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家沈復號什麼
清代著名文學家沈復,生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973年),為江蘇蘇州人士。沈復號什麼?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早年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的士族文人之家,雖出自書香門第,卻並未參加過科舉,曾以賣畫為生。十九歲時,沈復奉父命習幕,曾輾轉山東、江浙、湖北等地做幕僚,漂泊四十餘載後,終於迴歸故土,在家鄉經營酒業生意。
沈復劇照
沈復晚年雖為一介商賈,身上卻並沒多少銅臭氣息,反而頗有文學素養,他性格恬淡,從其自號“梅逸”中可見一斑。沈復號什麼?相傳沈復以“梅逸”二字為號,乃是仰慕梅花之心情高潔,香遠溢清,飄逸俊秀之故。在他所著的自傳體小説《浮生六記》中,以《閒情記趣》與《坎坷記愁》兩篇的內容最為豐富,作者以樸實無華的文筆記敍了自己大半生的漂泊經歷,其中歡樂與愁苦兩相對照,字裏行間,情感真摯動人,其中也略略提到了沈復號什麼,即沈復號“梅逸”的緣由。
《浮生六記》創作於清嘉慶十三年,原有六記,現存於世的還有四記。《浮生六記》中另有《閨房記樂》一篇,該篇以大量生動的筆墨描寫了沈復與妻子陳芸在清貧中志趣相投,伉儷情深的家庭趣事。
沈復與陳芸本為患難夫妻,二人深情義重,恩愛非常,卻不幸因為家遭變故而旅居外地,漂泊多年,歷經坎坷,共同經歷過生離死別的慘痛。數年後,陳芸還是因病去世。至此,沈復心灰意冷,遠走四川充當幕僚,從此再無音訊,因此也有人猜測,沈復以梅逸為號,也有悼念亡妻之意。
沈復是哪個朝代的文學家
膾炙人口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哪個朝代的?據史料記載,沈復生於公元1763年,是清朝人,而《浮生六記》創作於清嘉慶十三年,為沈復晚年所作,因此,沈復是清朝的,應該是確信無疑。
沈復畫像
沈復是哪個朝代的?清乾隆二十八年,沈復誕生於江蘇蘇州的一户商賈家庭。沈家雖然經商,過去也算得上是姑蘇城南滄浪亭畔的士族文人之家,因此沈復的父親很早就培養孩子讀書識字,對其寄予厚望,所以,沈復自幼對吟詩作賦、書畫創作都頗有興趣,雖然一生未參加過科舉,更未曾博得功名,然而他的文學才華與傳奇的人生經歷,至今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清乾隆四十二年,十四歲的沈復隨父親離開家鄉,到浙江紹興求學,學習幕僚,學成之後輾轉山東、四川等各地充當幕僚,歷經十數年光陰,其中更飽嘗了顛沛流離之苦。所幸在最艱難悽苦的歲月裏,有志趣相投的賢妻陳芸陪伴左右,日子倒也過得頗有生活情趣。
據《浮生六記》記載,沈復在離家期間,一度經濟拮据,不得不以賣畫維持生計,夫妻二人在患難中相互扶持,卻依然不乏苦中作樂的生活雅趣,在禮教森嚴的清朝封建社會,沈復與陳芸這對情比金堅的患難夫妻,無疑稱得上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南下巡視,沈復跟隨父親恭迎聖駕,時來運轉,而後回到老家蘇州從事酒業經營。然而不久後,妻子陳芸因病過世,沈復於悲痛中遠走四川,從此去向成謎。
沈復和陳芸是什麼關係
清代著名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創作於嘉慶十三年,二百多年間,該作多次被改編成劇,搬上銀幕,經久不衰。作品以細膩生動的筆觸娓娓講述了作者沈復和陳芸之間的愛情故事,至今讀來,依舊令人生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之感慨。
沈復和陳芸
陳芸本為沈復的舅家之女,比沈復年長一歲,也就是説,沈復和陳芸是表姐弟關係。古人締結姻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加之親上加親,自然是人間美事。
在沈復十三歲時,隨母親去舅舅家做客,偶然見到表姐陳芸作詩,因仰慕她才思雋秀而一見鍾情,更對母親表示“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乾隆四十年七月中旬,沈復和陳芸在雙方家長的成全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揭開了一場浪漫愛情的序幕。據《浮生六記》記載,沈復和陳芸婚後,夫妻情深,形影不離。
由於二人皆出生書香門第,有共同志趣,因而時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古論今,秉燭遊戲而至深夜,充滿雅趣。
多少年後,人們重讀《浮生六記》,依然對沈復在作品中所感嘆的“人間之樂,無過於此”的夫妻生活羨慕不已。很多人視婚姻為愛情的墳墓,然而沈復和陳芸這對終生佳偶卻為國人的婚姻生活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註解:若夫妻間能視彼此為知己,婚姻又如何不能成為愛情天堂呢?
