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負荊請罪
廉頗是趙國著名的將領,為趙國的國事安定做了重要的貢獻。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一書中,講訴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而負荊請罪更是用了大段的文字來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給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負荊請罪雕塑
藺相如之前是宦官繆賢的門客,後來被繆賢推薦給趙惠文王作為趙國的使者,帶着和氏璧出訪秦國。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並且毫髮無傷的完璧歸趙。在這次事件中,藺相如給趙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後來,在澠池會戰中,面對強大的秦國,藺相如表現的無所畏懼,處處維護趙惠文王和趙國的形象。澠池之會中,趙惠文王被藺相如機智的才能所折服,於是封藺相如為上卿,官位與武將廉頗同高。
廉頗得知後,心中百般不服氣,他認為藺相如一介文人,動動嘴皮就能換來高官爵位。加上,藺相如之前還是宦官繆賢的門下客,想到這一點更是氣憤不已。想到自己,常年帶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殺敵才換來今天的成就,於是廉頗處處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也不與他爭辯,反而見了廉頗就繞道而走。甚至裝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頗的正面衝突。藺相如的門下看見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頗,心中很是憤懣。藺相如將廉頗和秦王對比,告訴門下説,自己連秦王都不害怕,怎麼會怕廉頗呢。自己繞着廉頗走,就是不想和他有衝突,現在秦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自己和廉頗鎮守趙國,要是和廉頗鬧不合,吃虧的就是趙國了。門下們都被藺相如具有遠見卓識的想法所撼動。不久之後,這段話傳入了廉頗的耳中,他認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背上荊條前去藺相如府中請罪,隨後倆人成為莫逆之交。
在這個故事中,藺相如胸懷寬廣並且具有遠見的眼光,被後人稱頌;而廉頗更有知錯就改的精神,在他身上將大將之風的氣魄展現的淋漓盡致。
廉頗的故事
廉頗是趙國的將領,因為驍勇善戰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後人也將廉頗稱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縱觀廉頗一生,他的輝煌時期,莫過於趙惠文王在位時期。
廉頗雕塑
廉頗因驍勇善戰得到趙惠文王的認可和重視,將他封為上卿,當時,上卿是趙國朝廷最高的官位。廉頗深知自己肩上承載了趙惠文王的使命,為了報答趙惠文王的知遇之恩,廉頗立下了戰功無數。在這期間,阻止了秦國來犯,為趙國的國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一時期,廉頗和好友藺相如兩人相輔相助,為趙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趙惠文王去世後,兒子趙孝成王成為趙國的君主,期間,趙國和秦國因為爭奪上黨地區而發生了戰爭,廉頗率領趙軍出戰。因為廉頗處在不利位置,加上戰爭難度比較大,幾次正面交手都失敗了。趙孝成王急功近利,於是便派遣趙括前去代替廉頗,趙括只是紙上談兵,並沒有多少實戰經驗。所以,趙軍很快敗下陣來,這次的戰爭讓趙國損失了很大的兵力。
趙孝成王去世後,趙悼襄王上位後,因為聽信郭開讒言,罷免了廉頗的所有職位,廉頗因為受到排擠,一氣之下投靠了魏國,魏國的君主對廉頗有疑心,也不敢任用他,期間,趙王派侍衞來打聽廉頗的下落,還想任用他。但是侍衞受奸人收買,回去説廉頗年事已高,但是飯量很好,不過沒坐長時間,就拉了三次大便。趙王聽到侍衞的話語後,便沒有再啓用廉頗。後來,楚國的君主知道廉頗在魏國,就派人接他到楚國,廉頗擔任楚國的將領後,也沒有立下很大的功勞。廉頗一生心繫趙國,最終病死在楚國壽春。
