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寶媽私信我説孩子最近總是出現反常的狀況,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孩子非常喜歡拼圖類的玩具。有一次媽媽帶孩子經過商店,孩子看到一個非常難的拼圖就想要買,母親立馬給他下單了。
但是回到家之後,孩子看到拼圖這麼難,總是想放棄,還説“不玩了,不好玩,以後再也不玩拼圖了”。母親怎麼勸孩子都沒用,鼓勵孩子將這個拼圖拼好,孩子就是不肯,母親也非常疑惑,怎麼説不玩就不玩了呢?甚至孩子還出現了反抗的心理。
在母親的期待下,孩子擔心自己拼不好,會越做越不好。相反,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下,孩子能夠發揮最好的狀態。
如果你家的孩子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要根據“焦點效應”來解決!
什麼是焦點效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吉洛維奇,在前些年曾做過一個相關實驗:試驗中,他讓某大學的學生穿上一件名牌T恤進入一間坐滿學生的教室。穿T恤的學生事先估計會有大約一半的同學注意到他的T恤。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只有23%的人注意到這位學生,心理學家吉洛維奇的這一實驗是為了驗證焦點效應。
焦點效應也叫社會焦點效應,是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焦點就是把自己看做是這一切的中心,並且會不自覺的高估被人對我們的關注度。
讓孩子遠離"焦點效應"的困擾,家長要這樣做
很多孩子出現“焦點效應”都是因為聽到了別人不良的評價。父母應該教導孩子不要被別人隨意一句評價,而是應該認真的分析評價的價值,如果自己有錯就改正,沒有錯就不要理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孩子疏導。
判斷正誤與好壞,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信心。
別人的評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麼對待
。處理的好,好聽的話是鼓勵,難聽的話是激勵;處理不好好聽的話是奉承,難聽的話是傷害。
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及時疏導孩子。
父母做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擔當孩子的引導者與疏導者,現在很多父母因為生活壓力與工作忙碌等等原因,導致跟孩子溝通過少,導致與孩子之間有了隔閡。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又怎麼會主動的跟父母溝通呢?當孩子一個人默默承受,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嚴重的後果。父母和子女,溝通不好不只是代溝,甚至是鴻溝。有些話,孩子不會對父母説,也不敢和父母説。
父母不管多麼忙碌都要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談心,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讓孩子信賴你,遇到問題他就會主動的找你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