張任殺了龐統!
龐統是劉備依賴的軍師,取西川的具體謀劃者和執行人,跟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都非常親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已經不能再軟下身段,去好言招降,不然手下人必會不答應。
同樣,對於諸葛亮來言,也是這種情況。他豈能不知劉備想啥?但眼見劉備勸降卻如此“強橫”,自然也就明白了劉備的心思。
因為按正常套路來言,劉備想勸降誰,都是又鬆綁,又鞠躬賠罪的去感化對方,可如今劉備卻怒斥着張任,想讓人家投降。
因此,諸葛亮只能是好人給劉備去當,他來做這個惡人。這才做主殺了張任。至於劉備,也只能無可奈何,看着自己喜好的大將,就這樣被斬殺。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