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國謀士徐庶是誰的軍師 徐庶後期是怎麼死的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戰國時期,諸侯分裂,各股勢力紛紛收納賢臣,希望為自己出謀劃策,為統一大業的戰爭添磚加瓦,徐庶先後待在了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的身邊,徐庶是誰的軍師呢?

徐庶畫像

徐庶年輕時崇尚武力且好打抱不平,他的夢想是成為遠近聞名的俠士,有一次,他殺死了城中的惡霸,被官兵包圍,最後僥倖救出,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他認為僅靠自己的武力不能剷除惡霸,只有學習治國用兵的本領才能拯救蒼生,徐庶開始棄武從文,勤奮肯學,四處遊歷,學習了不少帶兵打仗的本領,他還結交了很多有識之士,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徐庶本也是皇室,與劉備私交很好,劉備胸懷大志,徐庶前來投靠,而且他的才幹和人品深得劉備的器重,執意將他留在了身邊,委以重任,就這樣,徐庶做了劉備的軍師,整頓軍事,訓練士兵,他還向劉備推薦蓋世奇才諸葛亮,劉備聽取了徐庶的建議,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成就了一段佳話。

徐庶為成就劉備大業出謀劃策,誰知在一次退兵過程中,曹操擄走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見母親被擄,方寸大亂,劉備只得放走了徐庶。曹操想利用徐庶的母親,將徐庶收為己用,徐庶不願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從未在政治上為曹操獻上一條計策,就是人們常説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儘管這樣徐庶是曹操和劉備兩個人的軍師。徐庶是誰的軍師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劉備徐庶

我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作品也是多得浩如煙海,比如我國的古典四大文學名著,它們都以小説的形式向人們講訴故事的同時説明很多精闢的道理。當然這些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是非常生動鮮明的,想必大家一定知道劉備吧,那麼徐庶呢?大家知道嗎?沒錯他們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一下劉備徐庶吧。

《新三國》劉備劇照

劉備字玄德,相傳是三國時期涿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保定人,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死後被人們稱為昭烈帝,也稱為先主。根據資料記載他是皇室後裔,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淪落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就已經沒落了,他最先是靠織蓆販履為生的,但劉備始終以匡扶漢室為自己的志向,他禮賢下士重視人才能夠知人善用,經過大半生的努力,終於在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依然是漢,歷史稱為蜀國或者蜀漢。劉備稱帝兩年後就病死在白帝城了,享年63歲,廟號烈祖,葬於惠陵。

那麼徐庶又是何如人也呢?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是當時有名的謀士,是潁川人,他本來的名字叫徐福,年少的時候喜歡行俠仗義,幫人報仇惹禍上身,被同黨就出來後才改名字叫徐庶的。之後他棄武從文,遍訪名山學習謀略之術。劉備屯駐新野的時候,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但後來曹操帶兵南下時找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非常孝順的人,無奈之下只能離開劉備,投入曹營。相傳他雖然投入曹營,但始終看不起曹操當年抓自己母親的行為,於是不為曹操獻任何計謀,所以也才有了後來的典故“身在曹營心在漢”以及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徐庶評價諸葛亮

在三國時代,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光有武藝高強的武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智謀之士參與謀劃,為其出一些妙計奇謀;蜀主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説明了一點。我們知道那時稱這種謀士為軍師,在諸葛亮之前,劉備的軍師叫徐庶,也正是徐庶臨走時走馬薦諸葛,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當然劉備肯定會問徐庶關於諸葛亮的才能了,那麼徐庶評價諸葛亮是怎樣的呢?

《三國演義》諸葛亮劇照

劉備送別徐庶之後,徐庶騎馬往許昌曹營奔去,不一會兒又回來了,他回來的目的就是為劉備推薦諸葛亮。當然先是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這樣也才能更好的向劉備説明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他説到:“這個人不是我徐庶能比的,您應該親自前去請他,而不能派手下去。你如果得到他,就像周朝得到姜子牙,漢朝得到張良一樣,他有經綸濟世,挽救乾坤的大才能。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但以我看來,就是當年的管仲樂毅也比不上他。”劉備問徐庶:他的才能和德行和你相比怎麼樣。徐庶接着説到:我怎麼能和他相提並論啊,我跟他比起來,就像是下等馬和麒麟相比,烏鴉和鳳凰相比一樣,我微不足道,他可是當今世上的第一謀士啊。並且告訴了劉備,這個人叫諸葛亮,也是漢代大臣的後代,住在隆中卧龍崗,以種地為生,自號卧龍先生。得到他的輔助一定可以成就霸業的。