廉頗的品格
廉頗是趙國著名的將領,因為驍勇善戰而備受趙惠文王的重用。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可以看出廉頗具有大將之風,在軍事方面有很卓越的成就。
廉頗(右)和藺相如雕塑
在澠池之會中,雖然重點突出的是藺相如隨機應變的聰明機智,但是從側面也能體會出廉頗深明大義的品格。秦王邀請趙惠文王到澠池會面,趙惠文王知道前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但是為了顧及大局,藺相如便陪着趙惠文王前往澠池。臨走之前,廉頗為趙惠文王説,如果君上3個月未回來,那麼就會立太子為新君主。廉頗這一做法,體現了他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品格。
在負荊請罪這一章節的故事中,更着重突出了廉頗知錯就改,寬容大度的品格。廉頗因藺相如在澠池之會後,擁有了與自己同高的地位,廉頗很是介意,並且處處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後,處處避讓廉頗。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很是自責。第二天,就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中請罪。藺相如被廉頗深明大義、知錯就改的精神所感動。倆人結為刎頸之交共同為趙國的強大做出了貢獻。
後來廉頗受奸臣陷害,離開了趙國。楚國的主君,主動邀請廉頗作為楚國的將領,但是廉頗身在楚國,依然心繫趙國,這體現了廉頗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廉頗的故事深受後人的稱頌,廉頗雖然是一介武將,但是他強大的責任心和愛國心一直為世人所傳唱。
廉頗是哪國人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人,因驍勇善戰而聞名,後人將廉頗稱為戰國末年四大名將之一。廉頗早年受到趙惠文王的賞識,立下了戰功赫赫;後來,廉頗因受到朝廷奸臣的排擠,輾轉到了魏國,因在魏國沒有受到重用,被楚國君主邀請至楚國作為將領,最後在楚國壽春去世。
《諸子百家》廉頗劇照
廉頗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就是趙惠文王時期,廉頗在作戰方面有很高的天賦,趙惠文王任命廉頗為趙國將領,趙惠文王登基不久,齊國和秦國的勢力最為強大。秦國想要吞併其它諸侯國,秦王多次進攻趙國,趙惠文王派遣廉頗前去迎敵,廉頗英勇好戰屢次擊敗秦軍。後來,趙國、韓國、燕國、魏國共同討伐齊國,齊國敗於四國軍隊之下。後來,廉頗率領趙國進攻齊國,攻取齊國陽晉領地。趙惠文王很是開心,將廉頗封為上卿,以示誇讚。
經過負荊請罪事件,廉頗和藺相如十分交好。廉頗意識到不能以自己狹隘的利益來損害國家的利益,倆人達成一致的意見,為壯大趙國的實力共同努力。廉頗將軍隊訓練的整齊有素,戰鬥力也十分強大。秦國意識到趙國有廉頗和藺相如坐鎮,不敢貿然進攻。廉頗為保護趙國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趙惠文王去世後,廉頗在仕途上就走了下坡路。在趙悼襄王時期,廉頗被奸臣所陷害,趙悼襄王聽取奸臣的一面之詞,將廉頗的職務進行罷免。廉頗失意後,投靠他國,最後廉頗享年85歲,在楚國壽春去世。
廉頗與藺相如
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已成為街頭巷尾耳熟能詳的故事。倆人從誤會到冰釋前嫌,再到成為刎頸之交,倆人的友情一直為外人所稱道。
廉頗藺相如畫像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人,為趙國的將領,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受趙惠文王的重視,官拜上卿。藺相如,也是趙國人,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講述的都是藺相如的故事。
