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梁武帝和李隆基詩歌有什麼不同 靖王原型是梁武帝嗎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梁武帝和李隆基詩歌有什麼不同

歷史上面有很多的皇帝是很有才情的,留下了很多的詩詞歌賦。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李隆基和蕭衍。他們兩人的詩詞後人也是會拿來進行比較的,因為他們都有同一個身份就是皇上,並且也都是比較受爭議的皇帝。

梁武帝畫像

雖然蕭衍和李隆基在政績上面是沒有多大的成就的,但是在文學方面也算是佼佼者的。我們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兩位皇帝梁武帝和李隆基詩歌比較吧!其中蕭衍是博學多才的,不僅是擅長於書法而且是比較擅長於詩歌的。很多朋友比較熟悉“竟陵八友”,蕭衍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他的詩詞都和佛教有一定的關係,因為梁武帝是比較推崇佛教的,有關他三次為佛教捨身的典故也是被人廣為流傳的。

但是梁武帝也是比較悲哀的皇帝,因為一心的想要捨身佛教,對於但是的時局並沒有很好的處理,導致之後的亂戰,自己也最終的死在了亂戰中。而另一位皇帝李隆基,他在文學界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唐明皇是比較有名的皇帝之一,前期的時候還算得上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因為他撥亂反正,對於政務還是比較勤勞的。

所以當時的局勢是比較安定的,從李隆基的前期的詩詞中是能夠看出唐朝時期的盛世景象的。但是遇到楊貴妃之後,在政務上面就開始懈怠了,俗話説英雄難過美人關,李隆基也是不例外的,之後為了楊貴妃多次作出比較出格的事情。

但是不管這兩位皇帝在政策上面是怎麼樣的,從梁武帝和李隆基詩歌比較上來看,他們二位在文學上面的成就是被後人所肯定的。

靖王原型是梁武帝嗎

最近《琅琊榜》小説已經很風靡了,很多讀者對於小説中的靖王比較感興趣,小説中的時代是在南梁大通年間的,所以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了和靖王背景相似的一個皇帝,就是梁武帝,那麼梁武帝是靖王嗎?

梁武帝畫像

首先我們是可以從時代上面進行考究的,南梁是南朝的一個朝代,大通是是當時的年號,所以歷史上面這個時間段的皇帝是梁武帝蕭衍,蕭衍本身是比較聰明有博學的,他在文學界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從小喜歡讀書,給後人也留下了很多的詩詞歌賦的,我們所熟悉的“竟陵八友”中就有蕭衍。而小説中的蕭景琰是皇帝的第七個兒子,但是是在祁王身邊長大的,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不被皇帝所看好的,之後經過一番周折之後才走上了奪嫡的道路,最終成為了一代帝王。

而蕭衍是南北朝的一個皇帝,但是是比較推崇佛教的,和小説中的人物的性格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蕭衍曾三次捨身盜壘同泰寺中,之後都是大臣們用重金進行贖身的,平時因為比較沉迷佛學,但是對於朝廷上面的事情管理的並不是很好,以至於之後出現了戰亂,自己也最終死在了亂戰之中。

所以很多人認為靖王的歷史原型就是梁武帝蕭衍,其實相互對照之後才會發現這兩個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靖王只是小説中作者所空想出來的一個人物是沒有任何的歷史依據的。

所以根據上面的介紹,我們就可以回答梁武帝是靖王嗎這個問題了,其實靖王並不是我們所瞭解的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與和尚不吃肉有何關係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色各樣的皇帝是數不勝數的,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或者説是比較可愛的皇帝就是要屬梁武帝了,因為他是歷史上面第一個想要當和尚的皇帝。那麼我們知道現在的佛教文化中有不吃葷這樣的説法,很多人認為佛教不吃肉是和梁武帝蕭衍有一定的關係。

梁武帝蕭衍劇照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樑武帝蕭衍曾三次捨身同泰寺,每一次都是因為大臣們用國庫中的錢把皇帝贖回來的。梁武帝推崇佛教的程度是處於一個比較熱衷的狀態的,一次比一次瘋狂,之後居然想把自己的國家的所有的土地和財產都舍給同泰寺。

但是正是因為他推崇佛教導致了在政治方面並沒有全身心額進行投入,很多的事情都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給當時的國家也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但是要命的是,當時朝廷上面還沒有出現代理處理國家的説法,並且梁武帝蕭衍如果不駕崩的話是不能有人能夠即位的。

即使在大臣們極力挽回之後,不再有去同泰寺當皇帝的想法之後,回到宮中也是對於佛學進行研究的,之後看到一篇有關佛教的書籍上面記載佛教是不能殺生的,之後梁武帝便下達命令,禁止殺生,之後從不殺生的概念中衍生出了不能夠吃肉的習俗,所以和尚不能夠吃肉的習俗是從梁武帝這邊開始的。

