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米芾書法欣賞
米芾,他的表字為元章,他在年輕時曾經使用過米黻這個名字。米芾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書法家,北宋的著名人物。他的書法非常出色,與蘇軾等四人並稱為“宋四家”。他這人非常古怪,喜歡古董和收藏,也喜歡鑑定書畫,而且他的舉止都非常奇怪。
米芾書法圖片
雖然他的舉止非常奇怪另類,也絲毫不影響他的書法地位。米芾的畫非常有特點,一般以意境取勝,他的畫意境高雅,獨具匠心。大約是他的畫的特別影響了他的書法作品,所以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和成就比之墨畫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米芾在書法方面近乎全才,不論是楷書還是行書,不論是小篆還是草書,他都能手到擒來。他的文字自成一家,筆法脱俗飄逸,水準非常高。他的筆跡初看有一種張揚,但是他的張揚卻在收筆的變成了沉穩,可以説,他是瞭解並懂得字的,他知道如何收如何放,更知道如何使他筆下的字帶上一種特別的魅力。他的一筆一劃沉穩中帶着一種暢快,飄逸中帶着收放自如的穩重,行文流水之間,人們彷彿能看到他的字如同風一般,輕輕地,令人心情舒暢,豁然開朗。
米芾的字影響極深,不僅在北宋為人稱道,就連在南宋也有許多人爭相模仿。他的書法不僅在古代,在現在也是獨樹一幟,難有人望其項背。他不僅是時代的明珠,亦是書法界的明珠。
米芾索帖
在歷史中,米芾是宋朝時期著名的書畫家,畫家以及書畫理論家,米芾字元章,號稱是海嶽外使和火正後人。她非常擅長書法和繪畫,其中,對於書法,他擅長各種字體,比如,草書,隸書,行書等等。他還能夠鑑定各種書畫的真假,也非常喜歡收藏一些好的書畫作品。因為她的性格有些怪異,舉止有些顛簸,所以被世人稱為“米顛”。
米芾圖片
在文言文《米芾索帖》中就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米芾怪異的性格和顛簸的舉止。《米芾索帖》是結選自《石林燕語》中的一篇文言文。講的是一個關於米芾向蔡攸索要帖子的故事。
《米芾索帖》中第一句是這樣寫的:“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米芾常詣蔡太保攸於舟中,攸出所藏佑軍《王略帖》示之”。意思是米芾的好奇心非常重,所以他在真州的時候,就特意的去拜訪蔡攸,蔡攸見他的態度,也非常高興,所以就將珍藏的王羲之《王略貼》拿出來給米芾看,沒想到米芾看了之後特別喜歡,愛不釋手,並要求蔡攸把《王略貼》送給他。蔡攸便一口拒絕了。
米芾見蔡攸絲毫沒有想要想要把《王略貼》送給他的意思,便怒吼道:“你如果不把畫送給我,我就投江自盡”。起初蔡攸以為米芾只是開玩笑説説罷了,沒想到米芾已經起身往船邊走去,準備投江自盡。蔡攸立馬起身拉住他,無奈之下,還是把《王略帖》給了米芾。
從《米芾鎖帖》這篇文言文可見米芾的性格確實怪異,舉止顛簸,但是也從側面體現了她對於書法的無比喜愛之情。
米芾多景樓詩帖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米芾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文人畫愈加成熟的時代,可繪畫的題材包括人物、山水、松、竹、石、花草等,範圍寬泛,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米芾在山水畫上有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他在水墨山水畫上畫功深厚,實力超凡,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江南水鄉的一種自然的古樸風貌,被人稱為“米氏雲山”。
《米芾多景樓詩帖》書引
米芾在傳統書畫藝術上的功力最深,他集眾家傳統藝術特點於一身,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特有的風格,章法隨意,變幻無窮,筆法、章法、字體等都有着米字獨有的特點,而《多景樓詩帖》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多景樓詩帖》用墨跡行書所作的紙本長卷,到了宋代被改裝成了冊子。總共有四十一行,每行有二、三字,總共九十六個字,如拳頭大小。這幅帖子以詩書結合,字體剛勁,神采飛揚,氣勢恢宏,是米字風格中最為豪放的。這幅書帖是米芾晚年在江蘇甘露寺內遊覽時為寺院禪師而創作的,算是他晚年書風的代表作。全帖用筆明快利索,蒼勁有力,用墨上隨其自然,任其天成,字與字的結構上節奏感強烈,章法一氣呵成,氣勢恢宏,字跡的線條上也是極其的美。這幅詩帖從表面上看去豪放單純,實則不是。從作品的深處,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歷代書法家筆法藝術的眾家所長,它們在摩擦與整合中形成了全帖整體豪放和諧的風格元素。米芾以其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個生動豐富又豪放的書法世界,令人佩服稱歎。
