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幽蘭全詩翻譯 陶淵明歸隱的典故
幽蘭陶淵明
《幽蘭》是陶淵明的又一詩作,作品全名為《飲酒·幽蘭生前庭》。《幽蘭》是非常有名的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中的其中一首。這首詩創作於陶淵明厭惡黑暗無比的官場後辭官歸隱的時候。詩歌主要展現了作者陶淵明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與安貧樂道的生活取向。
陶淵明把酒南山
《幽蘭》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這樣的:來自幽靜偏僻地方的蘭花在院子中生長,藴含着非常濃郁的芳香氣息等待着清微的風的到來。清風不經意地輕輕吹來,帶來蘭花獨特的芳香,能夠立即從蕭艾等雜草中辨別出來。一直向前行走不停歇會使人找不到來時的路,順着前進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或許才能走通。等到醒悟到應該回去的時候,飛鳥消失了,優良的弓箭也沒有了用途。
詩中將人的高貴品質比作蘭花,暗示應該像蘭花那般保持高尚的品格,展現了陶淵明不隨波逐流,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詩中還將沒了用途的弓箭比喻完成大業後無用了的良將功臣,表達了作者對當下時局的怨憤。
陶淵明的這首《幽蘭》雖然是《飲酒》這組詩中的一首,而《飲酒》是陶淵明在辭官隱退後每每喝醉酒後詩興大發所創作的,但是在《幽蘭》這首詩中卻連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酒,在詩中只能看到蘭花生長開放的田園場景以及陶淵明對於當下政治局勢的不滿,整首詩可以説是有酒的意味,就算沒有酒也能讓人沉醉其中。
陶淵明歸隱
陶淵明曾於二十歲踏上仕途,在官場為官十餘年,最後辭官歸隱,過上悠閒舒適、平靜自在的田園生活。他的歸隱可以説既出於他自身的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也是出於當時的社會現實所迫。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陶淵明自二十歲踏入仕途,雖有一身才華和抱負,但是卻得不到重視,到了二十九歲,他才做到了江州祭酒這一官職,然而因為難以忍受官場上的那些繁文縟節,做了不久後就辭了職。之後在家悠閒了五六年,直到三十五歲時到了荊州,在刺史桓玄手下當了一名小吏,但是不到一年時間,陶淵明又因為他母親去世而辭職回家,一待又是五六年。
陶淵明畢竟是名將的後代,在官場中很有名氣,因此,在他四十一歲的時候,他被推薦擔任彭澤縣令一職。之後在彭澤當了十幾天縣令的陶淵明聽説東晉權臣劉裕自封車騎將軍,掌管各州軍事,只自己的搶奪皇位的野心只差一步的消息後,預感到晉朝已名存實亡了,心灰意冷之下,便回了家,這時的陶淵明已有了辭官的念頭。之後更是遇到潯陽郡督郵前來巡查那件事,讓他不僅做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樣的美談,同時也堅定了他辭官隱退的決心。就這樣,陶淵明結束了他十幾年的官場生涯,歸隱田園。
歸隱後,陶淵明一直過着隱居的田園生活,雖然心中尚有不能施展抱負的苦悶心情,但是對於那般黑暗的官場生活並沒有絲毫留戀。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他的詩文。陶淵明的詩歌中所展現出來的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以及不願與那些熱衷於利益的塵世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都對後人起到了一定的模範和教育作用,但是陶淵明那般辭官隱退的避世態度也給後世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陶淵明
陶淵明所引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即使諸多著名的偉大詩人也曾受到他的影響。唐代著名世人李白不願巴結奉承權貴的自尊不屈與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唐朝詩人高適也曾想要學習陶淵明辭官歸隱山林的做法,遠離世俗利益。不僅如此,陶淵明的詩歌也給後人帶去了精神支持與鼓舞。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與清朝詩人龔自珍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讚美陶淵明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因他而得到的感悟。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顯示了他對於桃花源的嚮往,而他的桃花源社會也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世中有不少文人學者對陶淵明提出的桃花源社會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此種社會的嚮往與歌頌。就例如著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經用自己的作品對那般安定和諧的桃花源社會表示讚賞,而對與之相反的現實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感慨。
陶淵明在給後世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他那捨棄所有歸隱山林,逃避現實的態度也給後世之人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後世中頗為有名的詩人白居易曾在晚年退隱山林,而在那期間他非常喜愛陶淵明以及他的詩歌,但實際上那只是他在超脱世俗的陶淵明那尋求精神上的安慰罷了。
陶淵明愛菊
陶淵一生非常喜愛菊花,常常與菊花為伴,被人稱為“菊友”,是個名副其實的菊花迷,因為他非常瞭解關於菊花的高雅情趣,曾被世人奉為“九月花神”。從中可以看出,陶淵明真的相當喜歡菊花。
陶淵明採菊圖
陶淵明此人相非常正直,對於功名利祿這些看得非常淡,也相當自尊自愛,不為五斗米折腰,因此他曾在做官十餘年後辭官歸隱田園。歸隱後,陶淵明就過上了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種菊也成為了他隱退後最大的愛好。每天從田地裏回來後,他就會到他的菊園給那些種植着的菊花澆水、鬆土、除蟲,從中可以看出陶淵明非常珍視他的菊花。
在南宋梁昭明太子蕭統所著的《陶淵明傳》中有這樣的內容記載:某一年的重陽節,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坐在菊花叢中,手上拿滿了菊花。之後江州刺史王弘突然送酒來,他立馬就開封喝上了,直到喝醉後才回到房間。陶淵明種植菊花不僅僅只是用來觀賞,也會經常用於食用。每到秋季,菊花盛開後,很多鄉里鄉親以及遠方的朋友都會來他家觀賞菊花。那個時候,陶淵明會泡製菊花茶給客人享用,在客人走的時候還會採些菊花送給他們。因此,願意前往陶淵明家賞菊的人非常多。陶淵明也時常會這樣想,如果能夠讓菊花在一天之內就開放,那就會有一天的客人前往,那該多好。
總而言之,陶淵明對於菊花極為喜愛。
陶淵明與酒
古代,酒是文人雅士的心頭之愛,陶淵明作為詩人自然也不例外。陶淵明與酒有着莫大的聯繫,“詩酒人生”就是他一生最切合的寫照。他創作的《飲酒十五篇》就是在他酒意人生時湧現的。
陶淵明與酒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嗜酒狂徒。《五柳先生傳》中就有提到自身對酒的是難以抗拒的:“性嗜酒……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對酒的痴迷已經達到無人能及的地步,儘管家境貧寒不能常喝到酒,但親朋好友都知道他的習性,時常邀請他去飲酒,他也何樂而不為。
陶淵明嗜酒的程度已經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在他任職彭澤令時,朝廷有分配一百畝的田地給他。陶淵明原本打算全部用來種植釀酒的高粱,在妻子翟氏的懇求下,才勉為其難的將田地分割為二,一部分種植莊稼糧食,另一部分用來種植釀酒的高粱。糧食是人們填報肚子的食物,可對於陶淵明來説,只有酒才是他的食物。這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嗜酒狂徒,卻偏偏只為酒而折腰。
嗜酒如命的陶淵明,詩裏行間也透露着淡淡的酒香。《飲酒》十五首就是他酒意人生的代表作。辭官歸隱田園生活的陶淵明,在勞作之餘,會悠閒地靠在菊花叢邊小飲小酌,抬頭看風景頷首品味人生,好不愜意。飲酒飲到忘我之際,靈感來襲,洋洋灑灑寫下了《飲酒》詩詞。陶淵明用醉眼看世界,用心體會人生,他與酒的緣分實在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