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興為什麼失敗原因解析 什麼是同治中興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同治中興為什麼失敗
同治清朝晚期,整個封建社會制度已經走向沒落。清朝的腐朽主要表現在外交,政治,經濟等方面。外交上同治時期幾乎成為了半殖民主義政權,慈禧等清朝掌權者和西方殖民者共同達成協議來換取自己的統治地位。同治中興為什麼失敗,有它必然的歷史原因。
同治中興配圖
同治中興為什麼失敗首先是因為它本身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次繁榮恢復社會穩定發展階段。這裏有着官僚大臣們粉飾太平好大喜功的成分。當時清軍消滅太平天國後,確實贏得了百姓的支持和認同。但是這些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同治中興的實質。所謂的興,其實是用更大的犧牲來換取短暫的統治的清朝苟且偷生。同治中興多虧了主張發展生產,改進科舉制度,減輕人民賦税以及創辦學堂這些措施額實行。在軍事上確實有所改進,但與此同時腐敗的清朝官僚體制註定了清朝的滅亡。在大批購買引進國外軍事物資的同時也是這些大臣貪污國庫的大好機會。
同治中興為什麼失敗,很大程度源於封建體制長期積累下出現的根本性的弊端沒有得到改變。如果清朝能夠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就開始勵精圖治改善體制改進腐朽落後的政府體制,也許還能讓清朝通過和平的發展逐步轉化到資本主義社會。然而封建統治者是在掠奪農民階層的基礎上進行權力控制的,因此很難將社會利益與自身利益等同起來。
什麼是同治中興
什麼是同治中興?在清朝建朝開始歷經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數代的繁榮鼎盛,成為了封建晚期最後的繁華時代。之後清朝長期積累的政治問題經濟軍事問題全面爆發,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強大,發動了入侵中國的鴉片戰爭。落後的清朝內部還出現了各地的農民起義以及民間的邪教組織運動。
同治中興配圖
咸豐時期遭遇鴉片戰爭,之後同治時期卻反而由衰極盛,出現了歷史聞名的同治中興局面。同治時期之所以被稱為中興並不是歌頌這個時代的和平盛世,而是相對於之前的外患內亂,以及之後大清的徹底滅亡而出現的短暫的和平穩定。清朝四百年多的統治時期成為了中國封建時代最後的王朝。什麼是同治中興?這一時期,大批企業興起,着重圍繞造船,重工業,紡織等領域創立的企業。以同治中興四大名臣為首的洋務運動還包括各式學堂的興辦,以及大量的人才出國留學深造。雖然這是以學習西方科技技術,接受西方先進文明來發展中國,但是整個封建王朝已經氣數將近。終歸無法挽回清朝滅亡的命運。
什麼是同治中興指的就是封建末期接觸資本主義改革的歷史趨勢而出現的短暫的經濟發展社會和平的階段。這個時期許多的措施實行使得許多中國人接觸並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對之後中國近現代資本主義民主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明治維新與同治中興
日本能夠在亞洲率先走入工業化的浪潮,這不得不歸功於明治維新,從此之後日本逐漸躋身於世界先進國家之列。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包括君主立憲的政治改革、經濟上興辦產業,學習歐美科學技術,大力發展教育等。總的來説,明治維新是日本這個國家全面西化的資本主義性質改革。
同治中興畫像
在中國,有一場類似的運動,是清朝中後期的“同治中興”,明治維新與同治中興都開始於19世紀六十年代。
同治中興基於封建統治者的利益進行改革,包括對太平天國內亂後的經濟調整、大興科舉以籠絡人才,外交方面興辦洋務,與外國列強謀求共同合作。明治維新與同治中興不同的是,明治維新將日本帶進了近代化的浪潮裏,而同治中興雖然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但在客觀造成了近代中國人思想的進一步腐化。不過,仍然有些人認為同治中興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進步,中國近代資本主義得以發展。之後的湧現出的實業家“實業救國”思潮不得不説和同治中興仍然有着不小的關係。
明治維新與同治中興的結果不同,原因主要在於明治維新本質上是一場革命,而同治中興僅僅是一場自中向下的改革,維護的仍然是封建統治。明治維新通過暴力革命掃除了日本社會轉型的一切障礙,而後者只是地方部分官僚奮發圖強,沒有觸及到固有利益階層,改革阻力很大。
同治中興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
1860年清政府妥協於英法聯軍,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團被鎮壓,清朝在政治上出現了一段短暫的安定時期。免去內亂外患之憂的清政府,在此期間出現了一箇中興階段,後來這個階段被稱為同治中興。那麼,同治中興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
同治中興配圖
同治中興是同治帝在位期間的一個慣性恢復階段,恰逢此時,洋務運動也漸漸開展起來。所以,學者普遍把洋務運動作為同治中興的一部分來看待。就“同治中興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這一問題,大家眾説紛紜,看法不一。
樂觀派的人認為,同治中興促進了中國歷史的進步,推動了時間向前推移的腳步。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系列近代企業,這些企業從客觀上來説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洋務運動之後,“實業救國”的口號被提起,全國上下又掀起了一股新思潮。
然而,消極派的人則認為,同治中興不過是慈禧太后和恭親王為了自我滿足而掀起的改革之風。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剛剛被平定,國內還是一片兵荒馬亂的景象。恭親王為了重振江南的經濟才不得不妄圖通過引進西方技術挽救清王朝。但是,同治中興時所做的一切又像拔苗助長般,毫無作用,甚至還加速了清政府的衰亡。
同治中興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不管是內涵還是外延,都不是如今的所謂學者一言兩語就能闡釋清楚的。畢竟,歷史有它的複雜性和不可重現性。
同治中興的評價
同治中興是清政府發起的從中到下的改革,因為不是從上到下,它始終維護的是統治者的利益,也就是説,改革並沒有動搖最根本的固有利益。它在太平天國動亂後肅清了社會環境,使得經濟得以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大興科舉,籠絡人才,希望廣納賢才將清政府挽於危亡。同治中興的評價不一,它在近代史中呈現一個特殊的地位。
同治中興配圖
有的人關於同治中興的評價過於偏激,認為同治中興打着學習西方的幌子,其實是清朝統治階級的一次洋洋得意的鼓吹變法,它與明治維新出現於同一時期,但與明治維新所達到的效果大相徑庭。雖然政策上也有學習西方的內容,但由於清政府的自我吹捧,實際效果並不大。
教育上的招賢納士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對內經濟的調整主要體現在生產關係上的調整,收拾太平天國的爛攤子。總的來説,變法的雷聲大,雨點小。
但是,不得不説洋務運動使一直遭到壓抑的中國資本主義得以發展,因此,有些人對同治中興的評價是正面的。他們認為同治中興在近代史中推動了中國的社會發展,給中國社會潛移默化的播下了近代化的種子。一方面鎮壓國內的人民運動,給人民安定可發展的社會環境,一方面學習西方,明白了發展要靠科學技術,船堅炮利才能夠抵禦外侮。毫不客氣的説,中國的近代史由此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