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流鶯借物言懷 抒發身世感受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流鶯李商隱
《流鶯》是李商隱的一首借物言懷的七律詩歌,詩人在此詩中借流鶯來比喻自己,通過描寫流鶯的孤苦無依,從而抒發自己的身世感受,遊歷漂泊、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種種苦悶。
流鶯 李商隱
這首詩的首聯講的是流鶯獨自飄蕩,沒有歸所與依靠;而頷聯則是指出了流鶯心中的壓抑、苦楚之情;頸聯講了流鶯活在這世上的不如意,嚐盡艱難險阻;直到尾聯,李商隱才真正從流鶯身上轉而寫到自己。全詩依託流鶯來抒發情感,風格清婉柔美,情深意切。
詩歌翻譯成白話為:流鶯四處紛飛惶恐不安地上上下下翻來倒去,飛過道路飛過河流卻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流鶯不停歇地發出千萬聲輕巧鳴聲怎麼會沒有飽含其內心感受呢?不過即便到了春天良辰美晨之時也未必就會等來它苦苦期盼的日子。無論風雨飄搖或是陰晴圓缺,它都日日夜夜在空中穿梭,每當千千萬萬户家門打開或是關合時它都在振翅撲騰。我沉浸在傷春的苦痛中,不忍心再聽它那般悲涼的啼鳴,全京城能否有一處容它停歇的棲息之枝呢?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用的是較為常見的比興,以流鶯的四處飄蕩託喻自己於幕府輾轉的生活境況,反應詩人內心感受;而三四句則是對流鶯啼鳴的描寫,詩人寫出了它啼叫的不被理解以及即便春日來臨也依舊等不到佳期的悲哀。而最後一句則點明瞭傷春之意,自己抱負落空、年華荒蕪的苦鬱。
李商隱的名詩
《晚晴》是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著名五言律詩,該詩描繪的是雨過天晴以後整個世界明朗清淨以及生機勃勃的景象,傳達了詩人發自內心的欣喜以及樂觀開懷的胸襟,是詩人初到桂林當幕僚時心情明媚的典型作品。
晚晴 李商隱
詩文大意為,獨自一人深居簡出地過着簡單清淨的生活,俯瞰着城門之外的曲城,春天已經過去,如今夏日裏甚是清朗。青草盡受過雨水的浸淹過後,終於等到了天空的憐愛,開始放晴了。我自己登上高高的樓閣,藉着欄杆眺望遠處,天高地闊,而落日的餘暉柔和地斜斜地照進窗户。南方鳥兒的小巢應經被陽光曬乾了,而它們自己也再一次恢復了輕盈的體態。
李商隱在創作這首詩時,因為之前身陷牛李黨派的鬥爭中飽受排擠與屈辱,在官場上的形式極度不利,於是離開長安,接受邀請來到桂林當幕僚,這個階段是他在離開政治鬥爭的漩渦後初次感受到別人的信任以及生活的温暖,於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心態逐漸轉好,遂作了這首《晚晴》。
不得不説,這是一首隱含寓託的詩,這首詩的寫法更加接近於有意與無意兩者之中的“興”,李商隱在最初創作時或許本無此意,不過只是在登高望遠之時觸景生情,於是詩意大發作下此詩而已。然而情景結合,詩人將那一瞬間的獨有體會寓於眼所能見的風景之中,因此顯得渾然天成,不露痕跡。
李商隱在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詩人李商隱身處外鄉巴蜀地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寫給遠在千里之外長安的妻子的抒情詩,是給對方的覆信。這首詩立意新穎獨特,跌宕起伏,言簡意賅卻情意濃濃,具有含蓄委婉卻觸動人心的力量,傳誦千年吸引了無數人,堪稱百讀不厭。
夜雨寄北 李商隱
詩的前面兩句通過問答以及對於眼前景色的描寫作為開頭,闡述了詩人寂寥的心情以及對愛人深切的思念。而接下來後面兩句則是對未來日子裏能夠團聚相談的想象,以此來反襯今夜的孤單。這首詩為即興之作,寫出了詩人在瞬間的情感變化,言語質樸,在用詞造句上均不加修飾,不同於李商隱大部分作品的辭藻華美與象徵暗示,這首詩言意明瞭、自然深切。