米芾留於後世的多是小字作品,僅存的幾幅大字作品如《多景樓詩帖》現收藏在上海博物館裏,還有一幅《研山銘》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米芾作品
古往今來的眾多文人,要麼是在詞賦上有很高的造詣,要麼是在書法上功夫精妙,要麼是在詩文創作上獨有成就,而很難有人精通各家所長於一身,比如説歐陽修,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再如李白,寫詩無數,被稱為“詩仙”,再比如張旭,在書法藝術上有極深的造詣,等等,眾多著名的古代文人都有其精通的藝術,雖然對於別的方面有所涉獵,卻也未達到精通的境界,而有一個人與他們都不同,他不僅能寫詩,能作文,擅長書畫,精通鑑別,對於收藏也有很高的熱情,此人便是米芾。
米芾像
説起米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個雅號“米顛”,這是由於他在行為舉止穿着方面的怪異和癲狂形態而被當世人起的一個名號,他遇見奇石都會稱兄道弟,故而得此名號也算是吻合他的性格和行為。米芾擅長創作水墨山水畫,而且在書法上所下的功夫也是很深的,他對傳統書法大師的筆法和神韻都有自己獨特的領悟和見地。對於寫詩,他也是要求嚴格,即便是寫了很多次也不滿意,可見他對創作的嚴謹態度,令人欽佩。
米芾傳世的作品沒有很多,尤其是水墨山水畫基本是沒有存於後世的,而在墨跡作品方面,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等,在書論方面,有《書史》、《評字帖》等。米芾傳世的作品大多數是小字,僅存的大字作品有《多景樓詩》,現收藏在上海博物館裏,另外一幅《虹縣詩》收藏在東京國立藝術觀,還有一幅《研山銘》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在詩詞方面,米芾流於後世的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洞庭芳•詠茶》等,雖然傳世的大作沒有多少,但是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這些藝術方面所下的功夫是很深的,涉獵也是很廣泛的。
米芾天馬賦
聽説過一個成語叫天馬行空嗎?對的,這裏説的天馬,指的就是《天馬賦》裏面的“伊犁馬”。不過準確的説,天馬行空這個詞不是出自《天馬賦》,而是出自元代劉廷振的《薩天錫詩集序》。此“天馬”和彼“天馬”指的都是同一品種。
天馬賦選段
根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期烏孫國養馬已經極具規模,且馬種優良。他們每年都要向漢朝進貢馬匹。漢武帝十分喜歡烏孫馬,所以給其賜名叫做“天馬”。
宋代的書法家米芾似乎也和漢武帝一樣,十分喜好這種馬匹,所以成就了《天馬賦》。《天馬賦》體裁是辭賦,為米芾行書的珍品之作,也是其書法傳世的真跡之一。作品筆力剛勁有力,文章把天馬描繪地惟妙惟肖,有氣吞萬里直勢。清代的康熙皇帝稱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對於這幅作品是否屬於米芾的疑問,一直在書法界和文學界存在爭議。在元代之前,一般人都認為確實是米芾的真跡無疑。而到了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聲稱其曾見過《天馬賦》的四種刻本。第一種,在這篇辭賦的結尾,題有“平海大師書”的字樣;第二種,有元代黃公望的跋,上面是這麼説的,當他打開看的時候,有大量貫鬥落下來,聲音像雷一樣巨大;第三種,又被稱為“吳本”,上面枯筆很多,所以讓人懷疑這可能是米氏書法的另一種風格;第四種是董其昌自己刻的,啓功先生還曾經為其題跋。
現存的這幅作品到底是不是米芾的真跡,還是董其昌提到的四種可能,現在都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米芾的《天馬賦》確實成就了他的書法風格,無論是否真實,都毋庸置疑是書法界的一大珍寶。
米芾論草書帖
《論草書帖》,又名《論書帖》、《草聖帖》,是米芾《《草書九帖》中的第五帖,從此帖的內容上看,該書帖是米芾的一則隨手札記,寫的是他對於書法,這裏是指草書的看法和對幾位書寫草書大家的書法評論。
《論草書帖》
《論草書帖》現今由台北故宮博物館收藏,該書帖長37釐米,寬24.7釐米,是米芾流傳至今不多書法作品中的一副。在帖文的前兩句,米芾指出學習草書要有魏晉時期的品格,否則就容易流於俗品。米芾早期是學習唐朝時期的柳公權與歐陽詢的書法,後來有一日,他跑去向蘇東坡請教,蘇軾建議他學習魏晉,此後他就專心鑽研“二王”的書法風格,又充分吸取各家之所長,形成沉着痛快、飄逸瀟灑的米芾風格。
文中第二行舉張旭、懷素、高閒及辯光四人進行評論。從總體看,米芾對於四人的評價都不是很高。其中他評價張旭為“俗”,説他的字亂了古法,欣賞他的人都是凡夫俗子。對於辯光,他的評價是“尤可憎惡”,可見米芾也是不欣賞他的。懷素和高閒兩人相對於前兩者只能是稍微好一些,懷素的字是“平淡”,高閒的字則只能懸掛在酒肆之上,可以看出米芾對他們的評價都不好。
《論草書帖》流露着米芾書法的風格,字裏行間嚴守法度、沉着痛快,後部分不像前部分的拘謹,瀟灑、舒展。雖然不同於他平常慣用的“刷字”之感,但是也掩飾不了他顛放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