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書法家張懷瓘生 張懷瓘的思想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張懷瓘簡介
??張懷瓘簡介上提到張懷瓘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論家。海陵(今江蘇泰州)人,生於公元713年,歷鄂州司馬、升州司馬、右率府兵曹參軍至翰林供奉。書擅真、行、小篆、八分,高自矜許。
????張懷瓘作品
南宋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正、行、草書。對自己書法十分矜恃,自稱:“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獨步於數百年間。”惜書作今已不傳。傳諸後世的,是他的書論。如果説,唐代畫論大家是張彥遠,而書論大家則舍張懷瓘莫屬。
??他一生書論著述也非常多,如《二王書錄》一卷、《書斷》三卷、《文字論》一卷、《書估》一卷、《書議》一卷、《六體書論》一卷、《評書藥石論》一卷和《論用筆十法》、《玉堂禁經》各一卷。其篇幅之大,論述之廣,資料之豐富,唐代無人比肩。??
????中國的文字及書法,自古至今,形態、風韻各具特色。顯示了中華民族無比驚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就書體分類而言,從狹義上説,人各一體;從廣義上講,應舍小異、取大同,儘量簡約。張懷瓘將書體歸納為十體,無疑是一大進步。他的十體分別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籀文。????
??後世對張懷瓘的評價非常高,因為他對中國書法界的影響是巨大的,是他將書體歸納為十體制。後世將漢字分為真、行、草、隸、篆五體,這都是在張懷瓘的書體分類基礎上進行的。????????
張懷瓘的思想
張懷瓘在廣闊的藝術理論視野背景下對書法藝術進行了探討和闡釋。他認為,書法和文學一樣,是可以“化育天下”的“不朽盛事”。與文字相比,“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定已見其心(《文字論》)。”書法的圖形語言表達,比文學更直接簡約。他提出:一流的書法家應該“直師自然”,“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囊括萬殊,裁成一相”,從大千世界汲取各種生命和運動形式之美,化為變化無窮的筆墨語言,“寄以騁縱橫之志,或託以散鬱結之懷”。
張懷瓘書法作品
以“自然本體論”為中心,張懷瓘從藝術哲學高度對書法藝術的本源、人生價值、社會意義進行了較系統的闡述。同時從技術、審美標準、歷史評價標準等多維度,提出了相應的理論,編織了氣勢恢宏的理論自成體系,極富思辨性。在整個中國書法理論史上,可以説超越前人。因此學書法的人,不讀張懷瓘書論,就不能説已經理解了中國文人的書法理想是什麼。
張懷瓘的思想“三品説”是認為書法是與“道”結合的,“道”是書法的本體,他在書學理論中講到“啓其元關,會其至理即與大道不殊”,“道本自然,誰其限約”,“書之為徵,期合乎道”,可見書法作品高下之判在於是否合“道”。書與“道”結合,而“道法自然”,“道無為而無不為”,那麼書必然也要“法自然”,“以無為而用”。評判的標準有了,那麼在這個標準之下該怎麼進行創作呢,張懷瓘提出了“不師古法,學之於造化”,要“各逞其自然,以無為而用,同自然之功”的觀點;在精神狀態上,要“跡在塵壤,志出雲霄”,即降跡同塵,隨物所宜,身在塵俗而不滯,不為塵俗所累,精神達於逍遙之境,以心契不以言宣,方能創作出神妙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