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散文特點
歸有光是1506年出生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散文家。歸有光一生以散文著作為主,一生著作了無數的散文。歸有光的著作風格繼承了歐陽修與曾鞏這兩位大文豪的文學風格,並且也是眾多繼承歐陽修與曾鞏這兩位大文豪的文學風格的學者當中,成就最高的人。
歸有光散文
歸有光師範的熬好學習,但是,除了在嘉靖十九年中舉之外,之後向後八次會試落第,從而失去了會試的信心。轉而遷徙至嘉定安亭縣。在嘉定安亭縣讀書教書,收了很多的學生。在此期間,便著作了《冠禮》、《宗法》這兩本書。而跟隨他學習這兩本著作的學生達到了數百人,可見這兩本書的價值頗高。
在嘉定安亭縣教書育人的時候,歸有光還曾到三江古蹟進行遊覽,並且還認為三江就是太湖之水如海的道路。除而在三江當中的吳淞江過於狹窄,經常有淤泥堆積,形成堵塞。從而導致水位上升,使得吳淞江兩岸的居民受到水災的威脅,經常出現饑荒事件。因此,歸有光嘔心瀝血寫下了《三吳水利錄》這一本著作,講述了怎麼樣去疏通吳淞江,從而保證吳淞江兩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歸有光最為著名的作品是《項脊軒志》。歸有光號項脊生,他住的地方就稱為項脊軒。因此,歸有光為了表達的自己的思想與情懷,就寫下了《項脊軒志》這一千古名篇,被後世讀書人傳頌至今。
歸有光先妣事略的譯文
如果要找一篇悼念亡母的名文,那麼歸有光的先妣事略就是最合適的。歸有光是很善於寫散文的,而且很善於通過瑣事描述來訴説情感,這篇先妣事略就是如此。通篇都是在回憶母親的各種瑣事,但濃濃的思念之情卻呼之欲出,讓人感覺非常真實,因而也容易受到感染,容易為此而產生共鳴,會為其真摯之情而感動。
歸有光塑像照片
雖然,先妣事略當中的事情都是很瑣碎的,但是讀起來並不覺得混亂,因為歸有光敍述時很有講究,是按照一定的結構撰寫的,而且敍述技巧非常好,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感覺在記流水賬,而是像在聽歸有光娓娓道來,雖然都是平凡事蹟,但都感覺很有味道,會令人產生想要一直讀下去的感覺。
通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瞭解歸有光母親的為人。她是一個很重家庭、很疼惜兒女的母親,為了避免家中子女過多,避免家庭負擔過重,歸有光的母親喝下了一杯有毒的水,此後便失去了説話能力。在平時,歸有光母親總是在辛勤勞作,不僅要顧及自己家中的活計,還要幫助孃家做事,沒有一刻停留,晚上也是很晚才睡。可見,歸有光母親是很勤勞的。
除了勤勞的優點外,歸有光母親還有其他優點,這些在文章當中都有描述。歸有光就是這樣把對母親的愛與懷念都藴含在那些生活瑣事的敍述當中,都隱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一點也沒有空洞的感情宣泄,而是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所以這篇悼文才能成為我國的經典名文。
歸有光名言賞析
歸有光的散文寫得相當好,而他本人也有一個很霸氣的綽號,即“今之歐陽修”。後人在對比歸有光散文與明代其他文人的散文之後,發現無人能取得那樣高的成就,無人有那樣高的造詣,於是便贈予他的文章一個很霸氣的評價,即“明文第一”,可見,明代其他文人在散文方面是比不過歸有光的。正因為歸有光散文如此優秀,所以其文中的優秀語句定然不少,而且很多都成為後世名言名句,經常被後人引用。
歸有光作品照片
歸有光文章當中的名言之所以能廣為傳誦,有的是因為其表達的感情很獨特真誠,有的是因為其所傳達的內容很有哲理,有的是因為句子很優美很有氣勢,有的是因為句子簡練但藴含了豐富的內涵,有的是因為所講述的道理很深刻,等等。
歸有光名言名句的誕生其實是與其散文造詣分不開的,也是與其思想內涵分不開的。如果是對人生沒有深刻思考的,沒有足夠的才氣,沒有足夠的文采,那麼文章也不可能寫得那樣好,名言名句也就不會產生。正是因為言之有物,所以才能得到共鳴,能夠廣為流傳。
在滄浪亭記中,就可找到很多名言名句。比如,“夫古今之變”這一句話就是很著名的,因為其中藴含着世事無常、名利虛妄這樣的大智慧,有一種世外高人看透世情的感覺,因而能夠被後人所推崇,能夠流傳至今,能夠成為人人傳誦的名言。
歸有光傳的譯文
