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原來是琅琊人,後來把家遷到會稽山陰。東晉時期有名的書法家,有“書聖”的稱號。曾經為官做過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來成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在書法史上,他和他兒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魏晉時期名門琅琊王氏,他天賦異稟,七歲的時候就擅長書法了。有傳説晉帝當時去北郊祭祀,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派工人雕刻,刻字的人法系西安王羲之字的墨跡已經滲透進木頭三分的深度,木工很是驚歎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居然如此的爐火純青,能入木三分。
在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謝安等人在蘭亭舉行活動,在此期間大家一起喝酒作詩,把詩彙集成了詩集。王羲之當時很是高興,在這種情況下即興為這本詩集做了序,這就是後世流傳的有名的《蘭亭序》。這序可能及天時地利人和的效果,王羲之超常發揮了,據説後來王羲之再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了。宋代的書畫博士米芾稱《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王獻之,字子敬,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晉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的女婿。同他的父親王羲之和張芝、鍾繇四人並稱為“書中四賢”。王獻之從小就很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的是草書和隸書,還比較擅長畫畫。王獻之小時候就負有盛名,放達不羈,雖然每天都待在家裏,但是形容舉止並沒有顯得散漫,才華和氣度都超過當時的人。他有一次和他的兩個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訪謝安,他的兩個哥哥和謝安總在談論當時社會的風俗見聞。王獻之只是和謝安問候了幾句就回家了。客人問謝安王氏兄弟誰比較優秀,謝安認為是王獻之,因為他認為大凡傑出的人才都是少言寡語的。
王羲之被後人稱為什麼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世的人稱為書聖。那麼,王羲之為什麼會被稱為是聖呢?很多人認為可能是一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王羲之畫像
一是説因為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王羲之忠君愛國的事情在《世説新語》之中就有記載,他在受到奸人讒言的陷害的時候,王羲之並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的去面對了。即使是死都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這就充分體現了王王羲之忠君愛國的思想情操。還有就是王羲之知仁義重孝道。他不論是在朝中做官還是被派到外邊做刺史太守,都能親自處理政務,愛護百姓。他在任會稽內史的時候,針對官員的治理和百姓賦役的黑暗做了調整,努力去推行要謹慎的任人為官,和平均賦役的政策。在旱情嚴重的時候,沒有等朝廷下令就開倉賑濟災民。這就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還據史書的記載王羲之在任職期間一直是將他的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的時分,一直到他的母親逝世,盡到一位為人子女應做到的孝道,。綜上所述,足以説明王羲之是個道德品質高上的人。
二説他是一個學養深厚、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王羲之並不是生而知之,他的學養都是通過他發奮學習而來的。而現在小時候因為練字洗筆把池塘水都染黑了的故事足以證明他從小就十分的用工。《蘭亭序》是他傳世的詩文,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思想深刻,並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這更加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深厚的人。説他富有創造精神無法是因為他的字了,他的字是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輪美奐的書體,藴含雄秀之氣。所以世人常常曹植寫的《洛神賦》中那段:“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來表示對王羲之書法之美的讚美。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位德藝雙馨的人,是個受萬人敬仰的人,他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巨大的,所以被尊稱王羲之為“書聖”,他是名至實歸的。
名家書法王羲之草書訣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結構簡單。筆畫連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因為草書在書法藝術中以最具有韻味的抽象形式,表現了最生動的意象和境界,在狂亂中覺得優美。今天我們來欣賞的是今草的那種不拘章法,筆勢流暢的王羲之的《王羲之草書訣》。
王羲之草書訣拓印節選
