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官網公佈了2020年第一輪教師招聘擬錄取名單,9名擬錄取者全部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6人是海內外頂尖大學的博士,另外3人也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
此份“豪華陣容教師名單”在網絡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直呼:這師資太牛了!
也有人提出質疑:名校博士進中學當老師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名校高學歷的人才是否更會教書?
其實,不要説中學,歐美國家有些幼兒園、小學,對教師的從業要求,都至少是碩士學歷。這不是學歷歧視,而是整體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手段。這就好比在國外要成為醫生,通常需要有博士學位一樣。這需要嚴格的專業訓練,才能從事專業事務。當然,對於優秀人才,學校也確實需要防止一種傾向,即以“名校 高學歷”來判定誰是優秀人才,這看的是人才的“出身”,而非人才的真實能力和素質。學校也不能簡單以本校教師中有多少博士、碩士,來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績,而應該關注教師本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貢獻。
有句教育名言説,老師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才行。
但如果是搞應試教育,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可能有一杯水其實就行,因為老師只需要把考試大綱範圍內的知識教給學生,不需要太多額外的知識。
我認識一位歷史老師,他上課很少講課,但成績每次都拿第一,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強壓着學生去背!
文科如此,理科亦然。有的數理化老師本身的知識水平並不高,但只要管理嚴格,作業留得多,學生管得嚴,成績就非常突出,老師也就慢慢變成了“名師”。
毫不誇張地説,就算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和這些老師去比,高考成績不一定比他們好。
這是應試教育的弊端,由於知識是固定的,管理產生的效果會勝過教師的個人素質。
在國外,名校高學歷的畢業生做中學教師也很常見。我們覺得奇怪,只是因為我們應試教育還在大行其道。
高中是人生當中最為重要的階段。高水平大學畢業生當老師,為學生提供的不僅是學科素養,還能作為靈魂導師為學生提供方向。所以,對於學校來説,應該想方設法去吸納這個羣體的人才,只要高水平大學的畢業生對教師行業有想法有規劃,想進校園教書,學校應該張開雙臂歡迎他們。同時,要提供更好的條件去留住這些人才,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和空間去施展才華。
我們既要呼籲社會,以一個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名校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為更多熱愛教育的優秀人才聽從內心召喚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也呼籲各地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師福利待遇,為優秀人才選擇基礎教育解除後顧之憂,讓優秀人才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基礎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發展,為創新人才培養夯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