歸有光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在其逝世後,後人為其著作裏《歸有光傳》,以緬懷這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歸有光像
《歸有光傳》翻譯:歸有光,字是熙甫,江蘇省崑山人。歸有光九歲的時候就能夠自己寫文章了。在弱冠的年紀便完全通曉《五經》、《三史》等等書籍,就學於同邑魏校。在嘉靖十九年,歸有光在鄉試當中中舉,成為了舉人。但是之後的八次會試,皆以落第告終。最終只能氣息當嘉定安亭縣的江上,在那裏讀書論道,教書育人。跟隨他讀書的人達到數百人,被尊稱為“震川先生”。
當歸有光四十四歲時,終於成為了一名進士,並且成為了長興縣的知縣。在除了案情的時候,都是讓鳴冤的婦女老弱來到大堂之上,詳細的敍述冤情,不使用任何的刑具來嚴刑逼供。之後,歸有光又成為了順德通判,專管馬政。在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有很好的交情,從而引薦為南京太僕丞,編纂《世宗實錄》,最終在這一個職位上逝世。
歸有光十分喜歡司馬遷的《史記》,通曉《史記》當中的道理,與當中極為著名的文壇霸主王世貞分庭抗禮。一開始王世貞認為歸有光過於狂妄,但是之後也對歸有光十分的佩服。並且還稱讚歸有光:“千年才得你這麼一個人才,我繼承了歐陽修、韓愈的文學道路,但是卻依舊沒有什麼成就啊。”歸有光的小兒子子仰慕在萬曆十九年成為了舉人,第二年成了進士,隱居江村,死時此昂朝廷請示,賜他為翰林示詔。
歸有光在特種經學也有很高的成就,成為了經學大師。並且與胡友信並稱為“歸、胡”。
歸有光字什麼?號什麼?
古代文人都喜歡為自己取“號”,如此可顯得他們很有雅緻。歸有光是著名文人,其散文造詣很高,很多名文無論是在明代,還是在今天都是非常優秀非常經典的。歸有光也是有自己的“號”,而且不止一個,其中一個是“震川”,所以後人稱他震川先生,而他的文集有的是以震川先生命名的,而有的則是以震川命名的。
歸有光文集插圖
歸有光在屢試不第之後,便一心致力於讀書談道,並因此而收集了很多學徒,大家都是以震川先生來稱呼歸有光。可見,歸有光對於“震川”這個號的使用頻率是很高的,所以世人對此號的認可度也非常高。在歸有光安葬的地方,墓碑上也是稱呼歸有光為震川先生,以示對其尊敬。
而且,後人為紀念歸有光,還開辦了震川書院,而如今已經發展為震川小學。可見,“震川”這個號一直都是歸有光的代名詞,其知名度非常高。而歸有光的另一個號就沒有這樣高的知名度了,這個號是“項脊生”,來源於“項脊軒”。項脊軒是歸有光居住的一所住宅,是他從小生活讀書的地方,對其非常有感情,所以他自號“項脊生”。
其實,人們對於項脊軒的印象都是來自於“項脊軒志”這篇文章,如果這篇文章不是名文的話,那麼項脊軒的知名度也不會很高。雖然如此,項脊軒還是一個記錄了歸有光很多寶貴時光的住宅,所以“項脊生”這個號也是很能傳達他過去某個時段的情感。
明代著名詩人歸有光屬於哪個文學派別
在古代,文人是可分為不同派別的,每種派別所信奉的思想主張不一樣,所以文章風格也有差異。在明代,有一個很著名的散文派別,名為唐宋派,其代表人物是歸有光。這位文人的散文很優秀,在其生活的年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歸有光散文的優秀程度,那麼可以用“明文第一”這幾個字,這也是後人公認的讚譽之詞。
歸有光作品照片
歸有光的散文很符合“文道合一”的思想主張,這也是其所屬派別的作文主張。具體來説,此派別是反對文章的文采大於內容,不能僅僅以優美的詞句來堆砌文章,而是要在文章當中輸入情感與觀點,要言之有物,而不是言辭繁華而思想空洞的。這種主張與過去的唐宋散文家的主張是一致的。
在歸有光的時代,與其所屬派別對立的是復古派。這一派別的文人都是熱衷於做台閣體文章,這種文章初看是很有意思的,文辭非常華麗,讀起來也是很上口,特別有韻律,可是卻沒有思想靈魂,只是一副空架子罷了。唐宋派對於這個派別是很批判的,歸有光等人也一直都在撰文批評這一派別。
歸有光的文章是非常有唐宋古文風範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歸有光才能憑藉其才華而贏得“今之歐陽修”的美譽,才能登上明代散文成就的最高峯,才能寫下多篇流傳至今的著名散文,而這些名文才能被後人傳誦了一遍又一遍,成為後人作文的借鑑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