文學家沈復是個怎樣的人
2012年3月,經典黃梅戲《浮生六記》在安慶劇院搬上舞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戲迷們為演員精湛的演出陶醉不已時,也對劇中主角沈復是個怎樣的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沈復畫像
沈復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據史料記載,沈復生於清乾隆二十八年,是江蘇蘇州的一位文人。
由於早年出身士族文人之家,因而沈復自幼愛好詩文書畫,小小年紀便熟讀經書,對事物有着獨特的理解,是一位情商頗高的少年才子。
成年後,沈復在雙方父母的撮合下,娶情投意合的表姐陳芸為妻,從此夫唱婦隨,伉儷情深,即使在生活最艱難困苦的歲月裏也相互扶持,共同譜寫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出經典的愛情傳奇。
有關沈復的生平經歷,在其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中不難窺見端倪,尤其是《坎坷記愁》與《浪遊記快》兩篇,重點記述了沈復自家庭遭受變故到輾轉游歷各地期間的故事,其中點滴皆反應出其性格爽直豁達,豪放自適,不貪慕宦官生活,因而從不參加科舉考試,更願意與妻子享受自在的田園生活與閨房之樂的高雅心性。從這些描述上不難看出,沈復是個不願被紅塵俗世所擾,追求內心安逸與恬淡生活的雅士,這點倒與大觀園中的寶二爺頗有相似之處。
只可惜上天並未給予這對有情人太多的眷顧,數年後,陳芸在久病纏綿後黯然離世,沈復悲痛之餘,遠走他鄉,從此銷聲匿跡。
世人對沈復的評價
今人對清代著名文學家沈復的評價,基本上有那麼幾個關鍵詞:文藝青年、清高雅士、痴情種子。沈復才情出眾,志趣高雅,且對自己的髮妻陳芸情深意重,即使以現代意義來衡量,沈復都是個不得多得的人生伴侶,因而確實有許多人對沈復的評價很高。
沈復劇照
沈復出身姑蘇滄浪的幕僚世家,雖非官宦之家,卻也是生活條件頗為小康的書香門第,因此他的童年基本上沒吃過什麼苦,還有幸飽讀詩書,結交同好,長大後走的也是子承父業的陽光大道,如此含着金湯匙出生的背景,不正是現代寒門子弟普遍嚮往的嗎?早期對沈復的評價,他無疑是一個無慾無求的小知識分子,一句“不貪戀官宦生活”,甚至可以連封建社會文人夢寐以求的仕途也棄之不顧,成天在父親的羽翼下游山玩水,搞搞業餘高雅藝術,和陳芸盡情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眼高手低的文藝青年,一旦失去家庭的庇護,陡然發現自己根本不具備養家餬口的能力,生活便頓時陷入困境,想來沈復後來的種種不幸,大半是這個原因才對。
據《浮生六記》原著記載,沈復被趕出家門後,和妻子四處漂泊,雖不似唐詩中描寫的貧賤夫妻百事哀,到底也是今非昔比,經濟上十分拮据,很多時候,甚至落魄到以賣畫為生。加之不久之後,陳芸病故,再沒有女人能為他傾心付出,包容他,寵着他,任由他活在夢幻的世界裏了,因而直至最後,沈復到底還是成了一個悲劇人物。
沈復被稱為什麼家
沈復是什麼家?沈復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散文家,也是姑蘇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
沈復劇照
沈復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少年時曾奉父命學習幕僚,數十年來輾轉山東、湖北、江浙、四川等多地充當幕僚。青年時代的沈復才思敏捷,文筆出眾,閲歷相當豐富,卻一生沒有參加科舉,因此不屬於清代社會普遍認可的“正統文人”,雖著有《浮生六記》這部廣為流傳的自傳體散文集,然而其文學家的地位乃是後人所公認,若要深究沈復是什麼家,其實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沈復也並不是什麼聞名遐邇的書畫名家,倒是一位以經營酒業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據《浮生六記》記載,沈復自家遭變故之後,一直與妻子流離在外,一度經濟拮据,不得不以賣畫維持生計。然而夫妻二人患難與共,情比金堅,雖然生活清貧,卻也不乏浪漫温馨。
沈復之妻陳芸,是他的表姐,年長沈復一歲。陳芸賢惠聰穎,與沈復志趣相投,因而後人普遍認為陳芸是沈復的終生女神。作為《浮生六記》的女主角,沈復在作品中通過對日常夫妻生活的記述,表達了對妻子刻骨銘心的真愛和無限眷戀,這段愛情佳話,即使在今人看來,也感人至深。因此,人們普遍認為,作為優秀的文學家,沈復生平最值得驕傲的,因為他的傳世著作影響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