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首位奔馳女買家如今奔馳公司願用5億收回老車,但仍被拒絕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記得以前看電影電視劇時,鏡頭中出現了一輛奔馳豪車,車頭頂着碩大的三叉星標誌,通體車型線條流暢,無論男女老少心頭都會激動不已吧!隨着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如今許多人家都有一定的能力購買汽車作為代步工具。

那麼在百年前汽車產業剛起步的時候,中國首位奔馳女買家是誰?如今奔馳公司願用5億收回老車,但仍被拒絕,這樣的奇聞軼事就值得我們來細細道來了。

她就是著名的西太后,慈禧。作為當時的國內最高權力核心,她手上實權自然讓底下的官員爭先恐後的獻媚討好。

金銀珠寶自然不在話下,為了能讓老佛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時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凱特意從國外進口買了一輛奔馳品牌,型號屬於1898款轎車孝敬給慈禧太后,慈禧老佛爺也就由此成為了中國首位奔馳汽車的女買家

首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製造商奔馳公司的發展史。該品牌的創始人是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他們三叉星作為標誌意味着水、陸、空三地的機械化。

自1886年製造出第一台世界公認的車輛後,奔馳汽車便一直成為整個行業的楷模。其技術水平、質量標準和創新能力都足以使自身立足於汽車行業的高地,並一直保持塑造超凡光輝。

在汽車進入我國以前,交通代步主要還是靠人力、馬車、牛車這些。速度慢不説,還耗能快補充慢,效率實在低。後來,社會上層人士已經玩起了國外新奇玩意兒,汽車這樣方便的產品自然而然快速能進入視野,成為達官貴人的心頭好。

就在慈禧這位老佛爺當權時期,國內戰火連連,國力衰弱,民不聊生。在她五十大壽的時候,發生中發戰爭,後來六十歲大壽賀壽的時候,本該慶賀、普天同慶的,卻又來了甲午戰爭。

國內的戰事令慈禧焦頭爛額,當時都只顧着逃跑避難,生辰賀壽自然就不可能盡興了。儘管是喜慶的時日,可是還是有些讓她難以掩飾失落。

在1902年的時候,慈禧太后六十七歲生日。當時奔馳公司已經生產100多輛奔馳汽車,並且準備在打開上海市場準備售賣。時任北洋新軍統領大臣袁世凱為了討好老佛爺,狠狠砸了大價錢花了高價買了一輛奔馳車,並且準備在皇宮裏舉辦大壽時送給西太后慈禧。

據説當時的袁世凱思慮周全,專門配備了專業的司機,準備十全十美的伺候慈禧。壽宴上,他信心滿滿的祝壽,讚美着張燈結綵的佈置,恭維的話語令慈禧十分滿意。袁世凱感覺時機到了,便拿出自己準備的壽禮獻上——一輛奔馳轎車

他一邊解釋着坐車如何舒適,如何不需人力不怕疲倦,心裏就已經在盤算着慈禧會怎麼賞賜自己了。可結果真事與願違,老佛爺並沒有表現出頭一回見到這種內含先進科技的工業產物的驚喜,只是興致乏乏的收下便也就罷了。

這可就令袁世凱納悶,他想不出由來為什麼慈禧會不喜歡這個禮物呢?她平時也會請西洋畫師來來給她畫肖像,園子裏也不乏西洋玩意兒。原來,西太后慈禧竟然一直認為這奔馳車跟馬車並沒什麼區別,所以沒談得上驚奇了。

更令百年後的人們感到疑惑的是,當袁世凱費盡口舌讓慈禧駕車試坐的時候,老佛爺看見前排的司機竟然也是坐着的,就馬上大發雷霆。嚇得眾人連忙扣頭請罪,她板着臉冷冷地認為,自己身為大清王朝的皇太后身份尊貴,連皇帝都要尊稱自己一聲“皇爸爸”,怎麼可以這樣大不敬的讓司機和自己平起平坐。

老佛爺發旨意了,若要開這個車,那前頭的車伕就要跪着開。這話在後來可沒少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玩笑談資,啼笑皆非,可見當時的清朝皇室迂腐不堪,愚昧無知。後來,這輛1898款的奔馳豪車只能改裝成真的馬車,因為不得太后歡心,也沒有再怎麼使用,索性擱置在皇宮裏,成為慈禧的藏品

其實當時的大臣送這個禮物是有另一個目的的,俗話説“伴君如伴虎”,下面的人想要藉此機會試探當權者對工業新產品的態度。

這裏真的不得不感嘆,無知沒有遠見,落後就要捱打。如果當時的人們對外界保持好奇心,不那麼妄自菲薄,也不會得了個夜郎自大的結果。

固步自封,不求同存異,沒有創新能力,就是神佛再世也拯救不了清王朝的衰敗。“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東方的華夏民族此時最需要的事睜眼看世界的人才,還有奮起直追的勇氣和力量。

多少年過去了,大清王朝滅亡後,中國封建歷史也徹底落下歷史帷幕。剩下那些冷冰冰的文物孤獨的待在博物館,無聲的訴説着曾經的過往,成為那些年那些事的見證。

多年後,奔馳公司的工程師來到我國參觀,偶然間發現這輛屬於慈禧太后的藏品,他們驚喜的歡呼着該奔馳汽車恰恰是公司1899年生產的第二代汽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奔馳歷史活化石。

最終,得到德國奔馳公司總部高層的答覆後,代表方竟然表示願意出5億元高價回收此車。不過,這台奔馳車已被列入國家文物目錄,屬於我國珍貴的歷史財產。文物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我方婉拒了奔馳公司的購買請求

今時的我們知道,一幅《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吸引多少朝聖者到盧浮宮去膜拜,更不用説藏品無數的大英博物館,是這些珍貴的文物和無法衡量的歷史價值讓收藏他們殿堂熠熠生輝。

如果當時這輛車獲得青睞,那麼我國的汽車製造工業肯定能取得矚目的發展,也就不用在後來“小米加步槍”,用人民的血和肉去鑄造城牆捍衞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