從梁武帝下達不能夠吃肉的命令中,我們也是可以從側面看出梁武帝蕭衍對於佛教文化的熱衷已經達到一個極致的境界了。


梁武帝擅長什麼書法

梁武帝蕭衍不僅是位卓越的政治家,他還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家和文學家。梁武帝在音樂、書法、文學、棋藝、繪畫等方面都很擅長和精通。梁武帝年少時候,就對文學頗感興趣,曾和沈約、範雲等人談論琴棋書畫,被世人稱為“竟陵八友”。

梁武帝書法作品欣賞

梁武帝在很多領域都有造詣,書法也不例外。梁武帝在書法上有很高的建樹,他的字美觀大方,有很高的鑑賞價值。歷史上,很多帝王都以書法作為陶冶性情的一種方式,梁武帝也不例外。梁武帝刻苦專研書法,以古代皇帝書法造詣來排名的話,梁武帝可以排到前幾名。在書法上,梁武帝的好友便是陶弘景,倆人時常在一起專研書法寫作技巧。

陶弘景在書法上,非常推崇王羲之和鍾繇,陶弘景日益臨摹倆人的草書作品。所以,陶弘景在草書上有很高的造詣。當時,朝廷會有官員專門來記載皇帝的言行活動,有一本名為《與梁武帝論書啓》就是以梁武帝和陶弘景談論書法的內容改編而成。這本書講述了梁武帝在書法上的心得,這也成為後世推崇的書法經典著作之一。

梁武帝之前的年代,大家比較推崇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書法。梁武帝登基後,大力推崇王羲之的草書,世人們才將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重視起來。梁武帝不光寫書法作品,他還善於總結書法理論,梁武帝著有《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四部書法理論知識書籍,這也成為後來書法愛好者必讀的經典作品。

梁武帝畫像賞析

梁武帝蕭衍出生皇家貴族,他本不會繼承皇位,後面因為各種原因成了武帝。關於他的長相歷史也有記載,屬於比較奇特的類型,而後世流傳他的畫像也有一些共同特徵。

梁武帝畫像

畫像中的蕭衍額頭非常飽滿,整個人微微前傾,臉上帶着笑容。頭上戴着的王冠表明此時的他已經成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他的雙眼看似平和,但是卻炯炯有神,大多畫像上都是盯着一個方向,手持玉牌的模樣,顯得非常有攻擊性。這些畫像雖然説是後世對梁武帝的猜想,但是也是有歷史依據的。

有史記載,蕭衍長相非常奇異,他的胯骨相連,頭蓋骨隆起。這在當時成為異象,而且還有一個更為玄乎的傳説,就是蕭衍的右手還有個“武”字。據説,年少時期的蕭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官員,當時他的上司王儉看到蕭衍這個面相,當即就下定論,説蕭衍三十多歲能位極人臣,然後就會平步青雲,貴不可言。果然,公元前502年,蕭衍39歲那年,齊和帝蕭寶融被迫“禪讓”於蕭衍,蕭衍果然貴不可言,成為南梁第一個皇帝。

雖説,面相之説不可全信,但是蕭衍的面相被後世人記錄下來,大多數畫像雖然不一樣,但是他的額頭都非常飽滿,臉型也是圓潤有福的,可以這麼説,就算是蕭衍本身的長相和這個有出入,那麼他能登上皇位至少在世人眼中和他奇異的長相離不開。

梁武帝的死因

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十分信奉佛法,他不僅愛讀佛學經典,而且在吃穿住行方面以佛家儉樸素主義嚴格要求自己。梁武帝登基後,他一心為政,為南梁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謂國庫充盈,百姓們安居樂業。

梁武帝畫像

後來,梁武帝痴迷於佛法,為了大興寺廟,他挪用國庫。甚至屢次出家,百姓們又稱他為“菩薩皇帝”。晚年時候,梁武帝更是無心兼顧朝廷中政事,如果有王孫貴族犯了法,他也以寬容的心包容他人的過失。

公元547年,東魏大將侯景來投靠南梁,大家都知道侯景是位不折不扣的小人,很多國家都不接納他。梁武帝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接納了侯景,並任命他為大將軍。隨後,梁武帝準打算和東魏講和,以救困在東魏的侄子蕭淵明。侯景知道後,為了自保便準備起義。梁武帝為了對付叛軍,讓蕭正德率兵攻打侯景。侯景藉機讓蕭正德做他的內應,倆人推翻南梁政權後,侯景擁護蕭正德為皇帝。於是,蕭正德派了數十艘大船幫助侯景。侯景率兵渡過長江和秦淮河後,便把蕭正德殺死了。侯景率兵攻入建康後,將台城包圍了起來。梁武帝手下的士兵們懼憚侯景的軍事實力,都不敢與侯景對戰。梁武帝在台城內看到眼前這一切景象,才幡然醒悟,可是後悔已經遲了。他被困在台城內,整天沒有食物裹腹,加上年事已高,很快就被餓死了,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