從徐庶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拿出了古代幫助帝王成就霸業的姜子牙、張良、管仲、樂毅相比;並且不顧貶低自己,把諸葛亮比作麒麟,鳳凰。當然也正是徐庶評價諸葛亮,才使得劉備成就了自己的帝業,也才造就了“隆中對”“三顧茅廬”等代代相傳的佳話。


曹操為什麼不殺徐庶

曹操為人雖然奸佞,但是卻愛惜人才,網羅天下,收集名士,希望為他以後爭霸天下中出謀劃策。徐庶本是劉備陣營中的軍事,他“八門金鎖陣”威名天下,曹操想盡辦法要將他收入麾下。

曹操劇照

曹操知道徐庶是孝子,將徐庶母親騙到了陣營中,想要逼迫徐庶投降,為他效力。徐庶無奈,只能辭別了劉備,來到了曹營,徐庶母親恨他投降,便自殺了,徐庶深恨曹操,雖然身在曹營,去沒有為曹操獻一條計策,徐庶既然是謀士,卻沒有任何貢獻,曹操為什麼不殺徐庶呢?

首先,徐庶雖然是被迫,但是卻是來主動投降的,如果只因為他沒有獻出謀策便殺了他,那曹操的陣營裏多是歸降的人,恐怕會傷了很多謀士的心,很多想要投奔的志士,恐怕都會敬而遠之。

其次,徐庶在劉備軍營中,多次立下戰功,早已威名天下,徐庶雖然沒有出謀劃策,但是也是曹操大營中的一塊招牌,吸引很多有才志士前來投奔。連徐庶都背離了劉備前來投奔了曹營,那大家還在等什麼呢,曹營才是你們的明智選擇。

最後,徐庶雖然職位不高,但才華有目共睹,在他學習帶兵打仗本領時結交各種有識之士,雖然政治上沒有任何諫言,但是在別的方面也不是無用,就連諸葛亮在後來都感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二人中有一人便是徐庶。

以上便是曹操為什麼不殺徐庶的原因。

徐庶有哪些軼事典故

徐庶是我國三國末期的人物,雖然才高八斗,但命途多舛。徐庶有哪些軼事典故?他為人正直忠義、孝順父母,被稱為天下子女的楷模,其中很多故事到現在還被廣為流傳着。

徐庶畫像

徐庶原來是崇尚武力的,他喜歡打抱不平,但在一次被官吏抓住後,徐庶恍然覺察到,只有戰爭的年代,只有掌握帶兵打仗的本領才能拯救天下蒼生,於是徐庶“折節學問”學習儒家思想,雖然同學們嫌棄他原來的所作所為,但徐庶豪邁,而且認真好學,結交不少好友,諸葛亮就在其中。

徐庶投奔了劉備,但在跟隨劉備逃亡過程中,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虜獲,徐庶對劉備請辭,説雖然我想要為您的創造天下霸業出謀劃策,但是現在母親被俘,我已“方寸大亂”,沒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了。劉備只好放開了徐庶。

徐庶來到曹操陣營,母親怨恨徐庶不應該投降,便自殺了。徐庶認為是曹操害死了母親,便更加恨起了曹操,徐庶不願與劉備、諸葛亮為敵,來到曹操身邊後,卻不曾為他在政治上出過一條計策“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據傳,有人在徐庶歸隱後見過他。在靈山東北海上島上,生長一種白色的抵抗嚴寒的棉花,開的很大,消息傳出後,竟然吸引了很多好事之人前來採摘。有個年輕人手捧棉花,見到一個身着道袍的老人,老人呵斥他,那是給人抵禦冬天寒冷的東西,你沒用摘他幹什麼,老人划着竹筏走了,水面突然颳起大風,知道那人把棉花全都丟了,風才停止。這個人就是徐庶,為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