京劇演唱曲目之一《將相和》就是以廉頗和藺相如作為主角,吟唱倆人惺惺相惜的故事。因為完璧歸趙事件,藺相如的出色表現,深得趙惠文王的欣賞,認為藺相如是為不可多得的人才,對他十分重視。後來,秦王讓趙王在澠池會面,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此次前去凶多吉少,但是為了遵守約定,藺相如便陪同趙惠文王前去澠池和秦王會談。秦王處處為難趙王,但是都讓藺相如機智的化解了。這件事情過後,趙惠文王更是欣賞藺相如不屈不撓的精神,將他封為上卿,和廉頗同位。
廉頗得知後,自然是很不開心,廉頗覺得自己的官爵是通過奮勇殺敵所換取的,而藺相如只是動動嘴皮子便有了如此的榮譽。廉頗越想越不開心,便想通過這次機會為難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但是藺相如並沒因此和廉頗爭辯。藺相如的門下看着這個情況,心裏萬般不服氣,便去找藺相如理論,藺相如告訴他們説,自己並不是因為害怕廉頗,現在秦國之所以不來冒犯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廉頗和自己,如果兩人一旦發生了矛盾,就會讓他國藉機而入。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想法,認為是自己太過膚淺沒有意識到大局,第二天,便揹着荊條來到了藺相如的府上,請求藺相如原諒他。從這以後,倆人成為刎頸之交,並且共同輔助趙惠文王將趙國建設的更加富強和繁榮。
廉頗的資料
廉頗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大名將之一。在趙惠文王時期,立下了很多戰功,至今被人稱頌不已。戰國時期,各諸侯都在位擴充本國的領土而做鬥爭,趙國也不例外。
廉頗京劇扮相
趙惠文王期間,廉頗率兵攻打齊國,並並且破了齊國的一支強軍。當時,秦國的實力最為強大,在廉頗的守衞下,秦國不敢公然對趙國宣戰。
成語負荊請罪講述的就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得到了趙惠文王的欣賞,便封藺相如為上卿,和廉頗具有同等的地位。這一稱號,引來了廉頗的厭惡,他處處排擠藺相如。後來,廉頗才知道藺相如不和他對立是為了趙國的安定,於是廉頗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從此倆人成為刎頸之交。
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上位,廉頗率領的趙軍和秦軍爭奪上黨地區,因為趙國所處不利地位,幾次正面交鋒都失敗了,後來,趙孝成王派趙括接替廉頗攻打秦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很快就敗下陣。趙悼襄王上位後,因為聽信讒言,罷免了廉頗,廉頗因為受到排擠,投靠到了魏國,結果魏國的君主對廉頗有疑心,也不敢任用他,期間,趙王派侍衞來打聽廉頗的下落,還想任用他。但是侍衞受奸人收買,回去説廉頗老了,已經不能帶兵打仗了,趙王便沒有用廉頗。後來,楚國的君主知道廉頗在魏國,就派人接他到楚國,廉頗擔任楚國的將領後,沒什麼成就,因為心繫趙國,最終病死在楚國,享年約85歲。
廉頗是一個怎樣的人
廉頗在軍事作戰方面,有很好的軍事作戰技巧。屢次率領趙軍作戰,都凱旋而歸。在趙惠文王時期,受到了君上的無限重視,廉頗用出色的抵禦技巧,擊退了秦軍的進攻。秦王在兼併的過程中,也忌憚廉頗,所以,不敢輕易發起對趙國的進攻。
廉頗雕塑
在軍事作戰上,廉頗是一位勇敢、驍勇善戰的人。趙惠文王登基不久,當時,齊國和秦國的勢力最為強大。秦國想要吞併其它諸侯國,在這期間秦王多次進攻趙國,趙惠文王派遣廉頗前去抵抗,廉頗英勇好戰屢次擊敗秦軍。後來,趙國、韓國、燕國、魏國共同討伐齊國,齊國敗於四國軍隊之下。數年之後,廉頗率領趙軍進攻齊國,一取奪得齊國陽晉領地。
廉頗是一位知錯能改的將才。成語負荊請罪講述的就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出色的外交能力得到了趙惠文王的欣賞,便封藺相如為上卿,和廉頗具有同等的地位。這一稱號,引來了廉頗的厭惡,他處處排擠藺相如。後來,廉頗才知道藺相如的用心良苦後,反省自己太鼠目寸光了,於是廉頗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隨即倆人成為刎頸之交。
