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2歲的本科生,獲清華大學表揚,人民日報稱讚他好榜樣!
22歲本科生獲贊,清華大學、“人民日報”雙雙表揚!
22歲的大學生,有如此愛心。啥也不説了,誇他幾句:
首先,人很棒!值得表揚!是新時代青年應該有的樣子!然後,清華學生的境界就是靠譜!再者,我以為:清華的學生做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特意觀望了許久,原以為是天上的神仙,沒想到是鄰居!撤退了!
當然,我在起題目的時候,還是把“22歲的清華學子”改成了“22歲的本科生”!
為何?理由如下文!
再深度表揚一下:考上清華,的確有過人之處!
人家能夠考得上清華,也是有原因的:除去智商因素,家庭教育也該佔很重的比例。
舉個例子:
我樓下的孩子是外校學生,每天教育她父母“你們還年輕,不要每天打麻將,工作上不努力混日子,得過且過的人生有什麼意義?你們就不能每天看看書、背背英語或者學點其它愛好?”
你説這樣的家庭要是考出個清華的,那就有點奇怪了!
然而,刻意突出“清華”,是否合適?
其實很多同學在問:“我們也在默默看守社區,為什麼沒有人報道我們呢?”
其實報道這個同學,有很大的原因是出自“媒體人”的選材動機!
很多人沒有“清華”字眼,其實也在奉獻!
新聞當然要選能吸引人的“詞條”來報道了,“清華大學”顯然比普通大學更能讓人注意到。
武漢的“路人甲”志願者:
其實我想説很多武漢的大學生,也是普通志願者中的一員。
那些被表揚的學生或許是因為有着一個較好的學歷身份在手,再加上媒體的需求和觀眾對巧合的訴求!這樣的身份其實並不適合拿出來與志願者配對。
雖然清華學生很優秀,但是這件事和清華沒有必然的聯繫。
不是清華的同學也有做志願者的,也有人是“清華學生”卻沒去做志願者。
還有人關注每天的“報酬”!
十堰是沒有錢的,而且基本不怎麼需要自願者,因為十堰有個兵工廠,基本在每個村巡邏或者防守的都是當地鄉縣的民警。
就算按照大家所瞎猜的“300元一天”,也還好,28天前十堰疫情還沒下去。該同學又是清華的學生,會有大好的未來,應該不可能是為了錢去的。
當然,作為學生,首要任務還是讀書,而且清華的學生,並且是理科生,應該在學業上忙碌起來。
一位普通學生:我不是為了“上新聞”而做志願者!
很多人只是普通一本的學生,他們也做了志願者呀,不過他們真的不在意這些,畢竟也不是為了報道才做這些,只要讓羣眾們滿意就好了,這都是他們能幫忙的事。
我同學是在讀的某985醫學部的醫學生,她之前也每天都在社區衞生站做志願者,幫忙測量體温。真的是“平凡的偉大”,刻意突出“清華學生”,還上熱搜?真沒必要!
高等教育者文化素質高,有覺悟!那種平凡的志願者更值得宣傳,意義更大!畢竟高學歷人才就那麼多,但是普通人更多!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報名志願者的年輕人也挺多的,當了志願者同時學歷也很優秀,咱們只需“順口一提”即可,或者直接埋藏,最好不好通過標籤“強強聯合”來助推名校情結。
咱們不能因為其學歷優秀,就特意報道他。
志願者的初心:為人民服務!
正如第一位同學所説:“報道也可以,但是突出清華沒必要,成績不好的人也可以很愛國、很有素質!”
我覺得幫忙抗“疫”是值得驕傲和正能量滿滿的事,普通的志願者也不需要互相對比,也不必心寒。無論報道誰,其實都是報道了你,因為心在,夢就在!你們是一類人!
每個做志願的人,初心都是為人民服務罷了!
其實也可以報道“路人甲”,他們和清華學生就“志願者”而言,是一樣的!
其實可以報道一些普通的志願者,沒必要抓着學歷報道。
我就是湖北的,周圍也有隻是普通大學的同學去參加志願者,説實話這種報道有點“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