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漢族、無錫人。顧愷之文學繪畫方面功底都非常深厚,擅長寫詩賦和書法,尤其和擅長畫畫。對於人像、佛像、山水等事物他都非常得精通,人們稱他為三絕,分別是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的繪畫作品,主要注重於傳神,他的繪畫風格為中國的繪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斫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最突出的代表作。
洛神賦圖
《斫琴圖》是宋代爭先模仿的範本之一,又叫做《女史箴圖》。這個圖畫雖然沒有《洛神賦圖》那樣有名,也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在繪畫的風格上可以説是非常奇特的。此圖是根據西晉政治家張華的《女史箴》來進行描繪,主要是讚揚了各代聖女的高尚的品德和主要的事蹟,來告誡宮中的婦女要遵守禮節,主要自己道德的修養。這個觀念也一直影響到民間,民間女子同樣按照《女史箴》上面的規範來要求自己。
《洛神賦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畫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取材的內容,描寫了一段主人公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此卷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曲折又分明的情節來逐漸描繪出主人公與洛水大神的真誠純真的唯美愛情故事。展開畫卷,看到主人公站在岸邊表情十分凝重,一雙眼睛痴痴地望着洛神。洛神梳着雲髻,衣帶隨風飄揚,讓她有一種宛如天仙的感覺。畫中的洛神神態萬千,目光中顯露出不同的情感,顯得格外的逼真。
?顧愷之是東晉非常著名的畫家和作家,他被成為中國繪畫和書法的鼻祖。顧愷之博學多識,擅長於山水畫和人物畫,他的繪畫作品注重傳神,主張以形寫神。山水畫在他的紙上渾然天成,人物畫在他的畫筆下栩栩如生。根據史書的記載,當時的人稱他為三絕,分別是畫絕、文絕和痴絕。
顧愷之畫像
《顧愷之三絕》的文言文中,主要寫了顧愷之三絕的主要內容,詳細介紹了他會被稱為三絕的由來。下面來看一下文章大致的內容。
顧愷之字長康,是東晉無錫人。顧愷之既有學識又有才氣,人們問他關於會稽山的山和水的形狀和外貌,顧愷之便説:“千山秀麗,萬水爭流。草和樹木朦朦朧朧,就像是雲朵和彩霞。”顧愷之非常吃甘蔗,都要先從根部吃起,人們感到好奇,他説這樣才會漸入佳境。
顧愷之尤其擅長於繪畫,而且畫得出神入化。謝安非常其中他,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跟他比。每次所畫的人狀,在當時都是非常有名的。曾經畫裴楷的肖像,在臉頰上加上三根毛,看的人覺得非常有神韻。
顧愷之又十分相信小法術,認為求它必定就能得到。有人曾經給他一片柳葉來欺騙他:“這是蟬用來遮蔽自己身體的,你用來遮蔽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你了。”顧愷之很高興,拿它來遮蔽自己的身體,以為別人就看不見他了,所以非常珍愛這片柳葉。
因此,世上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
顧愷之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中古東晉時期的作品,作者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原來的作品已經找不到了,現在存在的是唐代時期的摹本。原來的作品是由12段情節所構成的,但是目前只剩下9段。此繪畫作品是根據西晉張華的《女史箴》為創作來源,原文為十二個節段,所以繪畫作品也分為十二段。
女史箴圖
先來説説《女史箴》的寫作的背景。西晉晉惠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庸無能的皇帝,他小的時候就不喜歡讀書,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等他繼承了晉武帝的皇位之後,也沒有收斂,後來政權落在了皇后的手裏。皇后賈氏獨攬大權,十分狡詐,又非常狠毒,荒淫無度,這種行為令朝廷中的大臣既不滿又十分擔憂。於是,朝廷中的大臣張華蒐集了歷代來的先賢聖女的事蹟,稱作出了《女史箴》,以此來表示告誡和警示。後來東晉的顧愷之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來進行創作不同的繪畫內容,各段的繪畫內容非常完整地表述了箴言的含義,所以此作品被稱為《女史箴圖》。中國歷史上的名畫《女士箴言》也因此問世。本來箴言的內容是用來告誡宮中的女子,之後也傳到了民間,民間的女子也按照《女史箴》裏面的要求來規範自己,影響比較深遠。
顧愷之所作的《女史箴圖》用平常的生活例子為題材,筆法細膩,人的神態和形態都有準確地體現。畫面中的線條優美婉轉,人物形態各異,衣帶飛舞,顯示出翩翩欲仙的感覺。
顧愷之傳神論
?“傳神論”的繪畫理論主要是關於人物的肖像和人物精神方面的,這個理論的要求對於人物像的畫法不僅要塑造人物的形象變得逼真,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外在的形象把人物的內心獨白和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傳神論”的繪畫理論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繪畫理論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顧愷之的“傳神論”中主要觀點和理論。
顧愷之人物畫作品欣賞
第一點,關於“阿睹傳神”的理論。這一理論中,他表示把握人物的神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在這些神態中最關鍵的就是對於人物眼睛的把握。他認為眼睛是傳神的重要的部位,如果沒有將眼睛畫好那麼這個作品就失去了原來的面貌,對於眼睛的描繪,既能達到審美的效果同時又可以表達出傳神的效果。
第二點,關於“以形寫神”的理論。這個理論就是強調人物的形態和神態都應該具備,人物的形態跟性格之間回有一定的規律可行,同時顧愷之通過實踐也證明了這個理論。
第三點,關於“環境襯托”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物的形象應該與環境相互結合,通過用環境來襯托人物的性格。
第四點,關於“遷想妙得”的理論。顧愷之很強調畫家與人物、景色之間的關係,要求作者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相互統一,觀察對象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以此來進行構思和揣摩,從而達到自己想表達的效果,簡單地來講就是想象創作的過程。
顧愷之作品欣賞
?顧愷之,東晉著名的畫家,出身於名門貴族,擅長於詩詞歌賦、書法寫作,有很多的才藝。他的繪畫作品和繪畫理論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使他在中國的繪畫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為人率真爽快,又有點痴呆,再加上他在繪畫和詩文上有很大才華,因此人們稱他為“三絕”,即痴絕、畫絕和才絕。
洛神賦圖
顧愷之的繪畫作品非常多,比較有名的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都是後來用來模仿的作品,他的繪畫理論著作有《魏晉勝流贊》、《論畫》和《畫雲台山記》,為中國史上的繪畫創作提供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女史箴圖》原來是清代皇宮中的珍藏品,但在火燒圓明園的時候落到了英國人的手中。作品主要是根據晉代文學家張華《女史箴》為創作依據,主要是講婦女如何修身養性,修養自己品德的文章。該作品根據文章的段落內容來分段進行創作,跟現在的連環畫有點相似。這幅作品非常注重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表達。後來人們把這種素淨恬淡的線條,不加任何色彩的畫法手法稱之為“白描”。“白描”的畫法也稱為了繪畫的基本功。
如今所保存的《洛神賦圖》是宋代的摹本,但仍然還保留着魏晉時期的畫風,是最接近原作的作品。此圖是依據曹植的《洛神賦》來表達作者與洛神之間唯美的愛情故事。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發揮了他超高的想象力,非常有詩意的將原作的意境表現了出來。