廉頗還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人士。趙悼襄王上位後,聽信朝中奸臣的誣陷,罷免了廉頗一切職位,廉頗打算去投奔魏國。廉頗到魏國後,魏國的主君對廉頗心生疑慮便沒有重用他。過了一段時間,趙國君主打算重新任用廉頗做將領,便派遣了一位侍衞前去打探廉頗現狀。廉頗為了表示自己還能為趙國效力,便在侍衞面前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並且還披甲上馬,以示自己老當益壯。侍衞因受到朝中奸臣的收買,於是告訴君主説,廉頗雖然年事已高,但是飯量很不錯,不過坐了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大便,趙國君主聽後就沒有啓用廉頗。
幾經輾轉後,廉頗受到楚國君主的重用,任命他為楚國將領。廉頗身在楚國,但是仍然心繫趙國,萬事未能如願,廉頗去世之前,仍未回趙國,在楚國壽春去世。
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流傳深遠。廉頗升任趙國大將軍的時候,藺相如還是個無名小卒。後來秦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市交換趙王的珍寶和氏璧,藺相如被人舉薦出使秦國。經過巧妙的鬥爭,藺相如完璧歸趙,並且沒有被秦王抓到任何的把柄。在澠池會上,藺相如因為維護趙王又立下了功勞,他被封為了相國,地位遠在大將軍之上。
廉頗負荊請罪圖片
廉頗知道這個事實後非常不服氣,逢人就説,藺相如只不過有一張巧嘴,何德何等地位在他之上。要知道他為趙國立下了無數功勳,況且他藺相如還是平民出身。這一切都讓廉頗感到自己沒臉見人。藺相如聽説廉頗對他的意見後處處避讓,連朝都不去上。有一次,藺相如上街碰到了廉頗,趁着廉頗還沒有發現他,讓車伕調頭就走。
藺相如手下認為他們離開家鄉和親人追隨藺相如仰慕的是他的大義和才華,現在相國害怕廉頗的行為讓他們感到了羞愧。那些手下想要告辭,藺相如挽留他們,並對他避讓大將軍的行為作出瞭解釋。藺相如都能在秦國的地盤上與秦王進行激辯,又怎麼會害怕一個將軍。藺相如避讓廉頗不代表害怕了他。強盛的秦國正在虎視眈眈,藺相如和廉頗是趙國的守護神,讓秦國不敢輕易有任何舉動。如果將相不和,最先受到傷害的就是趙國的利益。藺相如之所以採取忍讓態度,是因為將國家的利益放在了個人恩怨的前面。
沒多久,廉頗聽到了這一番話,覺得自己以前的行為確實做錯了。為了向藺相如賠罪,廉頗脱去上衣,揹着荊條來到了藺府。藺相如忙把廉頗扶了起來,接受了他的賠罪。兩人自此一起保衞趙國,讓秦國不敢來犯。這就是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廉頗為什麼負荊請罪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因為在趙國與其他四國聯合伐齊的戰爭中,立下大功而被封為了上卿。廉頗最後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推測他的原因,大概有三點。
京劇中的廉頗
第一點,他能夠自知有錯。為將者,大多驕傲和爽直。尤其像廉頗這種戰功赫赫的大將,司馬遷評價他是“以勇氣聞於諸侯”。在他看來,自己辛辛苦苦靠帶兵打仗、攻城野戰贏來了上卿之位,藺相如卻憑藉口舌之利、兩次出使就輕鬆得到,而且官位還在自己之上,所以就不滿不服藺相如,才會口出狂言。因此當他知道自己錯時,就承認錯誤。這對於為將者而言,錯就是錯,這沒什麼不可以承認的。
第二點,他出於為國考慮。藺相如是出於先國難而後私仇的考慮,一直迴避廉頗,不與他產生衝突。而廉頗當初針對藺相如時,只是因為內心不滿,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等到知道後,愛國的他自然也會像藺相如一樣。廉頗愛國,可以從他晚年被排擠離開趙國,即使投奔他國也常常思念故國可以看出。
第三點,他認同了藺相如。廉頗是不滿藺相如才要羞辱他,其實是他並不知藺相如的能力才不認同他的地位高於自己。而當藺相如一直迴避他,他對門客的解釋傳到他耳中後,他醒悟了,肯定了藺相如。因此,廉頗負荊請罪時,説自己是粗鄙卑賤,而藺相如是心胸寬廣。而等到藺相如原諒自己後,也願意與他結為同生共死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