詩歌的大意,你問我什麼何時是歸家之期,我暫且還沒有確定下來。而此刻我唯一能告知你聽的,就是眼前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綿綿不盡地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不知何時才能回到家中與你團聚,我們兩人共同坐在家中的西窗下面,一面剪着燭花一面談心。到了那時我再來對你訴説今夜,我客居巴山時聽着細細不斷的冷夜秋雨,心中對你是如何的想念。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所創造的獨特思維以及在章法結構上的嚴密性都是十分出彩的,詩歌排句立意層層緊扣,想象與現狀融合,打破常規,迴環往復,創造了時空、意境的錯亂之美,做到內容與形式上的完美統一。
代贈 李商隱
《代贈》是由詩人李商隱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所作的一首詩,代贈表示代擬的送人之物,他在此詩中寫出了婦人在與親人離別後的相思與愁緒,語言文字風華優美,動人婉轉,極有情致。
代贈 李商隱
此詩描寫的是一位女子在思念情人時的表現:黃昏來臨,一名住在高樓中的婦人原本百無聊賴,卻在此時突然思念起情人來。她的思念越想越激烈,於是便愈發渴望與愛人相見,甚至很不得心愛之人能夠立刻就出現自己眼前。於是這位婦人越是這樣想,就越是不能控制自己,竟難以忍耐自己焦灼的思念之情,忍不住急切地想要走到樓邊去四處張望,看一看自己想見的人是不是正好來了。
可是才走到一半,婦人又突然意識到他又不知道自己對他的思念,不用看就知道他定然是不會來的,而且就算知道了自己在想着他也不可能就這樣飛快地來到面前。於是這位婦人只好作罷返回樓中,她這種反反覆覆欲見還休的表現,加上她內心難以言明的糾結,使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就在李商隱的寥寥幾行文字中,我們彷彿能夠看到這樣一位坐立難安的婦人就展現在眼前。
詩人在此詩中,用芭蕉與丁香作為拖載物來喻指該女子的思愁,將抽象的思念之情變得具象、可視了。詩句的意境無比美好,將“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徘徊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妙不可言。
蟬 李商隱
詠蟬有三絕,其中之一李商隱的《蟬》是詩人託物言情的一首五律,這首詩起初通過描述蟬的境況,中間轉而跳躍到對於自身境遇的敍述,直抒胸臆,字裏行間濃烈的情感溢於言表,在詩文的最後又自然地回述到蟬的身上,與開頭相呼應,言意通暢。
蟬 李商隱
李商隱的詩文多言情,他的這首《蟬》詩以蟬開頭,以蟬結束,章法緊湊,中間又加入對於自身的描述,做到了對蟬的形象刻畫以及對於詩人自己內心情感的婉轉表述,做到了二者之間的融合統一,李商隱借蟬高潔的個性來彰顯自己的品格,堪稱託物言志的絕佳之作。
這首《蟬》詩的主要意思是,你正是因為停留在高高的樹枝上棲息才會使自己難以填飽肚子,你用悲傷的孤鳴來傳達愁意只不過是白費力氣因為根本沒有人會來理會。夜裏的五更過後寥寥的聲響已經如同消失了一般,然而樹木整片的蒼綠始終如故依然無動於衷。我在官場中的職位如此底下,就像是隨波逐流,飄飄蕩蕩的桃梗,而家園中叢生的雜草因為長期的肆意瘋長已經變得齊平一致了。勞煩了你的鳴聲能夠時刻提醒我保持警醒,我的家中貧窮得早已如同清水一般。
然而此詩創作時,正好是詩人李商隱因為兩次於秘書省為官,卻始終難得得志,生活境況一日不如一日,因此鬱鬱寡歡。這首《蟬》表達的就是詩人雖然仕途不順卻依然堅守自己清高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