《王羲之草書訣》又叫《右軍草法至寶》。草訣歌是一種歌訣,也是應用文的一種,但又不是詩歌。它卻嚴格遵守了近體詩的格律,平仄合律,對仗滿篇。《王羲之草書訣》全文106聯,除了首位兩聯外,一律使用了對仗。在詩壇上眾所周知,詩律是起於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的,是由沈約提出的一種新的詩體“永明體”,它是根據周顒在受印度佛經轉讀和梵文音韻的啓迪上所發現的漢字平、上、去、入,四聲而提出來的,直到到唐初才趨於成熟。但是《草書訣》的作者王羲之已經把詩律運用的十分到家,實在是非常難得。
《王羲之草書訣》的問世絕對不是什麼偶然。楷書在唐代的時候己經達到了頂峯,宋代的書家只好轉而謀求在行書、草書上希望能有所建樹,大力提倡研究法帖的源流優劣和書跡的真假,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行書和草書便得到充分的研究。《草書訣》應該是因為這一背景產生後的產物。
《草訣歌》可以稱的上是學習“王羲之草法”的至寶。它不但具有書法中的藝術美還有着和詩的韻律之美,而且內容十分精闢,僅僅是用一千餘字,就把常用的幾百個字的草法説的是明明白白。由於歌訣同字帖緊密結合,在閲讀的時候,彷彿這位良師就像是在身旁一般,一邊傳授口訣,一邊揮毫示範;待背熟後,在腦海中就好像有了一部極易翻檢的草書字典。《草訣歌》的作者不僅是詩家、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王羲之嘗詣門生家文章
《王羲之嘗詣門生家》説的是有着“書聖”的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曾經去拜訪他的一個弟子家,在他的弟子家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沒有一雙慧眼,因小失大有眼不識金鑲玉。當然更多的是體現當時王羲之的書法被人所推崇。
王羲之
文章説的是王羲之曾經到他的一個弟子家,看到一張用榧木做的几案,非常的平滑和乾淨,於是見獵心喜,就在上面寫字,這些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王羲之寫的這些字後來被這個弟子的父親看到了,認為乾淨的几案上多了字就不雅觀了,就拿刀把這些字颳去了,這個學生知道這件事後連着懊惱了好幾天。因為他曾經在蕺山看見有一個老婦人在賣扇子,她手中拿着一把六角扇在賣。王羲之見到老婦人,就在老婦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寫了五個字。老婦人看到有人在她的扇子上寫字開始的時候有些不高興。王羲之見老婦人不高興,就笑着對老婦人説:“你可別不高興,只要對別人説這是我王右軍書寫的,這樣的話這把被我題字的扇子可以賣一百錢左右。”
老婦人遵照他説的去做了,人們真的像王羲之説的那樣都爭着來買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婦人又拿着一把扇子來找王羲之題字,王羲之笑着卻沒有答應老婦人的請求。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被世人所推崇,就像發生的這些事情一樣!
書法家王羲之是哪個朝代的人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大家,因為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極高,所以被後世尊稱為“書聖”。王羲之出生在兩晉時期的名門望族,祖父是西晉的尚書郎,父親任淮南太守,也是支持朝廷東渡的人之一。而且王家世代受文學薰陶,所以王羲之能夠在書法上在幼時就有接觸。
東晉
王羲之所在的東晉朝廷,是之前西晉總是南遷後所建的政權。原本的西晉都城洛陽覆滅,因為南遷的政權統治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江東,彼時稱為江左,所以相對於西晉稱為東晉。南下的東晉曾經嘗試過北伐,不過因為內部的相互撕扯不團結,所以北伐幾乎沒有什麼成果,除了篡位成功的劉裕有些建樹。
公元383年,面臨南侵的大軍,東晉宰相謝安極力主戰。於是謝石謝玄統領的大軍經過艱苦的抵抗,終於在淝水一戰中取得大勝。也是從此一戰開始,南北形成了一種對峙的局面。門閥士族的東晉與北方的五胡同存,也被稱做東晉十六國。之後東晉的大將劉裕篡晉成功,建立了劉宋政權,中國也就此進入了跌宕的南北朝時代。
王羲之之際的東晉還是剛剛建立,當時朝中勢力較大的還是王謝兩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出任東晉的丞相一職,位高權重。而王羲之後來又成了尚書令郗鑑的東牀快婿,所以王氏一家可謂是權貴一時。加上王羲之後來因為書法名聲大噪,所以世人皆是羨慕。
王羲之真跡有傳世的嗎
王羲之,字逸少,是兩晉之際著名的書法大家。少時的王羲之拜女書法家衞夫人為師,後又受到同樣精通書法的書法王敦的指導。天生聰穎,不滿足於取得的成就的王羲之又遍訪古蹟,學習諸如李斯、張芝這樣的前人大家,後融會貫通並開創了書法界的新天地,為歷代書苑模仿。
王羲之書
“書聖”王羲之,在唐太宗的推崇下身價又一次拔高,他的真跡作品無不為世人千方百計想要得到的瑰寶。奈何王羲之的年代距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所以目前沒有發現流傳下來的王羲之真跡。就連其作品的臨摹本也是極為稀少,所以現在只要是臨摹本也是極為珍貴的。
二十世紀初,溥儀曾將王羲之的《乾嘔帖》帶到了東北,後來因為戰火的原因,流落到民間。到了七十年代的文革時期,劉光啓在堆積如山的廢紙堆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卷黑黃色的字帖。他將其翻開來查閲,看到了“乾嘔轉劇,食不可強”的字樣,後又看到署名竟然是“王羲之”三個字。有過多年書畫鑑定經驗的劉光啓立刻認出這是王羲之《乾嘔帖》的臨摹本,這讓他大為激動,終於找到了流失多年的國寶!
雖然現今看到的要麼是王羲之的臨摹本,要麼就是刻本。不過據史書記載王羲之最為出名的行書《蘭亭序》在經過多年的流失後被唐太宗李世民獲得,後它隨李世民被葬入昭陵。雖然這在學界中存在很大的爭議,也只有等到考古發掘的那一天,才會知曉這王羲之唯一真跡是否存在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